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和其他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具有悠久过去且历史短暂的概念,它不单是一种方法或技巧,而是一个观念.一种理念.甚至是一套教育哲学[1]。
&nbsp&nbsp&nbsp&nbsp●对同学和教师来说.课程是由经验组成的.而且必需是有价值的经验.通过教师和同学一起缜密分析同学的需要和个性而开发、制定出来。
&nbsp&nbsp&nbsp&nbsp●为使这些经验能充沛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必需赋予教师和同学自由度,让教师自主决定目标、选择内容、调节速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评价学习情况和同学的潜能。要把教师从繁重的负担和干扰教育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除教师外,拥有这种自由的还必需包括同学和其他有其自主性和限制的机构。
&nbsp&nbsp&nbsp&nbsp●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是必定发生教育经验之地。学校与外界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通过各种联系途径.相互在见解、资源、人力等方面广泛交流、沟通。学校对外界的反应,决定于学校是否有建立课程的自由。学校与之合作的各类专业人员,他们不只明晰自身的职责.而且能够区分有关的学习经验.并能在教师向同学传授有关经验时.提供所需的支持.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学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它能充沛利用教师的才干和技巧。另外.开发的效果也取决于实质性的支援系统的状况。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无意将校外课程开发拒之门外.或无视校外他人的工作。其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综合各方的课程决策.以维持各层面的课程发展。
&nbsp&nbsp&nbsp&nbsp●教师假如受到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专家。
&nbsp&nbsp&nbsp&nbsp所以,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具有不同于国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的独特理念。我国学者王斌华教授将它的基本特点概括为[2]p8-9获得中央、地方、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支持:中央政府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而不是完全放弃这方面的权利.更不是完全断绝中央政府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个别教师、局部教师或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改变教师的保守角色.从原来的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规划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开发全新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鼓励同学、家长和社会人士一起参与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与过程
&nbsp
1.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因为选取角度、划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并进而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nbsp&nbsp&nbsp&nbsp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框架的变化.可以有国家课程开发框架为基础和以学校内部课程框架为基础两种类型[3]。前者导向的活动为:作为国家本位课程开发结果的副产品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国家本位课程开发结果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选用国家课程方案。后者的工作是:以有特色的创新的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出于学校的特殊教育需要而发生的校本课程开发。
&nbsp&nbsp&nbsp&nbsp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变化,可有个别教师、两位教师、教师小组、全体教师、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nbsp&nbsp&nbsp&nbsp根据课程开发主体参与程度的变化.又可把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分为四种:选用、改编、拓展、新编。选用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它只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方案、项目中选择须付诸实施的、更为合适的一种。在此.无须分享、交换信念和寻求信息。改编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学习资料等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重组对已有学校课程进行修改、改编.使之适应变化的学校情境、课堂情境。拓展则是在充沛考虑新的有价值的目标、新的知识技能、新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性、拓宽性的活动。新编是参与程度最高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意味着进行凸现学校特色的短期或长期的课程创新工作.
&nbsp&nbsp&nbsp&nbsp根据课程开发范围的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这样四类:非定向课程的开发(如学校环境的开发)、单项课程的开发、局部课程的开发和全部课程的开发。
&nbsp
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学校、老师、同学的自主性、差别性、多样性,不同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其目的、内容、方法都具有特殊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可依.下面勾勒的就是这一过程的大致框架。
&nbsp&nbsp&nbsp(1)分析情况。外部情况的分析:文化的变化、社会的期望,如政策、考试评价、教育研究;教学内容实质的改变;教师支持系统如培训机构、研究中心等的潜在作用;学校获取的资源。内部情况的分析:同学的资质、能力与需要;教师的价值观、态度、技巧、知识、经验、优势与缺陷;学校的氛围、权力结构;学校的物质条件、设施;学校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2)制定目标。包括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后者指同学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的具体的知识与能力.
&nbsp&nbsp&nbsp&nbsp(3)确立方案。教学活动的布置:内容、结构和方法、范围、顺序;教材:规格、来源、参考资料;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活动室等;人员布置;时间布置。
&nbsp&nbsp&nbsp(4)理解并实施。一方面强化新的课程理念和特色意识.另一方面发明条件和氛围.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
&nbsp&nbsp&nbsp&nbsp(5)评价和修订。拟定评价程序,并根据评价的反馈重组、修订校本课程方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校本课程开发:支持与困难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观点
&nbsp&nbsp&nbsp&nbsp同家本位课程开发、地方本位课程开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点.总难免带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很难顾和学校的特殊性和面向全体教师.也缺乏以在课程中灵活吸纳新信息.和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校本课程开发恰好能弥补其缺乏。
&nbsp&nbsp&nbsp&nbsp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以学校为本位.正可以依据时时变化的各种情况,不时调整、完善课程决策。经常评估、修订课程,使理想课程与实际课程趋于一致。
&nbsp&nbsp&nbsp&nbsp教师最了解同学的能力、经验、兴趣和需要.他们最有资格对课程开发提出见解.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最富实际效果的。一般而言.国家本位的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科专家,课程规范、教科书主要由学科专家拟定和编撰.重点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教育价值和统一规范.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工作,将同学的要求、经验有机地融人课程,增强了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