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教给学生一点批判性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1: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级达标晋级活动技能测试高中语文安排的是让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专业成长规划的文章。看着一位教师写的《我教<夜归鹿门歌>的反思》,我陷入了思考。

这位教师在反思文章中写道:“我懂得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很多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且不可拘囿一端,限制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反思,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来得并不晚。语文课堂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都能得到发育,这样,难能可贵的批判性思维便悄无声息地在学生头脑发芽,萌蘖。

这位教师讲授《夜归鹿门歌》时,我是参与了听课和评课的。他和另外一位教师可谓同课异构,当天讲授的都是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两人都设计了一个“高考链接”的环节,出示的问题是“‘唯有幽人自往来’中的‘惟’能否换成‘还’字?”, 所给的答案惊人的一致。后来,我百度了一下,原来两位教师都在拾人牙慧,“照本宣科”。

“惟”字不能换成“还”字,“惟”为“单单、只”之意;用“惟”描述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营造了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超逸自得宁静超脱的情趣。这种情趣的下面,还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这便是网络中给的答案,估计也是某本教学参考书给的答案。

评课时,我直言不讳地讲,针对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新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不要拘泥于一个所谓“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只要写得好,放在考试评分时都可以给满分。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可以找到这类问题的影子,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如今年新课标Ⅲ卷《内宴奉诏作》第8题问“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就给了两种。

拿课堂上这个问题,我就认为也可以辩证分析“还”字更好一些。在“岩扉松径长寂寥”的清幽环境中,面对着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寂寞,还有诗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身影彳亍于此,不更表现出诗人高标绝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吗?不更流露出诗人歌咏归隐的情怀和志趣吗?再者,用“惟”字,传达出来的是对一种客观实在情形的描述,没有感情色彩,而用“还”这个带有议论性质的词语,可以看出诗人附着于“还”字之上的期待像庞德公那样终老山林的炽热情怀。

说到此,我还对此诗的主旨质疑。大家说“惟”字表达的还有“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在归隐情趣之下“隐藏着仕进无望的愤郁之情”,这种解读到底正确与否,可不可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识?其实,针对这个疑问,我在听课时就结合文本后面的“探究·评价”第二题第2小题中提到的闻一多的《孟浩然》进行了网络搜索。

闻一多在《孟浩然》中说,虽然孟浩然写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文章说:“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济,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接下来,闻一多讲了一个故事。孟浩然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寻取功名,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先走了。这个故事连同孟浩然三番两次拒绝朋友伸过来的援手,终于解决了闻一多的一个疑问“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知人论世,闻一多不得不承认,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所以,才有了李白对其的激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拜读闻一多的《孟浩然》,为自己对《夜归鹿门歌》的解读找到了佐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师细读文本,不再照本宣科,不再进行“贴标签”式的解读,留一点自己的思考在文本中在课堂上,留一些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发育学生的思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1:11:4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   徐国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