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品德与生活《盼盼迟到了》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1 13:36
标题: 品德与生活《盼盼迟到了》

品德与生活《盼盼迟到了》
单红军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下面我就谈谈对本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考虑。
一、创设情境,唤起儿童对已往生活的回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的引入源于儿童身边或周围的事情,容易令他们发生愉悦的情绪和兴趣,而兴趣是儿童思维的内驱力,它使儿童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在课的引入上我就源于儿童的生活。一首欢快的《上学歌》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回早晨上学的路上,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为后面的帮盼盼打下基础。
二、教学活动贴近小朋友的生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话题的设计来自小朋友的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学习的情绪化、兴趣化非常严重。使同学发生“我要学”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小朋友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能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迟到过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这样的经历还是有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同学记忆的闸门,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很着急;有的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有的说我怕小朋友笑我;有的说我对自身说下次一定不再迟到了……在分析盼盼为什么迟到的时候,小朋友们的话就更多了:有的说我觉得是因为盼盼爱睡懒觉,才会迟到的;有的说我认为他可能是晚上看动画片看的太晚了,有一次我也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第二天就迟到了;有的说他可能是吃早饭时动作太慢了,我吃早饭时妈妈就会提醒我:吃快点,呆会迟到了;有的说盼盼可能在路上玩……小朋友们在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小朋友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小朋友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小朋友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2、活动的设计符合小朋友们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假如维护、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把他们置身于智者、勇者之中,容易使他们发生愉悦的心情,能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生长。小朋友都是天真的,喜欢互帮互助是他们一起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活动,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讨论“盼盼怎样才干不迟到?”小朋友们立刻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寻找方法,教师适时地进行价值引导,小朋友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同学应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应自身的事自身做,发生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好胜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开展“穿衣服”、“整理书包”的竞赛,既给儿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儿童在竞赛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为今后主动参与力所能和的劳动增添了可能。
三、让生活促进小朋友们生长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设计了“争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小朋友们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做力所能和的事。使课堂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不时体验,在体验中不时锻炼,在锻炼中茁壮生长。
但想法与实际总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分组讨论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讨论有点流于形式,到汇报时他们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重复意见很多。又如在模拟生活,分组扮演时,特别是分组竞赛,整理书包时,小朋友们太兴奋了,局面有点失控,原定“掌握整理书包技能”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总之,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服务于同学,引导同学用心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让积极的道德认识、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同学的心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