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1-10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美版小学第4册备课1-10课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系列,通过教学让同学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同学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同学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同学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同学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资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同学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同学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 假如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 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一起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身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 能否巧妙图片。
(2) 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 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安排、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同学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发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笼统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充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 激发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笼统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资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同学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同学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同学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同学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笼统形象,同学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同学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同学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示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置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局部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同学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身画好的或与他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同学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同学自评、互评结合。
依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示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发明,运用加、减法和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同学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同学的发明潜能,重视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同学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布置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考虑、分析与交流,使同学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资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审美表示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同学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同学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资料准备
  同学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 请同学认一认是用什么资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 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局部组成的?
(3) 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 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同学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 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 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 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 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局部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考虑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 同学讨论交流。
(4) 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 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发生,家具资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安排在你们的“新家”中。
5、同学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 这些家具是用什么资料制作的?
(2) 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 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资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八、教学后记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示”领域的一个内容。小朋友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同学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同学的情感,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方:既要表示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示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示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示。
四、课时布置:2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资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同学情绪。
2、导入新课
(1) 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 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身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示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示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示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示出妈妈和小朋友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小朋友小,小朋友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小朋友爬到***背上……
5、安排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身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安排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八、教学后记
第5课 茂密的花
一、教材分析
同学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同学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同学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同学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同学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同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自身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同学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和如何在画面上表示出茂密的花。培养同学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示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和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示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同学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资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同学感受自然的美。
同学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身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和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② 同学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 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同学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同学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和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示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示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考虑。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示茂密的花。
7、安排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八、教学后记
第6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繁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同学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同学在美术活动中充沛地展现自身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同学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资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同学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局部组成?每一局部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局部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局部: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局部: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局部: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同学完成作业
(1) 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局部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局部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资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安排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7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同学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同学巧妙利用各种废旧资料进行制作,让同学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资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资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同学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局部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同学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资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示?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资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资料;
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观赏作品,讲评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8课 出壳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同学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示、发明,多层面地拓展同学发明的领域。
生命对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发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同学观察到。让同学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干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身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获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示自身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妙,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示出一种自身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示的新颖与生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同学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同学思路,鼓励创新,表示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示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积极探索生命奥妙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启发的良好品质。
六、资料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身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婴幼儿,辛辛苦苦地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
(1) 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 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 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婴幼儿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驼鸟,甚至是小鳄鱼……
(4) 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婴幼儿的身体成形了,恬静地睡在里边。
29天――婴幼儿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
3、扮演
(1) 假如你是蛋婴幼儿。你怎么出来?请扮演一下。
(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音。)
组织同学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婴幼儿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 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
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了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示:
兴奋地走来走去;自豪地伸长脖子;害羞地低下头;躲在***身后。
(3) 蛋婴幼儿看见这么多与自身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①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②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身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③协助未出壳的婴幼儿出来。
4、构图思路
(1) 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 先出来的婴幼儿协助正在出生的婴幼儿里外呼应。
5、画面具体指导
6、安排作业
7、评价
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1) 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 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 找出画面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4) 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 挣脱蛋壳情趣点。
(6) 妈妈关注维护蛋婴幼儿的情节。
(7) 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9课 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同学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和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动身点,既提高了同学的动手发明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学校生活。
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和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笼统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同学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同学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资料和创新表示。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学会用简单的资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
六、资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 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 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同学和教师一起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
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示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同学制作
(1) 想一想你将用什么资料来进行制作?
(2) 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 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资料上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8、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资料来制作头饰?
八、教学后记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同学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示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置方法,使同学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同学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同学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同学自身获得艺术表示形式、资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小朋友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发明条件,让同学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区分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示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和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身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各种美术表示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出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同学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六、资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同学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同学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协助同学了解多种艺术表示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示方法、资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示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示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身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和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身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同学体会不同的表示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示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送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同学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同学一起扮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和自身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身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同学拍照,让同学直观地看到自身和他人的表示。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送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身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后记
第11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小朋友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同学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身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同学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同学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身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同学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资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 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协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喜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 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 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 大家想不想也为自身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同学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资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身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发明,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和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效果
(1) 你对自身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 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 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 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八、教学后记
第12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小朋友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事情。小朋友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时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同学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小朋友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小朋友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假如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溢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同学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示出来。让同学充沛发挥想象,自身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身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沛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同学敢于突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示,培养同学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同学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资料准备
1、 同学用具:同学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 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和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同学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和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同学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局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同学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他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同学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同学介绍自身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同学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身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八、教学后记
第13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同学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资料为表示元素,同学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同学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同学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同学通过探究的学习,发明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同学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新颖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同学创作出造型、色彩新颖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同学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发明性的组织。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资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
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研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同学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协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那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同学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假如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同学作品或身边同学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 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 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同学丧失兴趣。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 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坚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和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身的创作效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身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八、教学后记
第14课  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发明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同学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同学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发明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一起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和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同学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资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 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身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资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资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资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同学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身带来的废旧资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资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安排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身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同学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资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第15课  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同学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实际生活的美好。引导同学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同学发现和捕获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同学的记忆力、想像力、发明力的造型表示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同学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同学的色彩表示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同学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身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实际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同学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发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示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示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示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发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示夜色的美感。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勇于展示自身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资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 请同学把自身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 教师把自身准备好的拍摄的白昼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 白昼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同学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 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 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发生的对比效果。
③ 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 请同学看书。
提出问题:
① 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同学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 看书欣赏同学作业。
提出问题:
① 这些同学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示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 从书上看,表示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 要表示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 你对表示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 确定自身绘画要表示的内容。
② 布置画面的构图。
③ 了解表示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同学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身感兴趣的方法,表示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 向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2)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 交流经验。
(4) 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 组织同学展示作业
(6) 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第16课  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学会捕获和表示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示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同学绘画的想像力和发明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同学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同学考虑“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同学善于发现、善于考虑、大胆表示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示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同学通过参与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沛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同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示自身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身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同学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示人物各种动态的影子;也可以启发同学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习多种影子的表示方法,提高同学的绘画表示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发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学会捕获和表示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同学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示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示影子。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六、资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 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身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 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 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 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示影子?
通过看录像同学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资料,让同学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示方法。
(5) 展示其他同学的作业。
4、同学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 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 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 可以师生合作完生长卷。
5、小结
(1) 同学交流。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八、教学后记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同学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同学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和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同学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同学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维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同学观察、回忆、表示各种树木,使同学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和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同学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同学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示。
二、教学目标
了解学校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和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同学善于观察自身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示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和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珍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示不同的树。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同学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资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 让同学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生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 组织同学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 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 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 树的各局部都有哪些作用?
(2) 课件。
带领同学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局部。
②在表示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 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同学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同学展示,交流,讲评。
同学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 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 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八、教学后记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局面,使同学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一起研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同学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保守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同学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同学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保守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同学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同学民族保守文化,在培养同学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身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同学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身的感受;了解画家(同学)表示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同学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身的感受。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保守,传承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同学说)
2、师生一起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示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扮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示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示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示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示?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和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示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示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同学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示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示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假如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示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示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同学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示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和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送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送历史的桥梁。
八、教学后记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同学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示,可以使同学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同学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同学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同学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表示鸟,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同学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和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示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布置: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资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 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 鸟有什么一起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考虑。
讨论:
(1) 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 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同学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 这幅画是谁画的?
(2) 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 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同学欣赏教材中同学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同学观察考虑)
4、造型训练活动
安排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5、课后拓展
安排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八、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