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10月份读书笔记《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0-31 19:58
标题: 10月份读书笔记《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0月份读书笔记《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林菲菲
临睡前乱翻书,看的是国内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经常面对孩子,所以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同时我想看看自己小时候怎么度过的。“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看了很多案例,边看边回忆我接触到的和我自己的儿童敏感期,前面是我的生活中的例子,最后一段是摘录孙瑞雪的解读。
1、旋转
  如果你还记得我以前一篇日志记朋友的孩子思为,就知道是有旋转敏感期的。为(3岁时)有天主动要求给大家表扬节目,于是原地转圈,看得我头晕,让他换个节目,他想了0.5秒,遂反方向转圈。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它对心理发展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孙瑞雪
2、追求完美
    我的学生Jaden(5岁)时,我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上的故事,他尤爱春秋战国。后来扩展相关成语,每讲一个我就画一幅画,他很喜欢也要跟着画。5岁的孩子对形状掌握不稳定,他模仿我画画,一笔没画好总要揉成一团,重新拿一张白纸开始。我当时很头疼他的完美主义,但是我犹豫时他显得很痛苦很执着,只好尊重他,但是过了那一段就好了。他现在发展得很好,性格和中文俱佳。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地到来。
    这个时候,大人容易心烦。完美的东西毕竟不多。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孙瑞雪
3、音乐
外婆家两间屋之间的墙上开了一个窗户,我小时候(四五岁)喜欢在木窗上假装弹琴,弹得很欢快。大人们觉得好玩,没有再做什么其他举动。我初中碰过竖笛,大一买过吉他,都很清浅潦草,没有系统学过乐器,是个小遗憾。就像画画一样,不要成名成家,但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有效途径,我错过了。
大多数儿童到四岁时,都会出现音乐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中,儿童等待或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孙瑞雪
4、模仿应答
我一度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两三岁时),我叫外婆,外婆应我,我再叫,她再应,我说“没事,我就叫叫你。”之后一直沉寂,后来大学时我会跟非常亲密的朋友重复这个游戏,又沉寂,现在我有时和羊还进行这种一应一答。
我在让学生用“最……”组词的时候,Daniel抢着说“最鸟不拉屎的地方”,是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形容爸爸同事住的地方要去那里帮忙搬家。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孙瑞雪
5、自我意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0-31 19:58

我小时候最为难受的事之一是放学回来,发现我的旧衣服被我妈送给谁谁谁的小孩了。大人看来这是废物利用,我看来是对我主权的挑衅,即使是旧衣物也是属于我的,我有权决定哪一件留下作纪念,哪些送给我喜欢的小小朋友,但是我妈总有习惯性健忘。
读研时一天好友买了一盒老婆饼,我正赶着出门,她说会留一个给我。等我回来找不到,她说中午有个朋友来就给他吃了。我的怒火烧了很久很旺,平时我没表现出对老婆饼有特别的兴趣,他们都是要好的朋友,我后来想起这是童年不好的回忆的翻版。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6、执拗
我小时候一段时间要求自己穿衣服,如果家长给我穿好了,我会不声不响脱下来再穿一遍。我和为妈服侍小为上厕所,我们边聊天我边下意识地按了冲水键,眼见为为变脸色,为妈不停解释我不停道歉才免除一场哭闹。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孙瑞雪
专注和充分工作是儿童完整渡过敏感期的前提。儿童从对事物的专注中整理和发展自己。如果儿童生活在自由的环境里,拥有选择的权利,专注的品质自然就会形成。
成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本应该比任何场合都小心,但事实恰恰相反,成人在孩子面前往往比任何场合都随便。放松的时候,成人潜意识里的东西便暴露无疑,而我们的潜意识大多有问题,这不是成人自己的错,而是我们成长的不够好。我们还没有用潜意识说话的资格。
正常儿童的艺术鉴赏力很高,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跟不上,以致很多成人不了解孩子们的鉴赏水平。曾经有个3岁的孩子,用耳机听巴赫的音乐听了6遍,到了吃饭时间坚决不去吃,老师只好把午饭给他留着,让他听个够。   
关于错误:首先,凡是对自己和他人身心无害得事都不能算错误。其次,儿童是在犯错误和改正过错误中成长的。儿童常常会故意犯个小错误,他在试探成人,这样他就知道什么是错误,犯错误是什么感觉。然后再改正这个错误。如果能让儿童体面地承认这个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许多成人都是高高在上地审视孩子,用他们的经验判断孩子,随意评价孩子。当成人不再剥夺儿童的尊严时,成人才可能拥有自己的尊严。
“3岁半的刘一楠入院3个月就出现了绘画的敏感期。那段时间,她每天来院后不接触任何教具,只用随身带的画笔画画。她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常常要求老师帮她画。午睡时,她总是趴在床上,伸出右手食指反复描摹地面瓷砖上的花纹。2个月之内,每天中午她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大约40分钟。刘一楠的画大部分都画在小纸片上,图案也画得很小。渐渐地,她的绘画内容也固定下来:反复画小鸟。刚开始画面凌乱模糊,看不出什么。后来的几个月,她自己画出了一些以圆形组成的小鸟,非常可爱,画画时也很少找老师帮助了。除了固定的作息时间外,她在幼儿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画。在这之前,刘一楠刚刚度过执拗的敏感期。自从喜欢上画画以后,她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非常安静,象变了一个人。家长说她在家也这样画个不停。有一天,我帮她整理书包,看到一本童话书,扉页空白处有一群排成队列、飞向空中的小鸟,形态由大到小,颜色由深绿到浅绿,个个憨态可掬,与扉页搭配得非常和谐,我以为是印上去的。当我发现这是刘一楠的作品时真是惊喜万分,不由得夸赞起来。刘一楠以前很喜欢别人夸奖,但那天她表现得很平静。我想,她一定是在绘画中发展了自我,满足了自我。”
   孙瑞雪说“孩子们只是简单地画吗?只是简单地写生、描摹对象吗?成人可能是,但正常状态下的儿童不是。这是儿童根据他内心的引导进行的自发活动,他在表达他看见的,想到的,想象的,向往的。表达他的注意对象,他的内心活动,他的喜爱,他的情感。”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使儿童表现出:1.天才的创作智慧 ;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这个敏感期发展得好,就可能奠定了成为绘画艺术家的基础。”
这些让我震撼和深思!在大人看来儿童的信手涂鸦,原来隐藏着如此大的奥妙,甚至稍微粗心,一个天才就此沦丧。 看来,到恩恩画画的敏感期的时候我们非抓住不可!
爱不需要更多的理由,给他更多的自由和全盘的接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