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 乘减》导学案教学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16-9-24 10:12
标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 乘减》导学案教学案
2  2~6的乘法口诀
第3课时 乘加 乘减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乘加 乘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关注内容,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但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课堂就会变成枯燥的练习课。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所以本教学设计在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关注个性,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教学设计通过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0分钟)

1.课件出示计算题。

9+4=   15-6=

3×3=    5×3=

8+7=     16-7=

4×2=    4×4=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加法或减法和乘法放到一起,应该怎样计算?

1.认真观察题目并思考,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每道题的结果。

2.先自主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1.计算。

13+5+7=

14-3-6=

16+9-7=

25-12+1=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58页例5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把自己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展示学生的算式,师生共同交流。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列每个算式的原因。

5.明确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有三个旋转木马上各坐3个小朋友;有一个旋转木马上坐2个小朋友。

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2.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算式。

3.展示算式。

算式一 3+3+3+2

算式二 3×3+2

算式三 3×4-1

4.分别说出自己所列算式的依据。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说明。

5.探讨、交流3×3+2、3×4-1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

明确: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看图列算式。

(1)□□□□

□□□□

□□□□

□□

列式:

(2)△△△△△

△△△△△

△△△△△

△△△△

列式:

3.计算下面各题。

4×3+22=

5×4-14=

4×2+20=

3×2-4=

5×5+11=

三、练习巩固,应用新知。(10分钟)

1.完成教材58页1、2题。

2.完成教材59页1、2题。

自主完成题目。遇疑难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后独立完成。

4.根据4×3=12填空。

4×□+4=12

4×□-4=12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①3+3+3+2=11(人)(连加)

②3×3+2=11(人)(乘加)

③3×4-1=11(人)(乘减)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