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浙教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1
标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浙教版)

1.春天来了
课前准备
  (同学)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资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同学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同学恬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同学讨论补充,使同学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同学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考虑与表示。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同学自由选择。)
  先让同学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示:按自身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资料、不同表示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示春天?用什么资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发明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身喜欢的资料,表示独一无二的春天。
  5.同学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示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同学作业,把同学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同学选出最美的局部,谈谈自身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示春天吗?
(2)请同学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2. 处处有鲜花
课前准备
  (同学)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身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和同学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宁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同学优秀作品,鼓励同学画出有自身特色的画,激起同学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只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只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同学分小组研讨、考虑。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考虑与表示。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同学仔细观察正、侧、反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同学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示。
  依据自身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资料与表示方法的不同,打开同学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示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示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身喜欢的资料,表示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同学表示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同学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同学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同学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同学课后自身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3, 彩蝶飞飞
课前准备
  (同学)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宁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和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同学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同学自身观察、考虑制作方法。
  (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同学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同学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身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同学充沛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同学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同学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坚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同学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同学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4.剪花边
课前准备
  (同学)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同学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1

美,激发同学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同学回答和展示自身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同学充沛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和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同学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化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同学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假如不正确,请动脑筋、想方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同学辨析。引导同学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同学的思维。
  从同学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和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一起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干完成?
  (2)引导同学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丰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5,印印画画
课前准备
  (同学)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同学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同学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资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同学分组活动。让同学用树叶蘸上自身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身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和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同学按书中的操作图示研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同学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同学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同学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胜利方法。
  (3)课件出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同学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安排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同学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6.倒影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资料
  (教师)表示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资料
  教学过程
  1.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
  引导同学往带来的作画工具资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同学的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
  2.欣赏感悟。
  (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
  课件播放表示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同学的感知,激活同学的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
  3.尝试练习。
  (1)发给同学小纸张,请同学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身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身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
  (2)师生一起小结:①想好表示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4.激发思维。
  (1)引导同学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局部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2)让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局部的异同,并说说自身的感受。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加以表示。
  5.同学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同学大胆表示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同学自身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法?
  (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
  鼓励同学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7.印人像
课前准备
  (同学)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课前让同学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资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动身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出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置: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同学作品,引导同学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置。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身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5.展评作业。
  让同学展示并评价自身的作品。
  6.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同学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
  (2)鼓励同学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夹子等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两幅、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1

印工具资料
  教学过程
  1.展评激趣。
  展示上节课同学磨印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励,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欣赏范作。
  (1)课件展示同一印模分别用拓印与磨印印制出来的作品。提问:它们有什么异同?(印模相同,印法不同。)
  (2)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拓印。
  3.拓印过程。
  (1)展示拓印的基本工具资料,让同学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人像。
  (3)课件展示拓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纸,用夹子夹好或订书机订好。调好颜料,掀开覆盖在印模上的纸;再在印模上需要拓印的部位涂上水粉颜料(或油彩),注意涂的部位不宜太多,以免颜料干透无法拓印;重新覆上纸,用手压印或用磨子印。重复以上程序,直到人像完全印好。
  几种不同方法的拓印处置:①单色拓印:用滚筒涂色较简便。②多色拓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拓印。③拓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赏析实践。
  (1)欣赏优秀同学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
  (2)作业要求:个人或小组合作,撕纸拼贴自身喜爱的人像并拓印画面。
  (3)教师巡视中主要观察撕贴次序与涂色、压印是否均匀。
  5.展评延伸。
  (1)让同学个人或小组展示作品,作自我评价。寻找拓印清楚的原因,对拓印模糊的作品也作出分析,如:颜料太稀,人像拓印不明显;纸张移动造成错位。
  (2)鼓励同学课后继续进行拓印创作。
8.可爱的猫咪
课前准备
  (同学)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资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资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同学大胆猜,激发同学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同学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同学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局部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同学的表示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同学作品,激活同学思维,鼓励发明性的表示。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身喜欢的资料,发明性地表示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丰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身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同学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9老牛和小牛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和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同学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同学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示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示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家长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掌握特征。
  (1)掌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惊讶地看着周围那许多观赏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竞赛呢。
  启发同学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身喜欢的工具资料和表示方式,表示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同学根据自身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同学课后继续探究、表示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10.奔跑的动物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同学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同学观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
  1.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的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身手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2.欣赏激趣。
  (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
  3.尝试表示。
  (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
  (2)让同学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
  (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与身体的连接部。
  (4)分小组抽签,让同学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4.启发想象。
  (1)让同学充沛考虑要画的局面和表示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和优秀同学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示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3)让同学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局面。考虑: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5.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2

选资料,发明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
  6.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示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同学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示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11.泥塑大象
课前准备
  (同学)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将冰棍棒、竹片或铅笔等削成尖的、平的等形状就可用了)、泥塑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1)讲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归纳出大象形体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
  (2)提问:你了解大象吗?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温顺、善良、聪明,力大无比,能帮人干许多活等。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3)揭题:《泥塑大象》。
  2.技法操练。
  (1)提问:要让泥巴听话,就得用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你还记得吗?
  (课件展示搓、团、捏、接、拉、揿、压等基本操作方法。)
  (2)随即让同学操练。
  3.尝试制作。
  鼓励同学按书上的制作步骤试制大象。
  4.直观演示。
  (1)课件演示黏土塑象的一般操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
  (2)归纳制作过程:
  ①炼泥:先加工黏土,增加黏土的可塑性。
  ②分泥:按头、躯干、四肢的大小分泥。
  ③捏部件:细心地捏出大象各个部件。
  搓四肢时,大小粗细要一致。
  搓象鼻时,与躯干的用泥分量差不多。注意一头粗、一头细。
  搓象耳时,把一个比“头”小的椭圆形泥球轻轻地压平,分两半,塑成一对大耳。
  用小刀在嘴的部位轻刺,刻出微张的嘴;在眼部位置上刻出一对小眼睛。
  搓出一条细泥条,截成等长的两段作象牙,细心地粘到嘴的外面;再搓一截作尾,粘到尾的位置上。
  ④组合。
  ⑤修饰:如挖出鼻孔、压出鼻纹,加披头巾、挂毯,动态加工等,塑出一只生动的象。
  5.创作指导。
  (1)确定主题,如洒水、搬木头、嬉戏、拔河等。
  (2)要求姿态生动(抓住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等进行大胆变化)。
  
6.同学作业。
  (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合作创作。
  (2)教师辅导时,注意对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的掌握。
  7.展评延伸。
  (1)按小组展示作品,谈谈创作体会。
  (2)师生互评、共评,从主题明确、形态生动等方面完成评价。
  (3)课件介绍民间泥塑,如“惠山泥塑”、“苏州大阿福”、“北京泥人张”等泥塑作品,以引起同学的兴趣。
  (4)鼓励同学课后尝试制作。
12.奇特的梦
课前准备
  (同学)回忆自身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同学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2.畅谈梦想。
  (1)我们平时经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同学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同学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3.欣赏研讨。
  (1)课件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同学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同学谈谈自身的感受。
  (3)课件播放同学优秀作品,请同学评一评表示“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4.引导创作。
  (1)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示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同学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5.同学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6.交流评价。
  (1)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同学把自身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
  (2)请同学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13.走迷宫
课前准备
  (同学)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师)各种古今中外的迷宫图片和相关知识、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
  (1)课件展示迷宫。
 
 提问:你认识它吗?你会玩吗?好,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快走出迷宫。
  (2)请同学拿出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迷宫,进行竞赛。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绘制迷宫。
  2.探迷宫。
  (1)迷宫为什么会使人迷路呢?(因为它设计的正确通道是弯弯曲曲的,还设计了许多是是而非的岔道。)
  (2)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呢?(设计迷宫时要同时设计好通道和岔道,标明出口和入口。)
  (3)我们可以设计造型简单的迷宫,也可以设计造型复杂多变的迷宫。
  课件展示:外形简单的迷宫。(如四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的迷宫。)
  课件展示:《大章鱼迷宫》、《鱼腹探险》。
  提问:后面的迷宫与前面的迷宫相比,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有主题、外形设计独特巧妙、色彩鲜艳等。)
  (4)评价猫吃鱼的迷宫和房子迷宫。
  3.做迷宫。
  (1)课件演示制作迷宫过程。
  ①先设计外形;②在外形里用铅笔轻轻地画上曲曲折折的通道;③围绕通道设计岔道;④擦去铅笔线,涂色修饰,添加背景,设计情境等。
  (2)同学作业:设计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迷宫,并给迷宫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4.玩迷宫。
  (1)同桌间相互交换设计好的迷宫,走一走,体验乐趣。
  (2)评一评同桌的迷宫。
  5.延伸。
  (1)除了纸上画的迷宫外,你还知道另外哪些迷宫?
  (课件展示:八卦阵、八卦村、地道、地下洞穴、被传是外星人制作的英国麦田迷宫……进一步感受迷宫文化。)
  (2)你知道迷宫有什么用吗?
  (课件展示:娱乐——智力游戏;军事——围困敌人;探险——开发洞穴等。)
  (3)小结:迷宫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用途广泛。
  (4)课后请同学继续探询迷宫,掌握未知之谜。
14.美丽的丝巾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或其他吸水性强的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染料、布料
  教学过程
  1.感受丝巾之美。
  (1)请一组同学随着音乐展示自身收集到的丝巾(或系于颈,或包于头,或披于肩,或缠于腰,或作手提袋)。
  (2)提问:喜欢这些丝巾吗?为什么?这些丝巾为什么这么漂亮?
  2.欣赏观察,审美体验。
  (1)请同学拿出自带的丝巾,介绍其特点。(如色彩、图案等。)
  (2)提问:你了解丝巾吗?同学交流丝巾相关的常识。
  3.尝试折染法制作“丝”巾。
  (1)依照书上的折法练习折染。(可单色,也可双色或多色。)
  (2)讨论:还有哪些折法?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身折染“丝”巾的心得。
  (3)小组讨论:除了折染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丝”巾?
  (4)教师演示其他染法: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
  (5)同学用新的染色方法制作“丝”巾,教师巡视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2

导。
  4.学习拓展。
  同学用自身染制的“丝”巾装扮自身或同学。
  5.体验胜利。
  以小组为单位,随同音乐,用自身设计的“丝”巾轮流扮演。
15.水墨游戏
课前准备
  (同学) 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
  (教师) 课件、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
  教学过程
  1.认识水墨画。
  (1)课件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2)课件展示: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同学观察、欣赏、考虑:
  ①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
  ②猜猜使用的资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
  (3)揭题: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资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 
  2.动手来练笔。
  (1)课件展示: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同学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身的感受。
  (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和执笔、运笔方法。
  (3)同学进行点、线条练习: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
  (4)同学进行浓淡练习。
  (5)观察自身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
  3.尽情玩花样。
  (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
  (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
  4.尝试新方法。
  (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同学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
  (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
  鼓励同学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
  (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发明的可能性是极多的。
  (5)收拾用具。
  5.分享水墨经验。
  发现他人的作品中墨色的层次变化与特别的造型,鼓励发表对点状、线条、干湿浓淡的墨韵和较特别的墨趣等感想。
16.水瓶
课前准备
  (同学)各色彩卡纸、旧挂历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摸花瓶。
  (1)教师出示几个装有不同形状花瓶的布袋,让同学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摸摸布袋中的花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3)揭示课题:《花瓶》。
  2.画花瓶。
  (1)请摸花瓶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布袋中花瓶的外形。
  (2)认识花瓶:花瓶由口、颈、肚、底、耳等局部组成。
  (3)提问:除了这些外形,你还能画出其他外形的花瓶吗?
  (4)集体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花瓶的知识。
  3.赏花瓶。
  (1)打开所有的布袋展示花瓶,请同学说说哪一个花瓶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2)提问:瓶子上画了哪些好看的花纹?一般画在什么地方?
  (3)提问:花瓶的左右外形都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个特点?
  4.想花瓶。
  (1)课件展示:大量不同造型、不同图案、不同色彩的花瓶,引导同学边欣赏边讨论:这些花瓶的造型哪个最奇特、最有意思;哪个图案最大胆,哪个图案最美观;哪个色彩最鲜艳,哪个色彩最柔和……
  (2)想一想:自身的花瓶外形独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美化?添画或拼贴上什么图案和花纹?
  5.剪花瓶。
  (1)同桌同学一起自学教材中的内容,用对称折剪法,大胆剪出心目中的花瓶外形。
  (2)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装饰花瓶,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创意的同学给予褒扬。
  6.展花瓶。
  (1)同学分组挑选出优秀花瓶作品,并说说理由。
  (2)同学用优秀作品和收集到的资料安排“花瓶展览”。
  
7.拓展。
  提问:生活中还有许多左右对称的东西,你能说出多少?能用对称折剪法剪出作品美化班级吗?
17.瓶子变个样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一到两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
  教学过程
  1.直接揭题。
  教师展示一只透明瓶子:今天,咱们要让它变一变。板书:《瓶子变个样》。
  2.欣赏讨论。
  (1)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经过(水粉颜料)装饰的瓶子。
  (2)小组讨论:这些美丽的瓶子是怎么变成的?(用水粉颜料绘制而成。)你准备把自身的空瓶变成啥样?
  (3)课件展示:外表有美丽色彩的各种各样瓶子。
  3.同学创作。
  同学在瓶子上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
  (1)组织同学在教室举办装饰瓶展,指导同学互评互学。
  (2)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安排下节课所需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不同造型的瓶子一到两只、各种颜色的豆子、橡皮泥、各色碎布、剪刀、双面胶、小头饰等
  (教师)各种装饰好的瓶子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导入。
  (1)课件展示:请同学一边欣赏用不同方法装饰的瓶子,一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加、填、贴等方法让瓶子变个样。
  2.讨论、探究、创作。
  (1)分组讨论: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谈欣赏感受和想法。)
  (2)合作完成。
  ①分工合作,合作双方讨论要创作的瓶子的外形特点,并动手操作。
  ②教师巡视,对装饰方法巧妙、设计独特漂亮的作品和时给予褒扬。
  3.展示、交流、延伸。
  (1)同学分组互评,挑选优秀的作品参与班级装饰瓶展,并说说挑选的理由。
  (2)课后用设计、制作的装饰瓶美化我们的生活。
18.大家来运动
课前准备
  (同学)水彩笔(或水粉画工具)、有关运动的照片或图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1.观察、讨论、感受。
  (1)课件展示:一段奥运会短跑的录像,让同学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运动项目?
  2.赏析、考虑、探索。
  (1)课件展示:各种运动局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同学赏析比较,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小组讨论:最喜欢哪种运动?为什么?
  (2)课件赏析:艺术家表示运动中的人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示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①引导同学考虑:你觉得哪种运动的动态最美?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也是很美、很有趣的呢?
  ②引导同学赏析同学作品(从形、色、动态、表情等方面),探索如何画一幅生动的关于运动的记忆画。
  3. 讨论、总结、创作。
  (1)师生讨论、总结。
  ①课件展示:身体的构造录像,设问:怎么画好动态人物?
  ②尝试用线条表示人的动态。小结:动态使小朋友变得更活泼可爱。
  (2)同学自由创作。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决定人物的动态。绘画时,将运动场地和运动器具的特点画出来也很重要。
  4.展示、评价、延伸。
  (1)同学将自身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组织引导评价:从动态、色彩、表情是否有创意等方面评价。)
  (2)提问:你了解世界上还有哪些运动会?进一步引发同学热爱运动的情感,了解健康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展示残疾人运动会的场景。)
  (3)课后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运动,给自身订一份简单的运动计划。
19.童话和神话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的自身喜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5:22

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绘画作品、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松紧带一根、白卡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片《宝莲灯》片段,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童话和神话》。
  2.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童话或神话故事图片。设问:你能讲讲这些画里的故事吗?
  ①同桌同学互说。
  ②分组派代表说。
  
(2)分组讨论:
  ①《哪吒闹海》插图是怎样表示哪吒的神气的?
  ②《小红帽》童话故事插图里为什么要夸张狼的大舌头?
  ③你是怎样理解《梨子提琴》故事中动物们拉提琴的动作和表情的?请你上台扮演。
  3.同学练习,审美体验。
  (1)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参考书中插图,小组分工,每人设计制作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面具。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童话或神话故事中人物的面具一个、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猜猜演演。
  (1)课件演示:一个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插图,请同学猜猜是什么童话或神话故事。
  (2)请上节课选中这个故事的同学戴上自身制作的童话或神话面具,上台扮演童话或神话故事。
  3.评评画画。
  (1)指导同学互评,并说说理由。(从人物的造型、扮演的动作表情、故事情节的叙述等角度评选。)
  (2)选出你喜爱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绘画作品,自身画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