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找最大公因数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成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究发现、获取新知。这样的数学设计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教学支架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使学生学会参与、发现和应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开拓思维,变模仿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 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 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3.揭示课题。 | 1.思考后汇报: 如4×5=20,我们就说4和5是20的因数。 2.回顾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想乘法算式,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举例:1×8=8 2×4=8 8的因数有1,8,2,4。 (2)想除法算式,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举例:8÷1=8 8÷2=4 8的因数有1,8,2,4。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填空。 16的因数:________。 7的因数:________。 4的因数:________。 13的因数:________。 |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 1.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填写课堂活动卡。 2.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1)在下面的两个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2)在下面的圈里分别填入12和18的全部因数。 3.引导学生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1.填写课堂活动卡,并汇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分别写出12和18的所有因数,从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再找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先写出12的所有因数,从中圈出18的因数,再找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1)在两个圈里分别填写两个数的因数。 (2)在相交的圈里填入12和18相同的因数。得出:相交的部分表示的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所以相交的部分应该填入12和18的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交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从中择优选用。 汇报: (1)列举法。 (2)筛选法。 ①先找出12的因数:1,2,3,4,6,12。 ②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1,2,3,6。 ③最后得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 2.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3.填一填。 (1)10的因数: ______。 11的因数: ______。 10和11的公因数:______。 10和11的最大公因数:______。 (2)19的因数: ______。 20的因数: ______。 19和20的公因数:______。 19和20的最大公因数:______。 (3)15的因数: ______。 30的因数: ______。 15和30的公因数:______。 15和30的最大公因数:______。 4.选择。 (1)9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 A.1 B.3 C.4 D.9 (2)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 A.4 B.6 C.8 D.16 | ||||||||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
| 判断。 (1)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2)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小于这两个数。( ) (3)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4)如果a÷b=4(a,b为非零自然数),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4。( ) | 认真读题,明确题意后判断,口述答案,全班交流订正。 | 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质数:________和________。 (2)两个数都是合数:________和________。 (3)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______和______。 |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
教师批注 |
|
|
| ||||||||
板书设计 | 找最大公因数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