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了中心校近几期的学习材料,特别是《李克强: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等文章,一直在思考,我们理想中的教育究竟是怎么样,自己如果是一个一线的教师会不会做的比其他老师好,最多也就是成绩好一点,学生纪律、习惯好一点,即使我们自己亲自教书、教育依然是老样子,根源在哪里?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育理想能够快速的变为现实,如果我们是一线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业绩不同于常人,正是带着这种理想,我们才能不断的前行,这也是我们的教育逐渐进步的动力。但是,前行的质量如何,效率如何,我们也关注了,但我们改变不了太多。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的是进步,因为急于进步,我们忽视了很多细节。
仔细想想,教育的根本在老师,特别是有孩子的老师最有体会,我们学校一个老师说,明年让一年级配备两个好一点的老师,我们家小孩子准备跟着我到咱们学校上学。不要说这样的老师自私,换做是谁家的孩子都会是这种心态。老师水平的高低在家长、社会人的眼中和在我们印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我们重视的是进步、效果、结果等等,而更多的特别是智力一般的、落后的孩子家长,却一直在苦苦追赶,天赋的不均是客观存在的,正像前边提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我们曾经进行了很多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好学生也是要求客观、全面的评比,但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一俊遮百丑,即使是全班学生投票也是这样的结果,成绩优秀、老师赞赏、在学生中信誉就高,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家选举优秀学生的目标。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评价的结果,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屈从于老师和主流学生的观念,这种氛围逐渐成为惯性,从一年级到高年级、到初中、高中、大学。虽然我们在三好学生评比时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水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结果却总是和原来一样。我们总是在好心办坏事,总是在强化这种惯性,虽然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改变很困难,所以,优秀的老师应当是能够发现这些问题并竭力改善这些问题的老师。
随着六名工程的不断实施,我们的教育发展节奏越来越开,我们很多时候想在各种项目上一展实力,每天大家总是风风火火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各种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们老师的各项能力在不断进步,这种现象让人欣喜。欣喜的背后我们得注意了,我们更多的只是关注到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成长,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观众,甚至是路人。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的学校办学品质,更多的其实应当去关注这些人的成长。
这几天总是在想,就算我们学校教师充足、水平很高、经费充足,我能做什么,我能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让人很纠结。我们总是在抱怨教师不够,教师年龄分布不合理,经费捉襟见肘,当我们有了充足的经费和师资之后,我们能不能促进这样的学校实现教育的高品质,这是我们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谈到学校的文化品质建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校的三风一训、更多的去关注学校的文化氛围,看看学校的各种布置。我们参观一些学校,看到的也往往是这些东西,其实,学校的文化、品质可以从这些东西中体现出来,更多的其实是学校的一种内在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由校长、领导班子的工作激情带动广大的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活动,也可以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惯性,一种公认的价值观念,这些也就是学校文化、学校品质的一种体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