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听王崧舟老师讲授《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9-19 07:33
标题: 听王崧舟老师讲授《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有感
今天在文三十分荣幸听到了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学习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他指出课改之后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尤其表现在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上。

很多人在学习目标的撰写上出了问题。把三维目标当成了三个目标、三类目标。其实,“三维目标的重点在于理解,是指一个目标有三个维度。是三位一体,目标不是割裂、机械、目标,而是走向融合的、是有弹性的。”案例《二泉映月》,因举手老师过少,王崧舟老师决定自己把课文朗读一遍,让老师在其中思考如何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

朗读过后,没有掌声,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因为这朗读把老师深深的卷入。

去年,王老师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给50名院内优秀学生讲板书设计的时候,以《二泉映月》为例,但居然没有一个人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播放曲子之后,这群即将上大三的学生说道自己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有的说是“孤独的高贵”,有的说是“明亮的忧伤”。

接着,王崧舟老师对《二泉映月》的作出了三种设计

(1)初读检查中的“点式落实”

(2)随文识词中的“线性落实”

(3)整体语境中的“网状落实”

    这三种设计的优劣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落实第三种设计——整体语境中的“网状落实”,王老师继续“金针度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描写“二泉映月”的词语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蜿蜒而来

流水淙淙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这八个是王老师专门的一个排列,目的是形成画面感、整体感和美感,循环往复,水月交融。)

先让孩子们两两对读,继而整体将这八个词连读,仿佛是一首诗,闭上眼睛像是一幅画。

再让孩子们在想象中进行课文朗读。

接着提问:阿炳看不见却来到二泉,为什么?

继而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综合性、指向性,更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尤其是教学智慧。

苏教版的教材的尤其要注重课后思考和练习,因为其与学习目标紧紧相连。

语文的学习目标是综合性的,是更容易朝着三维目标去落实的。

从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目标可分解成台阶递进式、一线串珠式、焦点扩展式等八种分解方式,而且学习目标可以一致,但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这特色来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以及自己的特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