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爱的教育》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标题: 《爱的教育》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所写,是意大利学生必读之书,也是一本中外名著。自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就被它字里行间所充满的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所深深地吸引,所感动,所震撼。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里科,一个学期十个月的日记。书中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的少年。他们中有贫困的,有残疾的,有富裕的,有幸福的,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对祖国深深地爱,对亲友真挚的情。

  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读书之余,让我被里面的内容所震撼。

  我认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给别人快乐也就是给自己快乐。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不同的爱——有爱学习的,有爱父母的,还有爱师长的……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受到了世界上的真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发生在四年级的一百个感人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小男孩——安利柯。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父母的谆谆教诲,老师的默默辛劳,同学们的团结友爱,都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程度的爱,我仿佛融入到了故事里面,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感动之中,我也在默默反思着。我心想:父母那么疼爱我们,对我们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了吗?我们爱父母了吗?也许,给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捶捶背,问一句关心的话语,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他们就能满意了。相同,许多人也帮助过我,我心存感谢了吗?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让我懂得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让我学会了疼爱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常朝晖

  我班有这样一种习惯,老师可以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以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好书推荐给老师。《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我班学生彭文星同学推荐给我的。《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小学四年级一学年的学习生活。这其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他所提倡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精神,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读物,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以此来教育儿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这部作品也表现了作者的教育主张,他在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思想几个方面都有较深刻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仍能使用。

  首先是教育者。在人们的常识中,理所当然的,教育这就是教师,而受教育者就是学生。但是在作者看来,教育者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同学,甚至还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安利柯的朋友到家做客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卡隆让他学会了勇敢、善良;可莱蒂教会他勤劳,孝顺,乐观;代洛西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还有小石匠,泼来可西等同学也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感动着安利柯,教育着安利柯,让他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帮助苦命小男孩凑钱的小女孩们,以德报怨的被打伤眼睛的老人,这些陌生人们也触动着小安利柯的心灵,影响着他。甚至是可恨的弗兰谛,他的行为,他的下场也给孩子们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这么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教育者的理解应该与作者是一致的。

  其次是教育内容,在这部小说中,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同学谦逊,友爱,具有同情心,进取心,并且教育同学们要爱国,有自我牺牲精神。以前我们常常问,教育是什么?《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法,他们所应遵守的准则等。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会发现,作者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描写小安利柯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记录了不同的人们教育安利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美好精神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她写信告诉安利柯,希望他能够有一颗仁爱的心,教育他不能对路边行乞的人视而不见,应该给予可怜的人儿更多的关爱。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诉着安利柯什么是爱,教他爱别人。

  安利柯的几位老师,包括校长都十分伟大,他们呕心沥血,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爱着学生们,为他们操心,不遗余力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安利柯身边的同学,如卡隆,泼来可西,代洛西等,他们如此友爱,有着一颗宽容他人的心,处处体现了爱,这也给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处于这样一个爱的教育的环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善良的,具有爱心的人。

  我利用读报时间和同学们分享精彩内容。对他们触动很大。他们的言行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是一本好书的力量。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一个无聊的午后,我随手拿起平时逛街买的一本书——《爱的教育》。很快,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晚饭也顾不得吃。那些天里,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当我掩卷遐想时,突然发现《爱的教育》在不断地透射着爱的光芒,照亮了儿童教育,同样也照亮了语文教育。而我又隐隐觉得《爱的教育》也照亮了作文教学,为我送来了一束智慧之光。我深深以为《爱的教育》不只是一本吸引人的小说,也不只是一本活的教育学,而是一本极有风格的教学论,还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作文教学指导书。

  《爱的教育》中闪烁着作文教学智慧。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以自己儿子的日记为基础改编成的日记体小说。主人公昂里克,一个刚升上四年级的男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书中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小说在最后一部分,比较集中地写了昂里克在舅舅疗养时所发生的故事,其中包括关于昂里克作文的。经过细读,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作文发生的地方。

  对孩子们来说,最好的课堂在哪里?最好的教材是什么?舅舅对昂里克说:“你已经把学校的椅子和教科书都扔掉了。你以后的椅子是花园里的石头或海岸的岩石,我就做你的老师。”舅舅告诉昂里克要往前走,但不能只管低头自己前行,要留心一起走的人,要注意从对面走来的人,要顾到路旁的田野和森林,要远望在地平线那方的山。路上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活教材。舅舅动情地说:“书本中所写的和老师所教授的,只是从大自然这部大书中跳出来的的东西。自然是智慧之母,是老师的老师。”是啊,语文的课堂究竟在哪里?舍弃大自然这部教材是多么愚蠢啊!第一堂作文课怎么上?难道一定要在教室里?第一次作文怎么写?难道一定要写“难忘的一件事”?

  二、关于写作文的学生。

  学语文、写作文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认为是孩子,是学生,是学写作文的人。舅舅可不这么认为,他说:“每个人都应是诗人。如果我们没有诗人之心,那么他的人生就不能开出美的人生之花来。”“我们不仅应当有生命的面包,还应当懂得怀念、爱、思考,这些是生命的葡萄酒。葡萄酒要比面包更重要。”“一旦种下了诗,任何平凡的事物也会生长出爱与幻想,一切都会含有别样的情趣,来把人的心温暖起来。”多么美妙的比喻!孩子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种诗。种下了爱,种下了思考,种下了幻想,就是种下了诗。看来,作文应当是美妙的,写作文的孩子是在种诗,多么了不起!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三、关于作文的题材。

  舅舅家后面是一农家,农家有个尚在摇篮里的婴孩,可是父母无暇关心到他。舅舅带昂克里去,轻轻打开门,明晃晃的太阳照进来,射破了室中的昏暗,映在小孩的脸颊上。立刻,小孩把水汪汪的大眼睛张开,擦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呼地吹出来,似乎想把阳光吹走。哦,原来,那小孩是把这阳光当作每晚母亲为他吹灭点在枕头边的蜡烛。舅舅说:“看啊,把这样单纯的比太阳还伟大的小孩的样儿,用画笔画下来,不,写成诗更妙。怎样,你有了好的作文题目,就叫‘想吹灭太阳的小孩’。”这简直是一幅油画,简直是充满奇特想象力的一首诗!好的作文题目就在生活中,想象中。

  四、关于作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的作文?舅舅在后来的几天里一直在谈论“想吹灭太阳的小孩”这题目。他认为,好作文首先是“自然的单纯与伟大”,“就因为单纯,所以伟大”。其次,好的文章能叫人思考。舅舅深情地说:“一个小孩在摇篮里,阳光照在脸上,这是世界中随处都可看到的自然现象,可是,这自然现象却能深入我们的心里面,叫我们深思。”再次,好的作文能引起人们更多的联想。舅舅想到的是,“噢,太阳永不厌倦,永不疲劳,也永不冷却,成年累月把光与热赐予人间,一代又一代,太阳对于妄自夸大无知的人们,不知给予多少的恩惠!”诗一样的题目,哲学般的思考,这才称的上是好文章。看来,文章的思考的深度多么重要。

  有思考含量的作文才有深度;彰显了思考的力量才会对自己对别人有新的深的启发。《爱的教育》有关于农夫、船夫、商人、工业家、艺术家等职业的思考。“我的孩子啊,你如果读了这篇文字,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需自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将来成为本职业内有贡献的人物啊。”这是舅舅的祈愿。那么,作文教学的祈愿是什么?

  五、关于作文的品格

  作文应是有品格的。作文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品格呢?舅舅曾经是海员,在海上生活了几十年。此后,舅舅生活在田园里,而且做了一项试验,把从西伯利亚带来的大麦种子种在温暖的意大利海边。试验的结果是:在温暖的海边,大麦竟然保持了在那冰国的品格,它有着顺应气候而长的特点,具有巧妙的抵抗力。舅舅对昂里克说:“习惯可以成为天性。”“人也是一样。人由于教育环境的善恶,可善亦可恶。不但如此,我们所得的善可以传给子子孙孙……你还年小,还听不懂我的话,只要将来长大了,能记住我今日关于大麦的话就好了。”舅舅其实谈的不只是大麦的品格,而且是人的品格,是关于作文的品格:养成传递善的品格、顺应的品格、抵抗不良环境的品格。而作文的品格实质上是人的品格。

  《爱的教育》中有父母写给昂里克的信,还有“每月例话”,说的是一个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这些难道不是作文教学吗?作文教学难道一定是课堂里写作文吗?阅读、讲故事、听故事、写日记……都是极富魅力的作文教学。《爱的教育》开拓了我们作文的视野和路径。

  哦!《爱的教育》,关于作文的教学智慧,已温暖了我们的心。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钟雪梅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书,更是终身收益。读书是人的一个成长过程的提炼,读书能让人修心养性等等。可是,这种读书生活对我还是有点不习惯,我不太喜欢读书。经这次跟岗学习期间,我们的师傅——郑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于10月23日,带着我们徒弟们到天河购书中心看书,特意介绍《爱的教育》让我们阅读。从这一刻起,我才开始兴起读书的兴趣。师傅不但介绍书给我们书,还给我们徒弟们每人送了一本。当接过师傅赠送的《爱的教育》时,我心里倍感兴奋、无比激动。忙完一天的工作,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拿起师傅赠送的《爱的教育》津津有味地读着,往往因为陶醉于书中的世界而一度忘记进入梦乡。

  读过《爱的教育》一书,我觉得虽然书中所写故事虽然是发生在外国的并且也已经距离我们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书中主人翁的生活依然跟我们那么相似,书里所流露出的感情世界跟我们竟有惊人的一致。如果没有爱,这世界将会变得很糟糕——我想。《爱的教育》全书共有100多篇日记体的文章,作者亚米契斯用平实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本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再次冲击着我的心灵。

  爱究竟是什么?什么是爱的教育?作为学生的老师和孩子的母亲应该怎么样去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我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安利柯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一起探寻……读完全书,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爱会因为付出而不断生长,世界会因为爱的生长而美丽。《卡隆的母亲》中卡隆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卡隆平时有着强大的形象,他衣着往往并不是很整洁,但是他不畏其他野蛮的同学,学习认真,关心、保护弱小的同学。可是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谁也无法改变悲剧的发生,因此卡隆虽然是最胖的一位同学,但是在这几天,他瘦了许多,眼睛又红又肿。同学和老师见了小小的卡隆背负着失去母亲的痛苦,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让卡隆从失去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回到以前那个快乐的卡隆。卡隆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一如今天,我们学校的陈晓珊老师因得了重病,家里为医治她耗去了一百多万元,家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得知这一消息后学校里全体教师都伸出友爱之手尽其所能地帮她捐款筹资。我想,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都爱学会心中装着他人和集体,时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难和需要,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去帮助别人,这个世界也将会因为爱而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平等和尊重是爱的体现。《烧炭工和绅士》这篇日记,有钱绅士骄傲的儿子诺比斯和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必斯气急败坏的骂倍梯的父亲是个乞丐,烧炭工带着儿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诺比斯的父亲听到没有生气,批评了自己的儿子,他叫诺比斯对倍梯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说完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去,烧炭工用力紧握着。接着倍梯扑到诺比斯怀里,俩人紧紧拥抱。我想这一幕是对孩子最精彩的教育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孩子性格的成长,并伴随孩子的一生。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位傲慢的少爷从自己父亲身上学会了尊重他人,这种美德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教会他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获得尊重,平等看待所有的人。

  宽容而不纵容的爱会使冰消雪融。老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受伤的老人》这一举动实在令人敬佩。当作者我与父亲去看这位被加洛费用雪球砸伤眼睛的老职员时,他眼睛上缠了绷带,他一定很疼,伤势很重,他却对我与父亲说:“这只是个意外。”不让我们挂念他,更可贵的他还惦记着“肇事者”那个调皮砸伤他眼睛的加洛费,“那可怜的孩子一定吓坏了,我想到这个心里就不好受。”当老人知道是加洛费来看他时,急忙说:“可怜的孩子到这儿来,我已经好多了,几乎全好了……谢谢你,回去告诉你的父母,一切都好,让他们别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相信老人这生动感人真诚的语言,会打动我们每个人。他受伤了,但心里还是想的别人的感受,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伟大的精神。

  爱因为负责任而丰富。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负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起立,承认错误,从而培养了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读到这里我心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丝惭愧来,因为这件事如果换成是我,肯定会一开始就发脾气,从而影响到问题的完美解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刻都要心中有爱,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用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和朴实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并学着对孩子们践行爱的教育!世界需要爱,而爱的源头就是父母和教师,正是因为我们把爱传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把爱传遍了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因为爱而更加美丽!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那些忙碌但却幸福的日子,想起那群带给我各种情绪体验的孩子,我想,是他们让我在教育的路上坚持走下去,也让我在读这本书时能够感同身受――时而因发现自己与作者有着共同的想法而振奋;时而因书中对孩子形象地描写而欢畅,时而因作者所产生的迷惑而跟着迷茫,时而因书中的教育方法让我联想起周边的孩子而恍然。惊异于作者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细腻感悟,其中的很多想法并非我没有想过的,只是我没有如她般坚持着找答案。

  一、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相信那些任性的孩子也可以乖巧,相信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也能够开怀大笑,给孩子改变的机会,让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让所有孩子都知道自己有长于别人的地方,给他们机会夸奖自己……

  常常会觉得教育是一种信仰,教师对孩子抱有怎样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着怎样的教育信仰。孩子在我们眼中是各有优点的还是各有缺点的?在我们想到一个孩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呢?高老师在书中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给孩子布置了作业――找自己的优点,然后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不过,有的孩子的优点他并没有拿出来,他把优点藏了起来。慢慢地,这个优点可能就真的走了。比如李张钰(很调皮的孩子,不过有时候回答问题的思路清晰也快。)的爱动脑筋的优点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来了。”比如……

  忽然想到,其实在幼儿园大多数老师都更关注“不能做”的事情。在一次户外活动中,老师们在组织孩子们站队,然后摆臂走。在走之前,老师问了孩子们一连串问题:能使劲跺脚走吗?能故意用胳膊打到别的小朋友吗?能蹦着走吗?能走出队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老师们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孩子们以达到规范他们行为的目的。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能”,孩子们知道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却不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我想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帮助孩子们形成“关注负面”的倾向。上课也好、游戏也好,老师们的目光总是集中在那些总是“做错”的孩子们身上,指出他们哪里做得不对,这让很多孩子产生了模仿,他们总是喜欢在看到别人做得不对的时候就马上“报告老师”,并因此获得老师的表扬,这使得孩子们逐渐成为“挑毛病”的好手,永远盯着别人的错误。一些喜欢被关注的孩子更会利用这一点,故意犯错来让老师关注自己。有的老师还担心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却因为心理状态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真正具有自信的人是非常谦和的,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所以总是在肯定自己优势的同时客观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改进;而自卑的人因为内心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反而会表现的非常骄傲,由于他们总是担心不被认可和接纳,就用骄傲的面纱把自己包裹起来。所以,客观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不会使他们变成“骄傲的小公鸡”的,而要求过高的批评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二、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

  在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时,用温和的眼神提醒、尽量不点名批评孩子、不当着孩子的面说缺点、在耳边悄悄提醒孩子;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肯定的眼神、悄悄为他伸出大拇指、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他,尽量去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以细腻的眼神交流了解内向孩子的心思、以笃定的态度面对任性的孩子,提醒家长为孩子付出“完全”的时间,反省自己有哪些细节对孩子产生了无意的伤害……

  常常想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呢?我们要怎么才能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我们爱着的呢?也许就是这些微妙的动作和眼神吧!静静地把他们含在嘴里的手拿出来、擦掉他们脸上的鼻涕、帮他们洗手、偶尔主动抱抱或亲吻他们、摸摸他们的头、冲他们微笑、鼓励的眼神、关注的目光……

  三、以尊重而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

  好的常规总是建立不起来;孩子常常无所事事或是到处疯闹;孩子总是不听话、难控制。当我们这样抱怨的时候,也许是我们少想了一个“为什么”。孩子们之所以不受控制,原因是什么?在建立常规时,我们有没有帮助孩子了解“应该这样做的原因”或是“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在孩子活动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有没有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在孩子总是不能按照我们定的“规矩”行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省这些所谓的“规矩”是否有必要?曾经我们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和蔼的态度等等就是体现对孩子的尊重了。而事实上,“尊重”这个词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感受、都有需要。有没有去体会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要,把他们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才是关键吧!尊重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的,同样也需要教师把尊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在老师发现做错时对孩子道歉;常常和孩子谈论老师自己小时候的事;尝试着在孩子面前做个弱者,以激发孩子做个强者;与孩子们在活动中共同感受快乐和美好……

  事实上,在阅读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在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的对教育的信仰、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忽然想到,是不是没有完善的外在条件,一位具有这样境界的幼儿教师同样能够带给孩子们丰富、美丽而快乐的童年?虽然我明知道自己这样想有失偏颇,但我仍愿意相信――教师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爰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一书买来好几年了,当初是为孩子买的。我随手翻了翻,发现语言絮絮叨叨,像一个睡梦中人的呓语,感觉没意思,就扔一边了。最近,要讲研究课,课题是《争吵》,这个故事恰恰节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文中牵涉到许多原著中的人和事,有些事情不读原著是搞不明白的。以前为孩子买的《爱的教育》属于学生读物的简装本,已破损不堪,于是,我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了夏丐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这一读便再也放不下了。同时,幡然醒悟:如果没有一颗虔诚的阅读之心,读再好的作品也如同嚼蜡,品不出其中滋味。

  《爱的教育》,原名《考莱》,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1886年,作者亚米契斯在发表时还加了一个副题《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因为此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为主人公的日记体小说,共记叙了100个故事,其中内容分了三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爸爸妈妈写给安利柯的话、每月例话。1923年传中我国,夏丐尊先生成为首译者,为了便于中国读者理解,夏先生把此书的名字译成《爱的教育》。正如夏丐尊先生在译者序中所讲:“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我也是教二十年书的老师了,读了此书虽未三夜流泪,心灵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这种震憾是以前所有的教育书籍所不曾带给我的。

  或许是书中所描述的感情太至真至善了,每读一节,我都反复体味,有时读完了,再反回来重读。因为是1924年的译本,书中的语言明显带了白话文才推行的痕迹,有的句子在现在读来不流畅,也谈不上用词的生动、巧妙,可就是这样的故事,把我带入了深深的感动里,让我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陶冶,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思。

  (一)师生之爱

  “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青。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这是安利柯十月十八日的日记《我的先生》中的描述。配巴尼先生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宽容的爱是我们现在教育所缺失的。读在此处,我想:假如我的课堂上出现了类似情况,我会这样处理吗?不会!我认为,老师应该爱学生,但不能放纵学生。四年级了,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了,甭说在课堂上玩洋娃娃,就是带来也是不准许的。连在课堂上喝水也是不允许的,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东西,那还算是课堂吗?而且,这种想法不仅我一个人有,许多老师都有。为什么会这样?中国千年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在我们的观念里扎了太深的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仍旧在背诵。然则,这“严”该如何“严”?我们却很少思考。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24 17:51
“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今日准约到家里来访我了。先生不到我家已一年,我们很高兴地招待她。先生的帽子分仍旧罩着绿色的面幕,衣服极朴素,头发也不修饰,她原是没有工夫打扮的。她脸上的红彩比去年似乎薄了好些,头发也白了些,时时咳嗽。”这是安利柯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记《我的女先生》。读到此处,我禁不住联想到我小时候的老师——赵云德老师。那是一位极严厉的老师,读二年级的时候,我挨过他的打,因为我听课不认真。老师叫别的同学去黑板前听写生字,我也不会写,却不能静心看书。当老师把我叫到黑板前写“蹲”字时,我写不上来。赵老师气极了,用力地推着我,我一下子跌倒在黑板上,头撞得生疼,吓得直哭。老师的吼声至今回想起来,还心里发颤。但我不记恨老师,因为那时候的老师都是这样管教学生的,而且父母亲也是这样管教孩子的。相比挨打,我记得更清晰的是赵老师来我家家访,一遍遍为我讲数学题,还有他用自行车载着我行了二十多里路去镇上参加语文竞赛的事。那时,坐在老师的自行车上,心里满是兴奋。一路上,老师一边用力蹬车,一边寻问我考的情况。得知我有些题没做上时,老师也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说:能参加竞赛很不错啊!

  无论是《我的女先生》中的女先生,还是我的小学赵老师,都曾认真地进行家访。记得才上班一两年时,我也做过家访。孩子们住在学校周边的村子里,我每次都是下了班,骑着车子去。到了学生家中,有时候连碗水也不喝,说完了情况就往回赶。如今,在县城里工作了,学生们住的也近了,“家访”这种教育方式却渐渐淡出了我的工作。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有事情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干嘛费大力气跑去学生家中?有的家长也很忙,去了不是添麻烦?总之,想逃避一件事情,理由总是有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家访仅仅是与家长进行沟通吗?对学生而言,老师到自己家里来,那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记得《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的作者关承华老师当了27年班主任,始终坚持家访,她把家访当作“朋友串门”,在亲切自然的交谈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学生也在老师的行动和话语中获得鼓励,体会到老师的真情。如果一个老师把“爱”装进心里,“家访”便是师生做朋友的最好方式了,走进学生家的门,让学生明白:老师想和我做朋友!就像〈我的女先生〉里写的:“‘啊!安利柯!’先生临走向着我说,‘你到了能解难题、做长文章的时候,仍肯爱你以前的女先生吗?’说着,吻我。等到出了门,还在欧沿下扬声说:‘请你不要忘了我!安利柯啊!’”

  《爱的教育》中老师真诚地关心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也真心地爱着老师。“卡隆忽然站起来,他震动着头,捏紧了拳,怒不可遏地叫说:‘停止!你们这些不是人的东西!因为先生好说话一点,你们就轻侮他起来。倘然先生一用脱力,你们就要像狗一样地伏倒在地上哩!卑怯的东西!如果有人再敢嘲弄先生,我要打掉他的牙齿!就是他父母看见,我也不管!’”卡隆是〈爱的教育〉中一个勇敢的侠士,他善良友爱,尤其见不得欺凌弱小。以上便是安利柯一月四日的日记《助教师》中卡隆的表现。卡隆对助教师的维护,不仅缘于他善良的个性,还有日常里老师对学生关爱的耳濡目染在他心底投射下的“爱”的印迹,在关键时刻,这种“爱”便转化成了行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