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打造多彩的语文课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9-25 10:21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打造多彩的语文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足可见乐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力求将语文课的语文味多彩的呈现出来,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满怀喜悦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而我这个语文老师却像剧本文学中适时出现的画外音,把整个的课堂给了学生,自己却乐得袖手旁观。快乐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勾画了美妙的课堂,我和我的学生打造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
画面一: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提前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还要用心去体验大自然中的春之美,并形成一段文字来描摹春之美。其实,很多学生以前挺不愿意写作文的,但他们却不觉得这样的学习任务很枯燥无味,反而乐于完成这样的作业。在课堂上学习《春》,大家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还用悦耳的声音吟诵出自己感受到的春之美。朱自清对春生动的描述,也给了学生写作上的一些启迪。在我适时的点拨下,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学了课文后,学生又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方式升华作品,“音乐能手”将作品谱成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配上图……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让自己的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画面二:
诸葛亮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对于这么一篇篇幅如此长的名文,很多学生有些望而生畏,想想看只是翻译就不知要花费多长时间。可我硬是要求学生一节课就掌握课文内容。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得很是轻松,且学习效果还不错。高效的秘密是,像往常的学习一样,我又是提前布置了学习任务。每个同学都要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将疑难标示出来。我在学生正式于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很认真的检查了他们的学习任务。
待到正式上课,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疑难句。小组内部还是无法解决的又提交全班,请其他组同学帮忙解答。直到最后,全班同学都无法解答,我呢,再卖卖关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该实词的意思,结果还是让学生给翻译了出来!结果,居然是我连一个句子都没有直接给学生翻译,学生照样于一节课结束了翻译课文的任务。虽然展示是以几个句子的翻译为检测来结束,但每个同学都是极为熟悉了整篇课文,大家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了课堂的学习。
画面三:
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在我这位语文老师兼顾问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话剧团,将《我的叔叔于勒》搬上了舞台——九一班的讲台。当“菲利普”在讲台上闪亮登场,吐出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当表演终结于菲利普夫妇小心而决绝的避开了于勒时,我提请学生讨论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学生在之前已经经过了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寻找文章中有关夫妇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文字环节。所以在表演结束后,小组汇报,意见趋向一致: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势利、惟利是图。
但我并没有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我还在期待着学生的见解。这时,有一位男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我认为大家有可能误解了菲利普,他可能也不想这样做。”一席话激起大家的热情,我们再次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果然不少人至少找到三条以上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论据,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对菲利普的形象做了纠正:他是一个既可鄙又令人同情的小人物,是那个社会把亲情异化为金钱。
在语文日常学习中,我会给学生们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于字里行间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探求知识,学生品析文章的同时也品味着人生。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享受语文。我喜欢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民主、和谐,学生同样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充满快乐和幸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