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美术教学设计《红屋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4:28
标题:
美术教学设计《红屋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示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示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课程规范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同学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示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同学的视觉感受和文化记忆,有助于同学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根据同学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现代派艺术家对同一艺术表示题材独具慧眼、苦心经营的发明,发生风格迥异的视觉形象,是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依托。同学能从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入手,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直观对比欣赏活动中,触摸到20世纪这一重要艺术思潮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词语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示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同学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贮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出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同学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了解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协助同学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协助同学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以同学为主体,着重在体验和理解两个方面。 “活动一”是一个体验、消化的过程。 “活动二”是一个理解、深化的过程。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同学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同学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疑惑,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他们发生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同学是否在不时地研讨,不时地表达,能否对美术作品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既有相关知识介绍,又有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拓展同学联想思维的活动设置,给同学提供了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比保守西方绘画,掌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示形式,表示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身的情感。
3、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4、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考虑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
三、教学思路
这一课与八年级上册的《绚丽的阳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古典写实到印象派再到现代派,其发展脉络,用图片来展示是有趣和直观的,课前应准备一些古典写实主义和印象派绘画的相关作品图片。
本课建议以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可以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张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保守绘画与现代绘画作品形式处置的差别。
在“活动一”中,可以采用教学分组的方式展开学习竞赛,教师组织每组同学重点研究讨论教材上某一幅现代派作品的形式特点和与保守绘画的差别,通过比较哪组同学的看法更为合理的评价活动调控课堂的学习气氛。每组可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阐释本组的基本看法,提倡本组其他同学积极补充,鼓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补充意见或者不同看法。
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引导同学直观感受作品,不要无视他们个性的体验和剥夺他们理解作品的权利。
为了促进讨论的展开,教师应注意教学提问设疑的角度和方式来引导各组同学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处置的手段上。比方:①《工厂》一画中,光线是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射过来的?②在《秋天的山村》中,你能找出几个较为完整的房屋形状吗?③找找《街》是以哪几种主要色彩构成的?这些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使同学提高学习兴趣,在线、形、色上得到审美体验。
在同学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紧扣主题和造型手段的关系。不同的造型手段展示不同的艺术美感,造型手段的个性处置丰富了美术的表示方法。将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古典写实绘画进行对比,可以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比方:哪些作品造型处置接近我们实际中所见到的房屋?哪些作品相差较远?哪些作品给你的感受最深?作品哪些处置让你感受深刻?尝试分析一下作品使人发生不同视觉感受的原因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加入一些知识的相关链接,使同学认识到某个艺术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段,有哪些主要画家参与;懂得画家使用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体会到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像空间和联想思维。
随后进入第32页的内容,这既是上一环节的延伸,又是“活动二”的酝酿准备。教材展示的是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现代派绘画相距都很大。仍然用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重点放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到这种联系了,感受到这种联系了,同学的思路也就开阔了。当他们欣赏到为“活动二”准备的两幅作品时,也就会。有想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提示同学写好美术欣赏优秀论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查找资料,鼓励同学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时地空虚和完善自身的认识。
第二课时以完成作业为主要内容。作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喜欢用文字表达自身感受的同学,可写欣赏小优秀论文;喜欢用绘画表达自身感受的同学,可以绘画的形式改画静物参考图片或者自身喜爱的图片。后者在教材上是摆在“学习大空间”,可灵活运用。其评价可注意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图片给你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
在改画中你选择的表示方法能够表示自身最强烈的感受吗?
你怎样看待同学对你改画后作品的评价?
四、教学选择
课时选择,教材上布置了两个活动,却也可以支持三个课时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同学分组讨论教材上红屋顶的作品,同学分组表述讨论看法,在每组同学表述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调控,积极引导同学讨论和看法的深入与合理。
第二课时,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创作方法,同学绘制命题创作草图。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同学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示手法绘制作业。在同学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同学论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示技巧,激发同学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示思路。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同学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同学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协助同学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第三课时,作业评价和拓展活动。教师评价同学欣赏小优秀论文中的看法与观点,协助同学在已有的审美认识基础上,积极巩固与深化对现代派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这样的延伸与教学拓展,往往可以协助同学更为深入全面地感受现代派艺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选择。
在掌握本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引导同学欣赏体验现代派绘画艺术的特点与魅力之后,教师可以参考借鉴教材的出现方式,在更多形式变化多样的现代绘画艺术中寻找一组类似作品作为补充的教学题材。
五、教学建议
教学要根据同学的兴趣做灵活的布置,进行“活动一”时,可以从其中任何一幅画展开,然后再讨论其他的作品。
在进行古典写实、印象派与现代派作品比较时,有设备条件可播放相对应的乐曲,以丰富和加强同学的艺术感受,通过艺术的通感拓展同学的艺术感受。
假如能搜集到具有形式个性特点的同学作品,在进入第32页的教学内容时与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同时进行赏析,效果或许更佳。
教学中,要提出一些与同学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方用语言描述自身居住房屋的样式,你是否关注过周围房屋的变化,你希望居住什么样的房屋等。通过欣赏、交流,自然地转到“活动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