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7-15 00:36
标题: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反思
联合中学 符家珍
作为单元复习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化学知识、技能系统化和条理化,达到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对学生来讲,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对老师而言,复习课应该“反复而不重复”。立足于此课型的特点,本课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了些思考和尝试。去做了就有收获,但不代表一些困惑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希望有共鸣者留下您的痕迹。
1、对于常用的以酸、碱性质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形式组块是否合理?
将知识进行联系能让记忆更牢固,这种将能反应的物质连线能清楚对比出酸和碱性质的差异。
作为老师,像自己在初三时去判断稀盐酸和氧化铜是否能反应时,我首先是按照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来同化,想到交换成分后,反应产生了水,所以能反应。后来经过多次训练后就能够熟练地判断出(强)酸和金属氧化物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来判断。于是我想我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也有这一知识块。
对同一知识如果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加工,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连结点,便于提取。我们可以从物质的性质来归纳,也可以从反应类型的规律角度来认识,这样多角度地看,能让学生记忆得更牢固吧。
2、让学生主动建构,放权到什么程度?
本课的中心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建立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自己归纳,能让知识记忆得更牢固,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比如要得到上面的酸碱性质图,我想过就是在学案上只画几个空白的框,然后让学生填物质的类别,再将能反应的连线。但是又担心学生完成不了,(以前锻炼的少,只是在碳和碳的化合物那一知识块中使用过。)另外时间也比较紧张,于是就帮学生把物质的类别写好了,只让他们连线。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其实归纳的形式应该是很丰富的,呈现出的知识结构图也可以成为本课的亮点。但这就要对前面的知识回顾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否则来不及。让学生先模仿固然效率高很多,但总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
初中元素化合物的单元复习课,我只是在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复习中让学生去画了概念图,如果早点开始锻炼,可能学生会更熟练一些。
3、单元复习课要不要做实验?
实验不光是化学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新授课中,实验可以验证结论,也可以作为探究物质性质的工具。
在本节复习课中,为了营造情境,利用归纳的酸碱性质来解决问题,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用酸碱的性质,设计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学生利用上图酸碱的性质差异想到了不少方法,我让其中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上讲台操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这时是整节课课堂气氛最活跃的。
同时我也明白这些实验后来起到的作用只是去验证之前的猜想,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些现象是“意料之中”的,那么多花这些时间有意义吗?
我觉得积极之处有以下几点:
(1)更牢固的记忆实验现象。像指示剂变色的规律记口诀是一方面,通过适当的现象回放能巩固记忆。
(2)营造情境,学以致用。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能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觉得学习更有意义。
(3)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初三下学期化学还在上新课,其他各科已经开始复习,实验始终是学生的兴奋点。即便同样的实验,你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还是看的津津有味。知识的记忆不是单线加工,这些信息在输入我们大脑时会连同当时的环境一起,并打上情绪的烙印。在使用这些信息时,人本能愿意提取令自己愉悦的记忆。把学生情绪激活,同样也会点燃教师的激情。当然在总复习阶段,选取实验就更应该少而精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