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论文交流 语文学科探究性教学方式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1: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改革新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是我在教学中始终努力实践的内容。语文学科如何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呢?结合《绿色蝈蝈》一课,我有了以下思考:

“探究”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抑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因此,对于本篇的阅读教学,尽管课时分量可能要略轻,因为它是略读篇目,但探究教学的方式当要强化和突出。如何演绎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呢?我认为,可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探究内容,整体感知。这一步即是探究文本写了什么?它是任何阅读教学方式都离不了的基础,没有学习主体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它方面的所谓探究缺乏立足之点,难免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基础要牢,学习主体的阅读时间要给足。本文表达生动,富有童趣,足可让学生引起共鸣。只要提供了相应的阅读时间,学生主体功能多半能被激发,逐段引导,大体可把握基本框架。文本先从声音起,续写通过回忆,描写绿色蝈蝈的形貌,再根据作者自己的所见和喂养经历,陈说它的勇敢善斗与食物需要及范围,最后介绍共居在一起的特点。略加点拨,即可得出探究的结果——即整体框架:

姓名: 蝈蝈

别称 :狩猎者、艺术家、歌唱者、笼里的囚犯

外形 :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叫声 :喑哑、尖锐、清脆、柔和 其它习性

食物 :蝉、水果甜食、昆虫、青草、同类

居住:和同伴一起共居

第二步:探究文质优劣,取精弃糟。先可告知学生一个事实,法布尔《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既不但特博小学生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以赞。再撇开将“绿色蝈蝈”描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事实,只说造成如此效果的突出的表现手法,一是诗意浪漫化的,其行为方式,或独自夜听,或笼中喂养;其声比之为“合唱队”“艺术家”“歌手”等等。一是拟人化的描写,夜听的是一场演奏会,晨见的是一场生死搏杀,日常的更是屠场猎苑。一是对比运用,比如“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这种探究,就文本自身,可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体察,品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学以致用。

第三步:探究成文之因,体会作者精神。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如是说“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本课作者所用的方法及种种活动是怎么写成的,它的丰富翔实、精确细致、生动形象的材料是怎么来的,根源在哪?无法外找,本文中可找到。问题是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的引导。这一点的教学如果成功,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自主意识、积极发展兴趣的培养。为什么呢?首先,就作者及其巨著《昆虫记》而言,他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1870—1889)写成的,此时正是法布尔人生中年到老年的漫长二十年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童真而又仔细地观察了大量昆虫的活动,用富足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而生动的向我们揭示了昆虫王国的别样景观。其次,就本文而言,也是本步探究最重要的,对于绿色蝈蝈全面丰富的介绍,源于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独有的科学探索的兴趣、放弃娱乐甘受寂寞的精神。比如文中开头所知,国庆之夜,去田间静听蝈蝈的活动,捕捉它的生活习性;关于食性,不厌其烦,去观察和探究,“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为笼里喂养者的食物,他不断观察,且不断变换食物花样。同时,他时刻保持一种特有的科学研究的敏感,于清晨散步中,树下掉落之物,他跑过去,看到了以小搏大的勇敢壮举。这篇科学随笔,在提供给学习主体丰富知识的同时,更让我们于字里行间随时感触到一个科学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探究活动。“问渠那得清如许”,其源头活水原来如此。自然,如果没有教学的明确导向,学生自身感悟的力度就要弱得多,难以将探究的触角伸延到材料获取的方法和过程、情感与态度中。

这种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带有较浓厚的教师引导色彩,始终立足于文本阅读本身,由内容而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近及远,由此及彼,启发思维,激活头脑,令学生既感佩作者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又不囿于文体成见,从而获得多义感受,实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

但是,也要注意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存在误区:

第一,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为课程存在还是学习方式存在,都有“窄化”探究式教学的倾向,即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或技巧、技法来学习或展示,或只让一部分所谓“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从而剥夺了其余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权利。这与探究式学习的内在本质都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第二,强调探究式学习,排斥接受式学习。

面对语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 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是说明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接受式学习,忽视了探究式学习,而今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想还其在学科教学中应有的位置,并非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的价值。如果我们对探究式学习“一拥而上”,为探究而探究,排斥接受式学习,搞形式主义,既丧失了语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如基础扎实),又没能取得探究式学习的应有效果。这种情况是要不得的,它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要在打破过去接受式学习“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基础上,提倡探究式学习,努力形成“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为主,探究式学习及其余学习方式为辅”的新格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