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解决问题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从描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长度入手,进一步巩固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理念,所以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进一步让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得到认知。接着让学生描述尺子、身高等自己熟知的事物的长度,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估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为判断旗杆的高度作铺垫。 2.以旧知作铺垫,在探究中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13厘米和13米的长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13米长、13厘米短。然后引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的解法。由于有了复习题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就找到了参照物,使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水到渠成。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尺子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学生尺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激趣引入。(6分钟) | 1.组织学生用手分别比画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引导学生观测尺子的长度并验证。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4.引导学生思考:13厘米和13米哪个长?为什么? | 1.用手比画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 2.观察尺子,汇报。 3.交流各自的身高,并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大约等于几个尺子的长度。 4.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13米长,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多,13米都有10个小朋友那么长了,13厘米还没有尺子长呢,所以13米长。 | 1.填空。 (1)7米=( )厘米 (2)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 )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 )作单位。 2.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 275厘米○3米 |
二、合作探究。(22分钟) | 1.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旗杆是13厘米还是13米,并说明理由。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想一想:旗杆是13米高,大家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判断的呢?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7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长度单位的。 | 1.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1)明确应该是13米。 方法1:与小朋友的身高比。 方法2:与20厘米长的尺子比。 …… (2)对比、交流后明确:都是先找到一个参照物,然后用参照物和旗杆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今后再确定某个物体的单位时,就可以用找参照物的方法。 2.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2)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开始画到刻度6。( ) (4)爸爸的身高是178米。( ) (5)一座楼房高12厘米。( ) (6)一张桌子长1厘米。( ) (7)小明的手掌宽8米。( ) (8)一个杯子高10厘米。( ) |
三、拓展应用。(8分钟) | 1.完成教材9页8题,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20( )。 黑板长3( )。 手指宽约1( )。 一本书厚约1( )。 手掌宽约8( )。 操场长约60( )。 课桌高约65( )。 一根跳绳长2( )。 | 1.独立完成,并交流判断的依据。 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做法。 得出结论: 小明身高120(厘米)。 黑板长3(米)。 手指宽约1(厘米)。 一本书厚约1(厘米)。 手掌宽约8(厘米)。 操场长约60(米)。 课桌高约65(厘米)。 一根跳绳长2(米)。 | 4.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你的椅子大约高( )。 A.45厘米 B.45米 (2)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A.厘米 B.米 5.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首尾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连接处忽略不计) |
四、总结升华。(4分钟) |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板书设计 | 解决问题 13厘米<13米 方法:与小朋友身高比;与20厘米长的尺子比; ……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