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8 00:49
标题: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开始读大部头的历史书。慢阅读。读历史,是因为对现实困惑。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原著。关于纳粹德国。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意识形态教育的破产,中国的思想控制,让位给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两年,其恶果逐渐呈现。盲从、迷信、狂热、躁动,在全社会蔓延。不爱身边的人,不敢扶跌倒的路人,不关心身边的不公,却爱国爱得热血沸腾,抵制日货、砸日系车,甘做慈禧的义和团。这个社会病得不轻。

  仔细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是想看最伟大的爱国者希特勒,如何把祖国一步步拖向深渊。读着读着,总忍不住反观中国现实。嗟叹不已。为一党统治之私,玩爱国主义之火。自焚;焚人。

  文字上,此书用词很大。GRE单词比比皆是。还有很多陌生的语汇。也许作者记者出身,接触的词汇广泛而时髦。时间流逝,很多词汇并未成为主流。于是我读起来觉得生僻。此书成于1960年,若是历史学家的文字,用词当不这么隔膜。

  不过,记者写的历史,现场感强烈。描绘人的言行,多具主观判断,情感淋漓。较之历史学家的四平八稳,更可一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8 00:49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在装修搬家的动荡中,断断续续地读完《第三帝国的兴亡》。合卷反思,阅读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极权主义统治的一些情况。

  例如对宣传的操纵,对教育的控制,甚至组织了一个“通过快乐获得力量”的组织,来实施管制化的娱乐,控制人们的闲暇时间。可见,极权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希望控制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关于对教育的控制,书中引用了希特勒在1936年的一段演讲:“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回投向你那边的’,我就平静地说。‘你的子女已经属于我们了……你算什么?你是要死的。但是你的后代现在站在新阵营里。在一个短时期之后,他们就将不知道别的。而只知道这个新社会’”。极权主义的体制把子女从父母身边夺走的本事,在中国过去的政治运动中也得到了印证。

  政治课本上讲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纳粹对宗教的态度恰好是一个注解,一份关于对待斯拉夫人的纳粹文件记录,对斯拉夫人要给他们打绝育针,他们的教育只需要计数能数到100就行,但却要“把宗教给他们留下来,作为他们消愁解闷的一种方法”。

  至于战争的进展,书中也一再感叹德军错过了一些本可抓住的机会,但反过来想,如果希特勒不是有超越正常理智的疯狂想法,也不可能发动这样的旷古烁今的大战与暴行。非常人做非常事,自不可以常理度之。

  这本书对纳粹内部的反对力量也作了大量描写,使人了解到即使是极权主义如纳粹德国,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8 00:49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刘安邦  

  最近读了《第三帝国的兴亡》,让我对纳粹德国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希特勒这位战争中的恶魔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他枭雄的一面。接下来就让我谈谈对这的感受与见解。

  虽然纳粹铁蹄在全球制造了血腥和梦魇,但是你无法否认希特勒是20世纪世界最优秀的领导人之一,一方面,时势造英雄,拥有坚强意志的希特勒符合混乱时期德国大众对于完美领导人的要求。但另外一方面,翻看《第三帝国的兴亡》,你发现希特勒身上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直觉,非凡的想象力和直觉,让希特勒在很多陌生领域内,能够如闪电战袭击波兰一样,触类旁通摧枯拉朽。尤其是当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对经济几乎一窍不通的希特勒采用大规模加强公共建设来克服大量失业的措施,与美国许多大经济学家采取的措施不谋而合。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具有这样的直觉的,但是,在这个理性思考至上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直觉,被传统的格式化的教育所扼杀,而如希特勒一样坚强意志的人就更加的稀少。尤其是越受系统的哲学思考和逻辑训练,就更加的瞻前顾后,更加的去怀疑直觉,而不是积极的去拥抱那种弥足珍贵的直觉!假如我们能够了解,直觉是我们的另外一个认知系统,是与思维逻辑并行的一种能力,也许我们就能比较客观的接受直觉的存在。让直觉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思考的能力并行,就像打开车子前面的两个大灯,同时照亮我们左右两边的视野。

  想到了与直觉同为姊妹的另外一个词语:灵感。也想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是我们更应该记忆的应该是后一句话。爱因斯坦继续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认真的学会放松的独处吧,这个世界太喧嚣,放松的独处和不断的自省,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学会在无人的时候聆听和感悟来自于自然和天籁的声音。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8 00:49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如果想从一个全方位的角度了解的话,《第三帝国的兴亡》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本书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出生在美国,通过对德国遗留下来的史料进行整理和编译而写成此书。书中的内容大体上以时间的顺序记录了第三帝国从出生到毁灭的全过程。在这里不在细说纳粹德国兴亡的全过程,重点来谈一谈希特勒的思想。

  众所周知,希特勒上台之际,德国正处于在乱世当中,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全世界,德国也没有幸免于难,银行纷纷倒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至中,此时的希特勒能够从一个落魄街头的流浪汉迅速成为一个政党的领袖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希特勒领导德国前半段,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德国成功的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迅速跻身于强国之列。这其中肯定有我国所值得借鉴的地方。

  希特勒在当选国家元首期间,动员德国民众修建高速公路,这一点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的“以工代赈”计划很香,通过兴建国家工程来解决人民的失业问题。

  其次,希特勒在职期间,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德国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德国受人欺负的懦弱形象。相比之下,现今的中国在这个方面需要向当时的德国好好的学习一下,现如今,我国内忧外患,外部有日本,菲律宾的不断挑衅,更有美国暗中使坏,为他们撑腰,内部台独,藏独,疆独,蒙独等分裂势力妄图将我国四分五裂,像苏联解体一样,独立成若干小国,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感觉共产党是该展现自己强硬的时刻了,引用希特勒的一段名言,“别人欺辱我们,哪怕是最弱小的民族也来践踏我们,我们只会叫着: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这样的人,是没有骨头的!这样的人,是低贱的!我们应该用大炮的震耳欲聋的声让敌人颤抖!我们应该碾压他们的尊严、生命,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一群只知道抗议的懦夫!”

  “你们要记住,一个只懂得抗议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骨头的国家!一个只懂得抗议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当我们的尊严、领土、生存的空间都遭受践踏的时候,还不知羞耻地抗议的政府,我们是不需要的!你们最后也会抛弃它们的!” 试想,菲律宾这样的弹丸小国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我国挑衅,有美国的支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国的忍耐力太惊人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挑衅,而这样的结局往往是纵容了这些自不量力的小国,从而演变为菲律宾,越南等小国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一个民族正经历着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是的,多难兴邦,一个在成长中很少遇到巨大挑战的国家是成长不起来的,我们国家正在被幸运之神垂青,因为内外界施给我国的挑战是我国前进的动力,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时刻面对可能来自任何一方的挑战,中国,会在逆境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8 00:49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第三帝国的兴亡》分上中下三卷,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当然其中也看其他的书。

  与其说这本书论述的是德国在二战时的点滴,不如把它当作对于阿道夫?希特勒生平的详细的学术性的记录。

  希特勒,那个自律,富有才干但是心灵扭曲的偏执狂从最初的一无所成,到盛极一时,全国崇拜,世界震动,最终落下了自杀的下场的整个故事的始末都在这本书中得以记述。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我很喜欢,欣赏希特勒,那在这里,我需要澄清一下,我只欣赏他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有那么一部分值得人去欣赏。

  希特勒的自信,坚定,狂热是他曾辉煌的重要因素之一,史学中不断有这么的评论,他被权利和胜利冲昏了头脑,或是在那么些重大时刻,由于自己的愚昧无知葬送了自己和他所信仰的国家社会主义。我在思考,若他不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那么有些残缺的人,他似乎也不会有当初的纳粹思想,那种偏执狂的韧劲。若不是希特勒总有一颗报复的心,他怎会如此厌恶犹太人,如此崇尚亚利安族,终于由此导致他在关键时刻因复仇而进攻南斯拉夫,致使德国在侵略苏联时过早遭遇严寒;若不是希特勒总有一颗多疑的心,他怎会那么幸运,接连躲过如此多的暗杀,但正是因为此,他在常常限于自我的纠结,不能自拔,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重大时刻犯浑;若不是希特勒狂热的自我崇拜和陶醉,他怎会如此厌恶德军的任何后撤,这的确给他带来了宝贵的军事价值——在第一年冬,德军还不至于溃败,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在第二年斯大林格勒依然做出了一个让人愚蠢的决定——绝不允许第六集团军突围,哪怕突围一定会成功,从而葬送了德国20万大军;若不是他的刚愎自用,他绝不会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上如此受陆军军官团崇拜,但也因为此,他在更多的时候对参谋部不理不睬,犯下了众多不可接受的错误,譬如对于地中海——北非——中东的轻视,譬如苏德战争初期漠视占领莫斯科,中期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无论哪一条,对于二战的战况有着深远的影响。

  德国,有那么一部分希特勒的影子,狂热的纳粹主义带给了他们无上的动力,也泯灭了不少人的良知,看到书中对于集中营,德国“新秩序”的描写时,我不禁反胃。如此的暴行,不单单说明了纳粹的反人类,更多说明了纳粹德国的统治方针上的目光短浅。纳粹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世人,只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忠心残暴的国家机器,拥有尽可能密不透风的舆论钳制,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可以永久的行驶统治的权利。从这一点上来看,纳粹军事上的失败只是让纳粹在世界上消失的更快,更彻底一些。看看之后的苏联,不就是纳粹德国的翻版吗?只不过赢得了战争罢了,不照样解体了?!看看世界上的个人崇拜主义的独裁统治,有几个能成为“千秋帝国”?我负责任的说一句,一个都没有。吴思的《潜规则》很好的论述了这背后的原因,最简单的就是,这样的政权会以最快的速度腐朽化,个人崇拜主义某种意义上就是蔑视世界的公理,进而蔑视法制。看看现在的世界,好像只有古巴的卡斯特罗能较好的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我没有具体调查过,不敢多说,但是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些问题,利比亚是最火热的,还有之前中东的各种暴动,无一不说明,这种非民主的统治毁灭的必然,只不过纳粹采取了一种让自己毁灭的最辉煌,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方式。换在如今,就好像朝鲜要出兵攻打韩国了,我想这只能说明,金正日想早点断子绝孙。不过,中肯的说,若不是纳粹的这种统治,纳粹也无法如此快的走上历史的舞台,并在那一时刻如此炫目,以至于如今,还有那么多人深深受其影响——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强权暴政主义。

  我喜爱德国,我喜爱剥离政治的德国,剥离那些种族灭绝政策的德国。对于,希特勒也是如此,可悲的是,他终究是个政治家。

  德国的故事,给我们有很多的启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政治体制,国家外交,军事战术,愚民政策,战时经济策略,科技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值得后人好好思索。一个德国,一个不曾真正称霸过的国家,竟然敢于同时挑战当时世界上四大工业强国中的另外三大国家,并能坚持如此长的时间,从精神层面,无论是谁都不可不肃然起敬,但是当这种力量用错方向时,留下的只能是历史和后人的叹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