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1 12:16
标题: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校本课程的误区解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随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正逐渐被教师们接受,熟悉起来。在校本课程实施所带来的众多欣喜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违课程理念的现象。
&nbsp
一、校本课程即综合实践课和兴趣小组活动。
现象&nbsp
&nbsp&nbsp&nbsp&nbsp在参与的某次综合督导评估中,教师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认为下列哪种属于校本课程。”(1)课表上所有的课;(2)综合实践课;(3)兴趣小组活动;(4)综合实践课和兴趣小组活动;(5)以上都不是;(6)我不知道。
&nbsp&nbsp&nbsp&nbsp48人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分别选择(2)、(3)、(4)的有25人,占这次参与调查总人数的52.1%。
分析&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管理者的课程观念滞后。“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不太久,原来的教育学中并没有“校本课程”,保守的课程设计自上而下的观念根植于有些人的心中,管理者还是习惯依赖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的指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局部学校,虽然也成立了课程开发、管理小组,找了几个教师“开发”了几门校本课程。怎么开发的呢?有的是把兴趣活动改换成校本课程;有的把某些课程贴个校本课程的标签。“开发”完了就交于几位教师(有的并非课程组成员)去上,其目的是把校本课程当作学校的一种点缀,当作一种对上级部门的应付。正因为管理者对校本课程定位不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就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其他教师看到的也仅仅是校本课程实施的现象,就难怪他们将校本课程与诸如兴趣活动、综合实践课程混同起来了。
对策&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要使得校本课程得以健康发展,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通过培训或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来加强认识。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只有让老师们全程经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过程,老师们才干体验到校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摆正学校、教师、同学、研究人员等与课程的关系。也只有让老师们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和创新,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才干使校本课程逐渐发展和完善。
&nbsp
二、人人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
现象&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许多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简单化,认为校本课程即编几本教材。要求人人参与开发。带来的结果是“一窝蜂”效应。
分析&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并非一般的教研活动。一般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经过1、成立领导机构2、进行前期论证3、培训师资4、确立题目,收集资料5、撰写《课程纲要》6、综合分析,分成类别7、教师开题,同学选择8、对校本课程评价这样几个过程。有了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愿望和动力,必需还要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具备的知识、技术和校本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课程的学术性、系统性必需要得到保证。这方面正是一线的教师所缺少的,而且通过一两位专家、教授的一两个讲座是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的。因此,课程开发应该集中优势力量做到“少而精”。而不是越多就越好,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作赶潮流,或者随意和盲目地看到他人有什么我也来“照葫芦画瓢”。学校要结合教师、同学、学校的课程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
对策&nbsp
&nbsp&nbsp&nbsp&nbsp1、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是适合同学的需要,促进同学的最大发展。因此,必需大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这里的个体既指课程的开发者也指课程的实施对象。因为,开发课程者没有开发课程的兴趣,不具备开发的能力何以使开发的课程有价值;而假如同学不喜欢你的课程也就没有开发的必要了。
&nbsp&nbsp&nbsp&nbsp2、特色是校本课程的生命。要体现特色就要充沛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开设的课程根植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证。
&nbsp
三、校本课程的好坏领导说了算。
现象&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当一门校本课程被开发出来,许多学校在实施校本开发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缺乏。表示在:评价主体的单一,认为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领导的事。事实情况也是学校局部或个别领导进行评价;评价往往急功近利,偏重结果,把开发的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
分析&nbsp
&nbsp&nbsp&nbsp&nbsp评价是校本课程健康发展的保证。校本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不时完善,与之相应的评价是不可分的。与一般的课程评价相比,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评价的规范、评价的手段、效果的评价很难实现规范化。要使评价相对公正。一方面评价主体素质要求较高,参与评价的人尽可能多一些。另一方面评价要过程化、多元化。过程是校本课程生长的根本。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作为由最基层的学校部门开发的课程,教师的经验,学校的条件,众多的客观原因决定着课程肯定有其不幼稚的方面。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必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课程的管理者要给课程的开发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假如急功近利,强调短期效应势必给课程的开发者带来强大的压力,影响课程的开发者对课程的考虑的深度和全面性。评价者更多要全程关注实施活动的主客体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
对策&nbsp
&nbsp&nbsp&nbsp&nbsp课程的管理者要努力考虑,大胆创新,通过自下而上来自实践的评价,来构建和完善校本课程的整个评价体系。并把评价渗透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可以从课程开发者和同学两方面进行评价。就前者可以从课程实施者的自我评价,参与的同学人数,同学学习的效果和评价,听课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同学问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可以采用学分制。从同学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数;同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探究能力等;同学在教师对该课程的考核中的成果等三个方面把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