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鲁迅的《在酒楼上》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5 12:27
标题:
鲁迅的《在酒楼上》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鲁迅的《在酒楼上》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今天看了鲁迅的《在酒楼上》对吕纬甫这句话感触良多啊!
他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就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或是少年时,伏案有本小箴言本——《每天进步一点点》,对其中这段倍受感动:成功就是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积累起来的成果,归纳聪明人的法则,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平凡的你变得卓越。
二十年或是三十年以后,再看蜂子或蝇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5 12:27
在酒楼上读后感
今天读鲁迅的《在酒楼上》一文,其中一段话让我不禁反思: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这一段本身就很巧妙,通过“我”说的话来批判的正是“我”。
鲁迅写这段话本意是讽刺和批判那些原本支持革命,后来在革命受到重重阻力时,便对革命产生动摇,甚至走上和原有旧势力妥协的道路。
读完这段时,我突然想我是不是也如同那蜂子或蝇子一样呢?往往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有目标,有想法,也去付诸实际行动了,可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就迷茫了,悲观了,失望了,最后很容易就放弃了,选择倒退回去,回到一个明知不对的起点。 “很可笑,也可怜”。多深刻,又多刺骨的评语。鲁迅的笔确实是把锋利的刀,是最有力的武器。他直指人心的最深处,他拨开层层云雾,他大声疾呼——别再迷茫!震聋发聩!
如果一个理念,一个方向没有错,就应当始终坚定信心。
看到眼前的困难时,更应该看看长远的发展。
历史或许会倒退,但人的精神不能倒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5 12:27
在酒楼上读后感
今天中午重新读了下过去就感受很深的鲁迅的文章《在酒楼上》。有两段文字让我有所想: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生活确实是在转圈,不承认不行。可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感到可笑,还认为可怜,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同。倘若不得志,过的不是想要的生活,飞得再远又能如何?
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泼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
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我有时候见过去的朋友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心里想的是过去愉快的事情,可是就是怎么也不能和眼前的人对上号。可能别人看我也是一样,敷敷衍衍,模模胡胡。可我就是这样啊。
我也是一个怀旧的人,我无论如何都会认过去的朋友,这似乎是不用强调的,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5 12:27
《在酒楼上》读后感
《在酒楼上》是鲁迅1924年发表在上海《小说月报》上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充满有着浓浓的”鲁迅味“。整篇文章恰似只有吕纬甫在絮叨着他的遭遇,往事,实际却把鲁迅先生的观点淋漓尽致的全都表现了出来。
1924年,离五四运动爆发已过去五年之久。五年的时间改变了许多,改变最大的就是吕纬甫对革命的心态,五四运动期间的吕纬甫是充满了斗志、意气风发的。可是五四落潮期的吕纬甫对待事情的态度却是”敷敷衍衍,模模糊糊“。虽然吕纬甫的思想鲁迅先生是极力批判的,但在这其中也掺杂着鲁迅本身的思想,说是吕纬甫的心态,还不如说是鲁迅自己的想法,故事中的”我“代表着的就是鲁迅的另一种想法。而吕纬甫和”我“的一番对话,实际上代表着鲁迅的两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在故事的结尾,鲁迅安排两人分道扬镳,吹着寒风却感觉很爽快,这昭示着鲁迅先生两种思想碰撞后的结果是代表着积极的一面战胜了。
看鲁迅的文章,带给我的感觉总觉得意犹未尽,看完了以后,也总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说。他的文字,他的故事,似乎都在讲述一些很平淡的事,但是在我们看完了他的文字后,总会激发很多我们自己的想法。就像这篇《在酒楼上》,整篇故事平淡的乏味,无非就是吕纬甫的唠叨,但是在看完了整篇文章后,我们很明显的就看出了五四前后革命前辈们的思想变化,吕纬甫也许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的是当时那个时代许多革命人的想法。
鲁迅的文章,犀利的文字总让我们感觉得像是一把匕首,无情的解剖人们的思想,毫不留情的披露一些腐败的、堕落的、消极的思想。但我佩服的还是鲁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了很多遍都不会厌倦,在他的笔下,平凡的事物,都会被寄予了特别的意蕴。如《在酒楼上》中的那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一幅平凡的冬景图,但在鲁迅的笔下,这雪、这叶、这鸟,似乎都已经超出了他们本身的存在。抒发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在这寒冷的天气里,黄昏将近,小鸟也归巢了,但是自己仍在漂泊,虽然回到了直接的故乡,但仍是是一位过客。周遭的一切也变得陌生。不管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自己都不是归人。这段环境描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抒发了鲁迅的离乡背井的惆怅之情。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5 12:27
在酒楼上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鲁迅的《在酒楼上》,坐在电脑前傻傻的发呆一个多小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动笔写下此刻的感受。
先说《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此刻的”我“回到故乡的感受是懒散和怀旧交织在一起,想找寻旧时记忆中的痕迹,结果是”我的意义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切景物都是毫无意义,如”窗外只有浸渍斑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无处消遣,又没吃饱,干脆找个酒楼喝上几盅,自然想起”一石居“,结果因为是下午,酒楼没什么客人,我自然也图个清静。谁曾想世界太小,又遇见了故人——吕维甫。相约不如偶遇,刚好自己还无处打发时间,就约他一起喝吧。于是重新上了菜,添了酒,两个人聊起来了。吕维甫告知”我“,他自己就像只苍蝇飞了一圈又回来了,其实一事无成。”我“就问他最近混的怎么样?刚好他喝了不少酒,于是话匣子就打开了。回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给三岁夭折的弟弟迁坟;另外一个是给邻居家的女孩阿顺送剪绒花。但是两件事情都没办成,弟弟的尸骨被河水浸泡腐蚀的一点不剩,只好裹上”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往棺材里一装,运到父亲的坟旁挖个土坑,埋掉。阿顺呢,因为吐血和流夜汗,加上听信了他伯伯长庚的话,担心自己的要嫁的男人太丑,也死了。于是我付了帐,买单,”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花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
故事的情节大概如此,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找寻的是对旧事、旧物的依恋。这里的旧事,可以是三岁夭折的小弟和我很相投;阿顺为我做的加白糖的荞麦粉,还有母亲记得的顺姑因没有剪绒花可戴,挨了她父亲一顿打;旧的物,可以是几株老梅花,一株山茶树,还有雪。也许是作者渐渐随着对旧事旧物的感情日日加深,越发感觉到记录的重要性了。
另外一方面,联系到作者1924年写作的历史背景,这之前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一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其二是1919年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和提倡新思想与新文化。这期间还发生了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也许是中华大地太过喧嚣,于是作者也想找个地方清静几天,自然选择故乡。看到曾经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如今浑浑噩噩,苟且余生,于是作者开始冷静下来,对五四运动,是否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这段时间自然彷徨和孤独。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