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 ×15= ×=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数2.1化成假分数后进行计算的,即2.1×=×=1(dm)。
生2:我们小组是把化成小数进行计算的,即2.1×=2.1×0.75=1.575(dm)。
生3:我通过计算发现,1和1.575大小相等,他们的计算都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也可以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
(2)探究2.4×的计算方法。
①组织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交流。
师: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2.4×吗?
学生计算后交流汇报。
②讨论: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以让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进行约分。
4.总结方法。
师:想一想,说一说,小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交流后汇报。
小数乘分数有三种计算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2)把小数化成分数;(3)分数的分母与小数约分后再计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发现方法、对比方法、优化方法,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巩固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过程及思考方法。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0页1题。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反馈,巩固所学,强化技能,真正达到会算、会说,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计算能力。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分数。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页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例5:(1)2.1×=×=1(dm)
2.1×=2.1×0.75=1.575(dm)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