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7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分析-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0
标题: 2017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分析-语文
2017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分析-语文
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正面“指挥棒”作用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执行主编。

  2017年的语文考纲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将有利于提升高考语文试卷命制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同时也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这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再如,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何结合作品的阅读去命题,而不是简单的考名词概念的记忆,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余党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此次考纲修订,着力于澄清“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探索能力目标设计的学科化,在命题上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的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意义。

  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的聚焦与探索。比如,改善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突出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修订,既是对我们一线教学教研的回应、总结与肯定,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和具体的需要。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0

  从具体内容看,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看起来是个较大的变化。两种文体在内容、形式及阅读的功能、方法和规律上都存在差别,但实际上也有彼此交会融通及相互促进的一面。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的课程方案与标准,还是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清醒的认识和精心的安排。针对这个修订,一线的高考备考工作确实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总体上它依然在教学的范围之内。

  这次修订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强化传统文化的检测。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大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上,这次修订尤其值得期待。语文学科有着显而易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厘清学科的能力目标,对于一线教学和备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们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不仅是“指挥棒”,还要成为教学的“撬棒”。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期待这个考纲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支点,“撬”起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与智慧。



三、备考建议:

1.考生要认真阅读理解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的变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大智微数据分析总结一轮复习中自己的薄弱部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2.注重基础,强调积累。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复习和高考得分的根本。语文学习一定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抓紧抓牢,不仅要有语言基础知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要有语言输出,即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用,要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结合大智学科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重点知识、主干内容是高考试题立意的一条明线。在知识的建立和运用中突出系统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重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结合阅卷标准和评分细则培养考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时应有清晰的答题思路和规范的术语表达,培养考生科学、规范的书写。

5.重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2014年山东卷语文已经考过“春联”的相关知识,这就是一个明确提醒。而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2小题,开始考查古代有关于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等相关知识,而新考试说明修订明确加入相关内容,应当在教学和复习中加大复习比重。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0


6.做好教材梳理,巩固古代诗文知识。要回归课本,做好文言知识积累,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在议论复习中整理出错频率较高的字。

7.加强作文训练,突破重难点。应重点加强审题训练,立意要力求深刻,见解要力求新颖;要积累新鲜素材,运用要灵活;语言要讲求修辞,凸显文采;还应强调文章的合理布局,注意细节,如段落字数、书写标点等。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当引起重视,留心生活社会热点,勤加练习,注意新型文章结构和构思方法,做到随机应变。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最新修订版
语 文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1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⑴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⑵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⑶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⑵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1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 E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⑴ 符合题意⑵ 符合文体要求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⑴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⑵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⑶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⑷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汉语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6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确定高考汉语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汉语科要求考查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考生应能掌握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书写常用的规范汉字,掌握常用词词义,掌握文言文常见实词和虚词,知道重要的作家与作品,了解文化常识。
B. 理解:指领会意思。考生应能领会词语和语句在语境中的含意,领会重要概念或关键细节的含意和作用,领会话语或文本的意思,领会常见的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整理归纳。考生应能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提取关键词,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体裁特点、语言特点和结构思路。
D. 鉴赏评价:指鉴别、赏析和评说。考生应能把握文本相关寓意、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文本的思想艺术魅力,并能从文本价值和审美角度作出评价。
E. 表达:指表达观点和情感。考生应能根据目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和合理有效的表达方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注意文本的结构规律,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应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2 08:41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6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确定高考汉语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知识与运用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1.掌握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常用词语的词义和正确用法;3.在语境中,理解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关联词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4.理解汉语词语的构成,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律;5.辨析病句(如词语误用、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结构不完整、指代不明确、句式杂糅、前后矛盾、表达有歧义);6.识别和变换句式;7.造句、扩句、缩句;8.组句成篇;9.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0.识别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11.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

(二)文学和文化知识与运用

1.了解中外著名作家、经典作品;2.理解常用成语、谚语、俗语中的文化内涵;3.了解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基本常识;4.了解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基本常识。

二、阅读

1.提取话语或文本传递的主要信息;2.领会和把握话语或文本的情感、态度、语气和倾向;3.抓住关键概念和重要细节;4.把握文本中的时空顺序;5.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系;6.整体把握话语或文本的意图;7.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8.整体把握文本表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体验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之美,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三、表达

1.根据情境和要求,进行准确、流利、得体的表达;2.根据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