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给语文学习搭建一架“阶梯” ——浅谈历史知识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6-10-13 10:11
标题: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给语文学习搭建一架“阶梯” ——浅谈历史知识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语文课上,学习《大道之行也》。在课文理解即将结束时,我试图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探讨:你怎样看待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试作评点或简谈读后感想。
经过了一番热烈的小组交流之后,A组代表举手:“我们组觉得,这样的大同社会是人人渴求的。尤其在当时社会黑暗、腐朽的状况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素有“发言达人”之称的XX在低头沉思,继而起身:“我不这样认为。这样的理想社会并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自古以来,有无数的进步思想家、改革家受到它的启发,将其视为向往的目标,终其一生致力于其实现。比如冯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不正是“大同社会”得以实现的愿景吗?与此类似的,还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有理有据的精彩发言完毕,教室中顿时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回到办公室,我忍不住和同班教授历史课的罗老师讲起了这个课堂小片段。罗老师听后感慨地说:“这个孩子在历史学习方面有着很强的探知欲望。前一段讲到太平天国运动,书本记述比较简单,仅提到当时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一般同学稍不留神就晃过去了。课下,他就拿着书过来询问具体内容,直到彻底理解才肯罢休。文史不分家。你看,他用所掌握的深厚历史知识来学习语文,效果真是大大的啊!”
我连连颔首表示赞同。是啊,文以载史,史以传文。文史本是同根同源,我们平时不也可以借助历史知识来进行语文教学吗?课标中也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巧用历史知识搭建一架通向语文教学的“阶梯”,或许可以这样试试:
可适当讲解汉字的构造、演变历史来帮助学生辨析生字词,理解词义。如“月色入户”的“户”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半门曰户”,所以古义中解释为“门”。
借助历史知识来赏析文学作品。“大语文观”下,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知人方能论世。如苏新萍老师让学生学习《杜甫诗三首》之前,收集杜甫其人其事并写作《我认识的杜甫》。课前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对课堂鉴赏诗句、品悟情感做下了良好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写作指导时可引导学生融入浓厚的历史知识储备,这样,既可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加语言的魅力,又让文中具有厚重感。
遗憾的是,中学语文教材与历史教材彼此相关内容的编排大多是不同步的,想并肩而行比较困难,历史学科对语文教学并无太大的同步辅助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搭建这把“阶梯”的过程还是颇为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6-10-13 10:12
第七十六中学 彭静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