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离”诱惑”》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远离“诱惑”》是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的一课,里面涉和到很多话题,如:电子游戏,吸烟,酗酒,毒品,封建迷信等,都很 贴近生活,同学比较有话说。在讲第一课时电子游戏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电子海洛因,同学感觉很奇怪,问:“老师,什么叫电子海洛因?”“猜猜看。”我说。“大概是电子游戏吧?”“对。”“那为什么把电子游戏叫做电子海洛因呢?”“好,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我抓住同学的好奇心,有效的展开了教学。
我问同学:“你们喜欢游戏吗?”
“喜欢。”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喊着。
“你们都打过游戏吧?”同学们有举手的,有不举手的。
我接着又问:你们都是怎样玩游戏的?”有的说一周玩一次,有的说一周玩两次,星期六、星期天各玩一个小时.。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身是如何玩的时候,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你们这算啥?在我家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另外一个同学抢着说到:”老师,他有时侯到游戏厅去打。”接着又有很多同学互相揭发谁谁到游戏厅去了。一看时机一到,我就问同学 :“你们知道电子游戏的危害吗?”有的同学说知道,有的同学说不知道,我让同学小组讨论。
但是小组讨论后,同学觉得还是不以为然,这是我觉得该用事实来证明的时候了。我给同学讲了课前查到的案例:如四川一17岁少年发誓再也不玩电子游戏了,砍了一节手指以示决心,但事后依然如故;又如江苏某地一13岁少年在师长教育下,保证今后再也不玩电子游戏了,时逢暑假,该少年主动叫母亲用绳子将其绑在床架上,又叫母亲锁了防盗门。这样做了三天,第四天少年设法弄断绳子,从窗口(家住五楼)爬出下到地面,一溜烟钻进游戏厅,照玩不止。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从我口中讲出,教室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感觉到痛心,他们都在深思,深思。这是我指着黑板上的电子海洛因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把电子游戏叫做电子海洛因了吗?”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知道玩游戏上瘾就会像吸毒一样难以戒掉,所以把电子游戏叫做电子海洛因。”此时不需要我多说,小朋友们已从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领悟到了很多。
这是我又抛出了一个话题:“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电子游戏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远离电子游戏的危害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同学李一铭说:“老师,我觉得电子游戏能不碰就不碰,假如要打的话,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同时不能与一些不良少年在一起,防止这些人把我们拉下水。再次要培养健康的业余喜好。”李一铭发言获得了一片掌声,那些从来没打过的说能不碰就不碰,其余很多同学都表示今后再也不打游戏了。这是我问前面那位在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同学:“你家长为什么不论?”他说:“我爸妈以为这样开发智力。”“是这样吗?难道开发智力只有这一种吗?”我问。同学们踌躇了一会,说不是,还有很多,如下棋类的: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体育类的:跳绳,踢毽子,拾小毽子,打乒乓球等;除此以外还可以猜谜语,做奥数题,做手工小制作等等,不止局限于打游戏这一种。还有一位同学说,在古代也没有电子游戏,不是照样人才辈出吗?打游戏既影响视力,又对颈椎不好,何不出去活动活动。这样对身体还有好处。况且体育项目做好了,照样可以开发智力,因为你想做好,就要动脑筋,动脑筋的过程不就是开发智力的过程吗?这位同学的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这时前面那位在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低声说着:“我再也不玩了。以后多出来活动活动,锻炼锻炼身体。”这时有位同学替他说道:“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不玩了,他怕像吸毒一样戒不了,到时候就惨了。”“难道你们不怕吗?”“怕”一个“怕”字道出了大多数同学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我想只要他们对电子游戏抱有畏惧心理,就知道今后该怎么做。
“叮呤呤”下课铃响了,一堂课很快过去了。从他们深思的面孔中,我知道他们感悟了很多,很多。经过这一堂课,他们深刻的体会到电子游戏的危害了。我想作为一名品德老师不就是引导同学健康,平安,愉快,积极的生活吗?每节课,我都精选具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价值的案例,或正反对比,或纵向对比,或横向对比,让他们在同龄人的胜利或失败的经验中感悟,以至引导他们生长。当然我也通过每节课的授课来修正、完善自我,同时感受到授业的快乐。教学相长谁说不是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