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1 00:59
标题: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篇一: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其实我不是这个寒假才开始看的,是大一下学期就开始看的一本书了。由于当时没有坚持下去,只看到第五章就没看了,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寒假把剩下的部分看下去,虽然我还是没把书看完,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获益不少了。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生于台湾。11岁留学美国,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学位。他开发了全球第一个“不特定语者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和精英组织百人会的副会长。他不仅仅是计算机界的翘楚,他更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榜样。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十分佩服和崇拜李开复这个人,其中让我折服的一点是他在选择面前的从容。李开复在选择面前就遵循一句话:“追随我心。”特别是在选择是继续留在学校里面做学术,还是去苹果公司开发产品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到苹果公司去。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世界因你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的话。想象一个没有你的世界,让有你的世界和无你的世界作出对比,让世界由于你的态度与选择发生有益的变化。这正好解决了我藏在心里多年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了答案。人活着是为了让有你的世界更有意义,让有你和无你两个世界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以前我总以为,人只要活着就好了,即使没什么作为也不一定是件坏事,但看完李开复这句话之后,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如果人活了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就是白活了,这样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活着是为了有意义地活,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要是能在有生之年为人付出些什么,提供些什么,这才显得人生的可贵。所以,做人要做得有意义,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好好读书,像李开复一样,多吸收知识才能造福人类,才能活得有意义。

  李开复还让我佩服的一个地方时,他年仅11岁就出国留学了。多么得不可思议啊。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要去到一个语言不通,文化环境都截然不同的环境里面生活,学习,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李开复并没有害怕这种环境的变化,还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000字学会努力去克服它。还记得他在书里面提过:去美国之前,他只学过半年的英语,因此,语言不通成为了他面临的最大难关。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聪明的自己不可能会学不好英语的。于是他就多说,多问。不怕出丑,但求得到结果,大胆地用。最后他还不是在一年内就把英语水平迅速提高了,还得到了别人的肯定,甚至写的英语作文还得到了田纳西州的前十名。作文比赛的名次一公布,整个学校都轰动了!人们不敢相信,这个中国台湾的男孩,来到美国不过两年,居然就在英语方面得到了这样的成绩。其实我觉得,李开复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成绩是与他的聪明和不服输的性格离不开关系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英语水平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就说明了其实李开复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当然这与他的努力也是息息相关了。不管你有多聪明,如果不愿意努力,是不可能会成功的。其次,要做好一件事,我觉得一颗不服输的心是必不可少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服输,才有了去争取,去努力的动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能够做好的,有时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这本书能交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每看一遍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次的阅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人要有不服输的个性,要努力去做,不要怕出丑就不去弄清楚不会的东西,有时候不懂装懂才是最愚蠢,最丑的行为。李开复让我明白到,追随自己的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1 00:59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邓秋婷

  自从上了大学,我觉得由自己安排的时间很多。所以平常的我总喜欢呆在图书馆,一般都是看与我专业相关的一些书籍。但是我最近看了一本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说起书的来源,要感谢南国图书馆的好书新书推荐栏,我常常借此了解书的梗概,如感兴趣就记下书名去网购或店里买。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只用了几个晚上就看完了这本书,李开复的精彩变换自主的人生过程让人羡慕,她的工作履历如行云流水,畅快,总能同从自己的内心。我决定把这本书介绍给我正在读大专的弟弟,因为我觉得每个年轻人都需要“世界因你不同”的气概。

  本书首先指出,从心选择,选择的力量;从心选择,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几个篇幅讲述了李开复从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这一次一次的选择都是他从心的选择。他告诉我们:当你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你就会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迟疑。他的一生有过了太多的经历,而且每一次选择都是自我的挑战,都是自我的不断地超越。通过这本自传,李开复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不为认知的成长以及教育经历、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心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的披露了他经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当我仔细品味完这本自传后,让我深刻的了解了:抓住每一次去探寻生命的意思,总有一天,世界将会因你不同。

  世界因你不同, 我们因开复不同, 这是我阅读完整篇自传后由衷而发的心声。这本书有一段话令人感动,我的理解这段话也是本书的思想主旨:“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多么有个性的话语!发人深省,让人奋进。这充分体现了李开复参透了生活真谛,懂得了如何创造生命价值,如何让短暂人生绽放异样的光彩。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有追随我心的选择, 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在现实社会中, 忙碌的人群不知为何而忙, 或许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为了交房贷, 为了做有钱人, 做管人的人。 希望开复老师的创新工厂能帮助我们找回自己, 找回当初的梦想。

  李开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为中国教育正在不懈努力的人, 通过阅读开复老师的自传, 让我明白了人生目标, 看清了自己的现状。读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了解到这位成功人士的点点滴滴。李开复的这些人生感悟都是值得我在将来的道路上更好的借鉴的。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1 01:00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沈江  

  一直觉得李开复是个很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总是感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都是那么的不一般。这也就致使我去探寻他那不寻常的人生,于是便翻开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踏上了了解李开复的心理路程。

  这本书从开复老师的出生写到他离开谷歌,让我们和他一同回味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辉煌事迹——从哥伦比亚大学最好的法律系转到名不见经传的计算机系、21岁就攻读博士并且结了婚、博士论文成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在苹果干到最年轻的副总裁、回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创立谷歌中国、离开谷歌创立创新工场……也向我们展示了他调皮快乐的童年、大学生活的贫穷、在SGI不得不裁员时的痛楚和与微软打官司中的煎熬等等。常人在看到他的人生经历之后,不禁会心生感叹,是什么样的性格或是信念铸造了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

  但是在探索李开复先生的历程的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并不是他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从他这一路走来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李开复先生11岁就到了美国求学,那么小,他是怎样克服语言文化的巨大障碍顺利学习的呢?和常人一样,刚开始他也没办法适应如此陌生的生活,甚至遇到挫折时有点放弃,时常放纵自己。但是作为一个生来就注定不平凡的人,接下来的发展当然有别于普通的故事情节。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振作起来,十一二岁的人竟然经常背单词到半夜。可是很快,他发现这个办法效果不行,就鼓起勇气用多交流的办法来学英文,积极地和同学说话,主动地问老师问题。而且,校长女士还主动牺牲午饭时间帮忙补习英文。就这样,自己的主动严格努力再加上方法适当,校长帮忙,一年时间就攻克了英文。这件事中反映出作者的勇气实在过人,十几岁的人能扛得住“文化震撼”的压力,实现快速成长,真是了不起。要向小开复学习,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而不是抱怨退缩。

  我们经常标榜的成功者其实许多的经历和体验和我们惊人的相似,但是唯一不同的是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和行动。李开复的大学生活读来让人觉得很是亲切,但是对比自己却又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李开复下课之后都会去打工,往往忙到半夜,他们才一个编程回来,一个洗碗回来,饿得不行,就去小店买最便宜的炸鸡吃。有一次他们实在太饿了,半夜两点去唐人街要了7盘不同的饭和面,统统吃光。有一年,他们没钱买机票回家就利用在校打工的机会弄来25公斤奶油芝士做了20个蛋糕,每天吃,直吃到提也不想提“蛋糕”这个词的地步。最后,剩下的蛋糕终于坏了,他们就到唐人街菜量最大的粤菜馆叫了6道菜来庆祝。很多事情我们也许我们难以想象,更不会去捕捉成功人士身后那不为人知的艰辛一面。

  但是在学习上,大学的开复老师表现出了自己强烈的追求。他的求学并不顺利,他本来学得是法律,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对相关课程实在提不起兴趣。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以及对自己内心地试问,他放弃全美排名第三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转到计算机系。然而对比自己或是周围的大学生,现许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但是除了抱怨与自我放弃,他们并没有像李开复那样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不断提升自己。这一点,我们得深思。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中处处体现着作者在前言中写的“从心选择”的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极大地感触。真是一本大学生都应该早点精读的好书。当你在茫茫书海中徘徊,寻觅好书时,它就是最好的选择哦!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1 01:00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这个月我读了李开复写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在这本书里李开复从童年写起直到他离开谷歌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年的创业,由时间线描述了作者家庭的环境、教育的历程、职业生涯和自己的感悟等,读完我对李开复充满了敬佩之情,但发现他的成功历程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外,也是由科技和历史形势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的,换句话讲,他的成功历程并不一定适合晚生三十年的我们,尽管如此,但李开复和自传中他的父母、兄长、导师和同事上级身上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和体会的闪光点。 首先由李开复的家庭环境说起,他是众多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所以他从小就得到大家的宠爱,而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充满慈爱的人,给开复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同时也不放松对他的教育,若发现他贪玩淘气也会加以惩罚,但李母的教育也很开明,有一次开复因为考试不好修改了试卷上的分数,事后心里过意不去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这时候他的母亲就没有惩罚他,而是教育他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开复11岁时,他的大哥想把他带到美国接受西式的教育,这时的开复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学生,可以想象李母心里是多么的不忍心让他走,但是为了开复的前途,仍然选择让开复赴美学习。开复的父亲是个相对沉默的人,专心于学术研究,但他对开复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培养了开复广泛阅读的兴趣,以及他送个开复的人生箴言:“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开复开始了他的异国求学之路。

  在开复的教育历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开复导师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这从句话中我觉得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学生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使他们自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他们自己选择的知识领域中去。开复一开始读的法律系,但开始学习后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尽管以他的聪明,若坚持下来,定能以不错的成绩毕业,成为一位名校毕业的律师,在美国过上别墅跑车的舒适生活,但开复有自己的想法,最后他选择了当时新建立的计算机系并疯狂地爱上了这门学科,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他的聪明和潜能最大化地得到发挥,培养了他优异的计算机水平,这也为他未来能在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施密特等IT狂人身边得到赏识并重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复自身的个性加上美国科技创新的氛围,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顶尖的IT专家。

  如果开复成为顶尖IT专家后不再改变就不是现在的开复了,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类无尽苦难的同情支撑了我的生活。”中年的开复有美满的婚姻家庭、杰出的技术业绩,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开始关注中国青年的教育和人生发展,从他的一系列《给中国学生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青年的成长给予的无限关怀,而开复也选择了离开谷歌,创建我学网、创新工场等项目,鼓励和支持中国毕业大学生的创业。正是因为开复看到了中美教育存在的不同以及中国青年创业的艰难,对他们的同情激励了开复不断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人生选择,这正是罗素所称“对人类无限苦难的同情”,在此我既拜服于罗素对于人生意义概括的精辟也在内心为开复击掌喝彩。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8-1 01:00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的视角和感悟自然不同。

  最近好像很流行李开复和范海涛合著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很多同事在看,网络上也是风传,信息社会就是如此,什么都是一阵风,来的快去的也快。

  我也读了,借一小资美女同事的。看来之后总有点想法,于是随笔记上。

  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李开复的成长经历离我很远,离我儿子稍近那么一点点,估计要有相同的环境要等到我曾孙那一代了,于是对我的触动不是那么大,剩下的只有感慨。我在想,假如李开复的妈妈没有将他们兄弟姐妹带往台湾,可能多少年后这个家庭是个悲剧,因为家庭背景不好,因为每天吃饭的嘴巴多,因为教育体制的不同,最终单身母亲整天为了小孩的生存奔波,谈得上什么教育,恐怕再好的天才也扼杀了;假如李开复在11岁的时候没有去美国,假如哥伦比亚大学没有那么自由的转系制度,假如也是千军万马挤进公务员的现状,恐怕也没有了今天的李开复。总之,有太多的假如,李开复的经历我们很多人只能艳羡,而无法模仿,何况看这本书的人一般都过了从头来过的年龄,更多的想法只能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但你能把他(她)11岁送出去吗?

  当然,《世界因你不同》的积极意义上毋庸置疑的,人嘛,本来就世界因你不同,至少世界上因为你总人口的数字增加了一个“1”,很有可能因为你男女比例就失调了呢。所以,任何人不要轻视自己,你在世界上是67亿分之一,在家里是三分之一,对于自己却是100%。

  自传中写道:“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还写道“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两句话让我想去了另外的两句话,一句是《德鲁克思想入门》中《自序》第一页中的内容,说的是德鲁克13岁时一位宗教老师问所有同学:“你们想过要青史流芳吗?我并不指望有谁现在就做出回答,但是等到了知天命之年你们还是这样感到一片茫然的话,那就说明你们是虚度此生了。”另外一句是马云说的:“人不是后悔做过什么,而是后悔没做过什么。”我们往往活在计划当中,而很少当机立断地去行动,总是在瞻前顾后。我们确实是不差想,只差做。当然,还差钱。

  自传中谷歌对员工的管理也是很有特色的,他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激发和挖掘每个人最大的潜能。在我们国有企业里,指令都是从上至下,开会只听见领导挨个做指示,上面说的眉飞色舞,下面听的昏昏沉沉。企业管理者很少去倾听员工的真实感受,更多的领导是不愿听真话,更不能听到批评的话,个人主义和专制意识完全盖过了民主,埋没了群众的智慧。最后形成的局面是,员工消极怠工得过且过,领导指责不断孤苦伶仃。我最近也在一些地市分公司做了调研,更加体会到,团队的建设不但需要适当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领导者创造以员工至上的企业文化能克服一切困难,领导要反思“你干多少活我给你多少钱”的传统思维了。没有满意的员工,哪有满意的客户。

  李开复的经历还告诉我,人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梦想,太过于现实主义的人很难有杰出的成就,因为铜钱眼就那么丁点大。

  这就是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