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注基础有效指导—观李峰老师《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2-9 15:44
标题:
关注基础有效指导—观李峰老师《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关注基础有效指导—观李峰老师《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益平
时间: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 地点:东方市八所中学
课题:《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学生:高三年级学生
授课老师:李峰
课堂观察成员:林起彰、刘方军、黄生芳、黎虹、覃小芳、鲍红家、唐勇、冯大涛
一、课前确定观察点
课前,通过阅读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结合工作室课题研究主题,确定核心观察点。
(2)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的效果如何?
学生参与学习的状况;
教师组织指导的效益;
思维导图在元素化合物复习课中的应用效果。
1、是否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记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借助观察量表3)
(2)记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时间(借助观察量表3)
(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与方法
2、是否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实施有效指导
(1)观察学生活动时,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观察量表1、2)
(2)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实施有效指导(借助观察量表1、2)
3、复习课中化学观念建构与巩固策略
是否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中,有机渗透“元素观”“结构观”“转化观”等。
二、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1.凸显学生主体,还课堂给学生
本节课,李老师设计了“课前检测”“活动1”“活动2”“小结(硫的转化知识网络)”等教学活动,还课堂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活动1:约6min
学生活动2:约21min
师生、生生互动:约9min
教师点拨:约3min
课堂观察数据统计表明,本节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约27 min。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敢于面对课堂的安静,善于等待,给予了学生比较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保证了互动交流的深度,保证了教师指导的准确度。
在交流互动时,李老师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引发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2.尊重认知规律,学生参与积极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2-9 15:44
本节课,李老师设计的两个活动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1、根据硫的原子结构,硫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会显现什么价态?形成哪些类型的物质?
活动2、请设计尽可能多的途径实现硫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5位老师分别观察了60位学生的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与度结果统计(活动1)
价态判断,主要从具体物质中获得联想
分析统计结果,在活动1中,学生的参与面达到95%,对于硫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显现的价态比较清楚,尚不能娴熟地利用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理论认识硫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课堂上,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价态变化”“物质类别”两个角度认识硫及其化合物,可见,李老师备课时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基础。
学生参与度结果统计
课前会议时,老师们曾预测在硫元素的四种转化中,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的是S(-2)-S(+4)。果然,在活动2 中,学生遇到困难最大的就是S(-2)-S(+4)的转化。
在构建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李老师先提供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范例,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画出转化网络图。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基础,又避免了老师的包办代替。是尊重学生基础、以学定教的具体体现。
3.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整节课,李老师不仅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展示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展示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网络图,提高了交流的效益。
4.与学生交流引发的思考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深入其中观察并适时交流。
(1)第一次巡视。其中一位学生很顺利地写出了S(-2)-S(0) 的转化、S(0)-S(+4)的转化、 S(+4)-S(+6)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S+SO2=3S+2H2O
S+O2=SO2(条件为点燃或加热)
2H2SO3+O2=2H2SO4
对于S(-2)-S(+4)的转化,这位学生写不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我提示: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应该是与氧化剂还是与还原剂反应呢?
(2)第二次巡视。几分钟后,再看这位学生。对于S(-2)-S(+4)的转化,该生写出了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3H2SO4+H2S=4SO2+4H2O
我再次点拨:硫酸中的硫元素要表现出氧化性,应该在什么条件下?
(3)第三次巡视。当我第三次来到这位学生身边时,化学方程式修改为:3H2SO4(浓)+H2S=4SO2+4H2O
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我想,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时,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欣赏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我们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正确的答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