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7-3 22:04
标题: 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感
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感  
通过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让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新课标的理念很多,也很新,强调学生身体差异和兴趣的不同,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观念要更新。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面对新课标,我们应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我认为自己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便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处于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最快速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上,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机课程,将学生们对计算机的热情提升到实际操作上。增强初中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
三、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为了上好信息技术课,我们应重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以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们要注意把握重点内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
四、重视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学习并应用它们到教学实践中。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年轻教师,既要努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大胆探索,展示新课改的理念,又必须遵循一切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观摩课上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应变能力,强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视教学的过程和实际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