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石榴》课例,聆听《读写交融,言意兼得》讲座有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不是个新鲜的话题,早在解放初期,丁有宽老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在更早之前,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几十年过去了,“读写结合”这个话题热度不减,反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
2016年10月11日,两校区老师集中在海甸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本学期第三次校本教研,同时这也是一次基地培训,有来自外校的三百多位老师参加,活动主题就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之读写结合”。本次活动的流程: 一、由省学科带头人王花老师授课《石榴》。 二、王花老师谈谈自己备课及上课的心得体会。 三、由特级教师邱淑慧副校长做《读写交融,言意兼得》的专题讲座。
《石榴》是三年级的一篇状物文章,是很好的写作范例。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观察插图,积累词语,为下一步的写话做铺垫。随着阅读的深入,写作两大法宝被学生发掘了出来,那就是——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巧妙无痕,学生写作水到渠成。
随后,邱副校长做了《浓妆淡抹总相宜——读写交融,言意兼得》的精彩讲座。
她首先以一首小诗回顾了《石榴》课例,精炼巧妙。
讲座内容非常丰富,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邱校特别强调训练点要小,放大了会收不回来,“一课一得”,扎扎实实。接着她列举了中年级读写交融练习的分布序列,并列出了读写交融的最佳结合点和语言训练目标等。
听完课例和讲座,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目前教六年级,前三单元的课文多写人,是否可以将“读写结合”引入课堂呢?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变换文体改一改”,将小话剧改写成故事;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学习完《小草和大树》,向学生推荐《简爱》等等,阅读这些经典名著之后,写写感想和收获。
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我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