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第六册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3:20
标题: 苏教版第六册

苏教版第六册
第1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同学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同学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同学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同学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同学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同学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掌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同学有
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沛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同学的生活动身,让同学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同学的感知力和表示能力。让同学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身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示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色彩变化;表示自身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同学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和维护环境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 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同学自身喜欢用的画具。
(四)课时:l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协助老师把 植物栽入盆中。
2、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3、请同学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4、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5、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同学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6、请同学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7、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资料。
8、安排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9、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缺乏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2课 向动物朋友学
(一)综合分析
本课让同学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身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和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发明,并用绘画发明性地表示自身的见解。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同学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同学在发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示。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同学对于动物吐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叮组织同学通过讨论或争辩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叮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同学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教育同学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
知识领域:接触—·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引发同学趣味盎然地发明。
操作领域:将前人的发明或自身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同学的绘 画表达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录像带(介绍仿生学发明的资料)等。
学具:同学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同学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引出“仿生学”
—词,让同学自身来给它下一个“定义”。
2.教学新授:
<1) 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发明的启示来源。
(2)请同学自身说—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发明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版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卜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
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3.安排作业:
每位同学把自身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
4.作业画法提示:
(1)铅笔、钢笔淡彩法。
(2)综合法。(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颜料进行作业)。
5.作业展示评价:
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给表示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设
计师奖”。
6.教学延伸:
(1)教师播放以仿生学为资料的录像片,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结束教学。
第3课 桥
(一)综合分析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进一步把同学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同学进行
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注重了人文教育的内涵。教学中,教师
要给同学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是同学在观察和表示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
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示桥的造型特征和时代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桥梁,充沛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
勇气。今天我们已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
虹。六年级同学对桥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
今利用各种资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同学自身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
联系,激发同学的表示欲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家乡的桥,培养同学爱家乡、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认知领域: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
关系。
操作领域:让同学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示桥的
丰姿,提高表示能力。
(三)课前准备
(1)教具录像带、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图片资
料。
(2)学具:同学喜欢用的画具。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 教师检查同学是否按老师要求先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并是否已写好
200字左右的调查记录,和以线描的形式画出的桥。
(2)展示同学的记忆画作品。并请这些同学读一下自身的调查记录(人文、
建筑等多方面内容)。请同学发表评价意见。
2.教学新授: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
(2)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同学欣赏评价。
3.安排作业:
(1)请同学对线描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身喜欢表示的手
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
4.作业展示评价:
(1)请同学把调查记录和作业连起来装裱展示。
(2) 评出“小记者奖”,授予走访调查和作业表示突出的同学。
5.教学延伸:
(1)播放录像片,介绍家乡风貌(有关桥梁介绍)。
(2)结束教学。
第4课 我设计的桥
(一)综合分析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同学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示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示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资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绐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像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同学活动的情趣性,以和给予同学表示活动的自主性,让同学大胆设计,巧用资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同学勇于想像,勇于实践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同学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同学进行探究性、发明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憧憬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同学勇于发明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发明不可或缺的想像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示手法来表示同学对桥的独特想像,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资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 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同学作业。
(2)评价同学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
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憧憬。
2.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人都市的桥梁录像,请同学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憧憬,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
梁。
(3)各小组讨论,画㈩桥梁设计稿。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3.安排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资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同学合作按设计稿巧用资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4.作业展示评价:
(1)各小组为自身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观赏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5.结束教学。
第5课 立线浮雕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第11册的第5课,是[造型·表示]学习领域的教学。这个单元同时也是本教材构成和图案一条线上的内容,本课是此单元的第1课,主要利用线材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工具和方法,在弯弯曲曲的牵连中,融欣赏、评述、交流、制作于一体,挖掘构成中质材所能体现的美感,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此课也为下一节课《立纸浮雕》作好了铺垫,使同学从浅浮雕的线条造型逐步向浮雕的线条造型作好过渡。根据六年级同学的年龄特征以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让同学通过预习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地去了解线材所表示的形式美,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创作的方法,传送自身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这课还可以将制作好的作品来装饰同学自身的房间,美化生活,展现自我,舒展个性。在教学的延伸上可以通过服饰上的、家居生活中的立线浮雕来进行欣赏,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观察绳线造型的方法,了解平面装饰的构成。利用绳线或其他线材初步掌握立线浮雕的制作方法并加以表示。培养同学的动手创作能力,在作品中传送自身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铅丝、彩色的废旧电线等。
学具:各色绳线、胶水、毛笔、色卡纸、剪刀等。
(四)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用带来的各种线材(如彩色绳线、麻绳、铅丝等)弯曲成不同效果:单线造型,色块等, 请同学们做㈩更多的效果。
2.教学新授:
(1)欣赏范作与同学进·步讲究、交流绳线的造型表示方法。
(2)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画一张造型简洁、构图丰满的铅笔稿,课上用准备好的绳线进 行组合搭配,粘贴成画。
3.同学作业:
可以采取两人合作一张作业的形式。
4.作业展示评价:
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展览。
第6课 立纸浮雕
(一)综合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上一节课《立线浮雕》的基础上选择厚纸条来进行浮雕造型,别有趣味。其创作方法、造型表示语言基本与上节课相同的。可以运用有色的纸、废旧画报、包装盒裁成纸条,以卷、折、贴的方法造型让同学在合作的氛围中体验立纸浮雕创作的乐趣,丰富同学的造型能力。这一课町以用制作好的作品美化自身的教室或家庭,也可以作为小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既展示自身的才气,又传送了相互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培养同学动手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纸条进行浮雕造型的创作方法,理解立体构成的表示语言。
(三)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厚纸条、剪刀、白色乳胶等。
学具:彩色的厚纸条、剪刀、胶水等。
(四)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I.教学导入:
可以由上节课的立线浮雕作品欣赏延伸到奉课的范作欣赏来导入。
2.教学新授:
门)先让同学尝试一下一根纸条怎样能立稳在作业纸上,并体验一下卷、折、贴的立纸浮雕造型方法。
(2)让同学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感觉立纸浮雕造型的形式美和趣味性。
(3)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将准备好的彩色条状卡纸进行组合造型,表示自身喜欢的事物。还可以让同学选择高低不一(即纸条宽度不一)的纸条进行浮雕造型,体验其线条的长短,曲直、深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3.同学作业。
第7课 变化的柱子
(一) 综合分析
这一课可延伸到同学的生活中去,如变化的柱子可以做成灯罩、小设施、建筑物、
商品的包装等,学以致用,使美术和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二)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同学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
子。
(三)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刻刀、剪刀、直尺、胶水等。
(四)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授: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
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
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
某些部位,使其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同学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3:20

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第8课 盒子造型游戏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第11册的第8深,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是本单元的最后——课。本课主要是利用一些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盒,以和一些废旧的物品,通过同学的创意和实践,在师生相互协作过程中,“变废为宝”,设计出奇妙的造型来,并以此为道具做个游戏来体验胜利的乐趣,从而培养同学的交往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能激励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玩中撞击出发明的火花,发生更有新意的造型。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本课是对整个一单元学习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其他的一些“造型·表示”学习领域的课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体现在动物、建筑和服装的造型上,它还可以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艺术节中的活动展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探索”味道,能让同学在玩中体会到美术与环境和保守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培养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体验合力营造一个情境的自豪与欢
乐。
认知领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积零碎为宏大的力量,认识到寻常资源可
以发明美妙和快乐。
操作领域:能巧妙地进行单个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组合造型。
(三)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纸盒、废旧纸张、绳子、瓶盖、瓶子等废旧物品、剪刀、刀、海
绵双面胶等。 ’
学具:各种纸盒、废旧物品,双面胶等。
(四) 课时: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欣赏书上的作品。他们玩得多开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1
2.教学新授:
(1)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奉组带来的物品可以组合成什么。
(2)小组合作,做成—·个造型。
(3)以此为道具,设计一个游戏一起玩,可以与其他的组进行合作游戏。
第9、10课 综合纸版画
(一)教材分析
版画创作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手上制作能力、意志和毅力是一种综合的锻炼。作品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综合纸版画的特殊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纸版画知识。
操作目标:掌握综合纸版画造型的一·些简单方法,开拓同学对艺术形式领域多样性的 认识。
情感目标:尝试运用生活中随手叮得的资料,制作有趣的纸版画,学会合理地选用各 种资料制作底版,让同学充沛体验各种资料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三)课前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图片资料、若干废旧资料、剪刀、糨糊(或乳胶)、汕墨,滚筒(或压印机)、底衬纸。
学具:课前收集各种废旧资料(如绒线、纱布、棉花、棉线、灯心绒布、瓦楞纸、厚纸板、窗纱、树叶、各种不同纸张等)、图画纸、剪刀、胶水、油墨(或颜料)、滚筒(戌压印机)。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出具一个纸盒,内藏物品,请同学伸手进去摸一摸,并猜 —猜盒内是什么?同学能说出触摸物体外表的感觉,而未必准确猜出是什么物品。
教师揭出谜底,打开纸盒,取出一块综合资料拼贴成的印制底版。教师引导同学观察印制底版,.并要求一位同学一同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拓印面具,全体同学观察拓印过程。
用课件展示多种材质的肌理的图片,请同学观察欣赏,感受肌理。
教师提示同学从桌上取出老师事先放好的纸包。打开纸包,取出有肌理的物品。请同学模一摸,看一看,然后进行拓印。小组协作,拓印肌理。展示肌理纹理作品。教师请同学谈·谈自身对认识肌理学习的感受。
然后请同学听一段音乐提问: “这段音乐是独奏还是合奏?”“合奏用哪些乐器来配合?”教师启发:我们各小组同学就像一个乐队,需要大家合作才干奏㈩美妙的音乐。各种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就像我们今天拓印出来的各种肌理纹样,假如我们把各种肌理纹样进行综合,就像奏出美妙的音乐一样。
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就是求学习做《综合纸版画〉。
教师课件展示多幅综合纸版画,提示同学观察研究什么材质能拓印什么样的效果。
第11课 冷色和暖色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示]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后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同学在了解了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且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个画情绪的单元还作好了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绘画技能上的铺垫。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有色彩,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色彩。而人对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来自各人对生活、自然的刁;同生理感觉和情感联想,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近似的。当太阳晒到皮肤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时,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当站在蔚蓝的大海边,在白色的雪地上,我们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就感到温暖,它们就是暖色,看到蓝、蓝紫、蓝绿等色时就感到冷,它们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异而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对的,如紫色和绿色会随着不同色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冷色环境中会显得较暖,在暖色环境中会显得较冷。
(二)教学目标
感受与认识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冷暖和它们的相对性,学会用颜料凋、画出冷暖的 色彩。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等。
(四)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I.教学导入:
教师可准备两幅色彩范画,一幅偏冷,一幅偏暖,请同学谈感受,根据学
2.教学新授:
(1)复习一下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出示一个色坏,分别由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且可以将色环对半分割开,后 分别出示色环的··半红、橙、黄,一半绿、蓝、紫U:同学讨论不同的色彩效果。同学通过交流,主动了解冷暖色的不同效果。
(3)让同学以小组形式展开联想,从冷色中联想到什么,从暖色中联想到什么,通过交流加深对冷暖色的理解。
(4)欣赏书本上的彩图,辨析哪些以冷色为主,哪些以暖色为主,并谈谈各自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5)出示紫色和绿色的色卡,分别交换贴在导人时出示的范图中,感受它们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发生的不同变化,明白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3.作业:
分小组尝试调色练习,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冷包,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暖色。教师辅导调色的方法,注意水分的多少对色彩厚薄的影响。
第12课 冷色调的画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同学在了解了冷暖色——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并创作以冷色为主调的风景画。
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同学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作辅导。
(二)教学目标
(1)在充沛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
(2)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等。 ·
学具: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等。
(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同学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2.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同学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4)讨论自身的创作构思。
3.同学作业:
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第13课 暖色调的画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示]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同学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冉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力口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在充沛感受与认识暖色凋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资料、白纸。
(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人:
出示暖色调的范图,请同学谈
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2.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牛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红……
3.同学作业:
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4.作品展示评价。
第14、15课 综合纸版画
(一)教学目标
培养同学感受笼统美和以笼统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学会运用色彩表达特定情绪。
(二)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电脑谍件等。
学具:水粉色、纸等。
(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用电脑“马赛克”画成——笼统画的节日场景,请同学猜猜,它复原后是怎样的场景,有怎样的气氛。同学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然后出示复原了的照片。
提示:有时一幅看起来没有具体描绘什么,但它和具体的情境仍是有联系的,它是能表达出某种情绪的。
2.教学新授:
欣赏米罗等画家的笼统绘画,让同学讨论作品传达了什么情绪。再欣赏课本上同学的例图。
3.同学作业:
试用色彩表达自身特定的情绪,并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4.作品展示评价:
(1)为作品取个题目,或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2)作品展览与观摩,并自我介绍作品和互相评论作品。
(3)评论为什么有些作品有表示力,有的作品表达的情绪不明确。
第16、17课 奇怪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涂涂画画也是每个小朋友的天性,本单元学习的奇怪图形创作正顺应了这种天性,有些好的构思甚至也被应用于广告、招贴画和插图中。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发明愿望。
(三)课前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范例作品图片资料(投影片或课件)等。
学具:彩色水笔、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等。
四)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可以先让同学欣赏范作,可独立看,也可分组边看边讨论,然后请一些同学针对具体的图形对全体同学谈谈自身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尽量要待同学先去尝试说明后,再揭示这些图形之所以“怪”的妙处。
2.教学新授:
(1)教师设疑,出几道练习题(可配合展示课件):
a.一个人和——个圆圈,提示这里的人和圆圈都是“活”的,能大能小,能动能变,它们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奇怪的图形?
b.一个人在照镜子,但镜子是一个“魔镜”,你会如何表示这幅奇怪的图形?
c.请根据一组关键词,比方“树、脸”或“人、蚊香’等,想像—下,它们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奇怪图形?
(2)同学问可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选自身满意的草
图,采用多种形式(如剪纸、彩绘、拼贴、电脑绘画等)加工成正式作品。
(3)有些特殊的图形变异效果,可以通过专门的电脑变形软件或图形滤镜来实现。教师假如熟悉这些软件,能在教学中随机演示,效果最佳。
(4)安排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同学习作。
第18课 画汗衫
(一)综合分析
《画汗衫》是整个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一条线中很有意思的一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
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溢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身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发明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
操作领域: 学习设汁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具:8开(4开)白纸或旧报纸、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硬纸板、油墨等。
(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人:
请几名同学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美工刀快速裁出汗衫图样。这种师生合作,情趣高涨的新课导入方式更受同学欢迎。
2.教学新授: .
①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同学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
从表示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②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
③汗衫图案设计。构思立意:构思立意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可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
(1)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维护家园等。
(2)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奉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3:20

图案设计:(1)可设计非四边形的。设计时要注意图形的面积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即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3)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的显要位置。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其中后两种更受同学欢迎,特别是书本上的几幅
同学作品很吸引人,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略),借代(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檗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前后呼应(前心背后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发生戏剧效果)、渐变(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发生了强烈的运动
感)等表示手法。
3.汗衫绘制方法、步骤:
①把8开(4开)画纸裁成汗衫样式。
②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
4.同学作业:
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法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新颖。
5.同学作业展评:
可组织同学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身的作品,说说自身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 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身的作品。
6.教师小结语。
第19课 儿歌、童话配画
(一)教学准备
教具:儿歌、童话资料。
学具:儿歌、童话资料和颜料、彩纸等作画工具。
(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导人:
(1)老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童话也是我们钟爱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 ’
(2)儿歌,童话是我们小朋友的艺术晶,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身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发明美丽的画面吧!
(3)板书课题c儿歌、童话配画
2.教学新授:
(1)分析为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赏析课本图意,使同学了解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小耗子》这首儿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小耗子们晚间活动的热闹局面。图中的小耗子有的在钻洞,有的在锯木,有的满头大汗扛着米,也有的酒足饭饱提着灯回到自身的鼠居,甚至还有一只耗子警察在指挥交通。背景中的星星、房里的灯以和闹钟上的12时生动地点出了小耗子晚间活动的时间段,足见小作者的细心。再如课本中《来到了小人国》是一篇叙述小主人公来到了小人国的种种奇遇的童话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1)为儿歌、童话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棒刮画、彩纸剪贴、纸版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3)分析作业步骤:
a.选好儿歌或童话:选一首自身喜欢的儿歌,也可以选择一个自身熟悉的童话故事。
b.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局面来设计。
c.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或童话中最精彩的情节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布置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假如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3.同学作业:
选择儿歌或童话,进行构思、构图。
4.教师巡视指导:
(1)协助同学选择儿歌或童话的精彩局部;
(2)指导画面布置。
5.作业展示评价:
将好的构图展示在黑板上,讲评构图有新意和画面布置得当的同学作业,启发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修改自身的构图。
(第二课时)
I.组织教学。
2.小结上节课中作业: 优缺点。
3.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分析作画步骤。
(1)选好儿歌或童话。
(2)构思。
(3)构图。
以上三步上节课已完成。
(4)修改原稿。
(5)采用自身喜欢的手法创作。
4.同学作业:
对原稿进行修改并采用自身喜欢的手法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1)指导修改原稿。
(2) 启发同学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示创意。
6.作业展示评价。
第20课 寓言、神话配画
(一)教学准备
教具:寓言、神话资料,范作,同学作品,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寓言、神话资料,作画工具。
(二) 教学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神话故事——羿射九日。
故事大意:在尧帝的时候,10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土地烤得盲冒烟,禾苗都枯干了,铜铁砂石也软软地快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一些猛禽怪兽也出来作乱,人民苦上加苦。羿带着天帝御赐的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去解放受苦的人民。他弯弓搭箭,一会儿满天流火,—’团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地面上,就成了三足乌鸦,那是太阳精魂的化身。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给人们照亮,他又除掉了怪禽猛兽,发明㈩一个美好的类家园。
教学设想:优美动听的配乐故事,使同学很快进入故事中的角色,并创设了特定的审美情景,渲染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后面的启发创作作好铺垫。
2.了解故事内涵,启发联想创作。
(1)想一想,晓一说“羿射九日”中最动人的情节,最精彩的局面是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让同学对故事进行取舍,提炼其中最精彩的局部,为后面有意思的配画作好伏笔。
(2)引导同学讨沦: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精神?(为人类谋生存、大无畏的精神、有正义感、不畏艰难、机智、勇猛,技艺超人。)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怎样呢?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包括发型、服装、武器等),设计时也可加入现代科技因素。
教学意图:通过羿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刻画,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故事内涵、人文精神。
(3)羿是怎样射日的?
a.“射”,怎样?用何种不同的弓箭?在什么位置射?射时的动作姿态怎样?是准备射?射箭中?还是已射下? (同学可模仿动作)
b.“口”;构思不同寻常的10个太阳,使它们人性化,围绕一个
主题来设计10种面貌,如:热得发烧的10个顽童,像宇宙星体外形的10个妖怪,像森林猛兽的10个兽头,注意射中时的样子。
教学意图:一联串的问题设计,将怎样给“羿射九日”配画具体化,极大地活跃了同学的形象思维,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3.同学作业:
用自身喜欢的形式为“羿射九日”配画。
4.同学作业交流:
说说你画面的羿是怎样射九日的?评评你最喜欢谁配的画?
教学意图;作业交流,一方面能让同学体验胜利后的喜悦感:另一方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科渗透、互相作用。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过给予羿射九日配画,让同学了解配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提倡的不是临摹插图,而是别具一格,也可变化其中的某一情节,使这故事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渗进自身的主见,为第二课时给自身喜欢的寓言、神话配画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第二课时)
1。教学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为“羿射九日”配了画,我们都画了自身心中的羿射九日,作品很有创意。希望今天你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来给自身喜欢的寓言、神话配画。
2.比一比:准知道的多。
老师出示一些寓言、神话的插图,让同学猜一猜:这幅画是为哪则寓言,神话配的画?
3。说一说;你要给哪则寓言、神话配画?选其中哪一精彩局部来配画?
4.画一画:我最喜欢的寓言、神话。
5、评一评:谁的配画最棒。
第20、21、22、23课 陶艺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示”课,是向同学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同学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身捏制的陶器,小朋友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小朋友的天性,小朋友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供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时交往中,流露自身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发明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笼统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发明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身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发明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同学观赏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同学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身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评价: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身作品的创意;评评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
刮刀: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示?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身或他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第24课 现代建筑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教材用造型新颖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为例,以新资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展示了宏伟壮观、生气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展现了现代建筑的丰富性,同时也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玻璃、钢材和混凝土是现代的建筑资料。装饰并不多,因为人们认为建筑物的目的,它的形状和样式更为重要。这种把玻璃和混凝土镶在钢铁柜架上的“国际风格”几乎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
指导同学欣赏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可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特点从现代建筑的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造型去分析,然后让同学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新资料是现代建筑的必要条件,并通过现代建筑的分析了解现代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关系,学会从生活中的事物去联想,去发明多种多样的现代图形,从而提高同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 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认知领域: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
操作领域:调查家乡的建筑,能对身边的建筑进行简单评价。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现代建筑挂图、作业纸、若干水果。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教师带来植物(仙人球)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物馆设计了一个“球体网架”建筑来引入课题。
●教学新授。
①师生一起欣赏优秀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美。建筑的发生同样来源于生活。举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背景。
②图片欣赏,了解现代建筑特点:使用舒适,造型多样,技术先进,物景相融。
③播放录像,展示家乡比较知名的建筑。同学对这些建筑进行一定的评价。
●练笔:
通过欣赏,请同学为学校设计艺术楼,外形要求奇特,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学习小组进行相互评价。
课后延伸:可以到网上查找建筑的相关资料。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能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是否能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建筑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第25课 我设计的未来建筑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我设计的未来建筑》是属于“设计•运用”,是前一课《现代建筑》的延续,也是最能培养同学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之一。
世界上最善于想像,最富有想像力的就是我们的儿童,他们的心能驾驭想像的翅膀漫游于大海、天空乃至无垠的宇宙。未来的建筑是小朋友们喜欢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们眼中的未来建筑不只仅只是造型新、样式美的地面建筑了,而向往着能在地下、水底、天空、太空中架起他们心中的建筑,摩天大楼、悬挂建筑、太阳能住宅、生长着的房屋、帐篷式建筑、屋顶花园、会行走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构想的未来建筑。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引导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认知领域:激发同学丰富的想像,树立创新意识。
操作领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计造型新、样式美、功能多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像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未来建筑》科幻录像片段、同学作品几幅。
学具:各种作画工具。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观察考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0 13:20

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的外形、房顶、门、窗各是怎样的。
导入新课。
●启发想像。
启发同学构想:未来建筑是在地面上发展?还是向地下、海底、太空中发展?这些建筑主要的制作资料是什么?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功能?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科学知识的未来建筑:摩天大楼、悬挂建筑、生长着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
欣赏一组同学优秀作品,如:外形像机器人的房子、会走的房子、海底城、太空中转站等。
●构思设计:
你设计的未来建筑是造在哪里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殊功能?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用自身喜欢的作业形式(彩笔、水粉、水彩、水墨等)在纸上设计未来建筑,可画成黑白效果的(包括线描),也可画成彩色的。
●交流品评。
举行小小的“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作品展”在作品卡上填写设计者留言和观赏者赠言。
●扩张延伸
假如,我们能把自身的设计变成实际,那该多好呀,下次课我们就用身边的废旧资料(如:纸盒、旧挂历纸等)建造一座未来的建筑模型。
三、学习评价建议:
●你的设计是否出其不意、非常新奇。
●你的构想是否已通过你的描绘完全表达出来了。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身设计的未来建筑进行评述。
第26课 我造的未来建筑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我造的未来建筑》是整个教材体系建筑一条线中很有趣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课型,也是前两二课《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的延续。
未来的建筑能唤起小朋友们无边的想像,也能激起小朋友们无穷的制作乐趣。本课采用纸工、手工、泥工等多种制作方法,充沛让同学体验各种材质,尝试多种技法,进行未来建筑的设计创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引导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认知领域:激发同学丰富的想像,培养创新意识。
操作领域:通过未来建筑的设计制作,提高同学的立体造型和制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2件、各种纸盒、工具等。
学具:各种纸盒、色纸、剪刀、胶水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范作欣赏,激趣导入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自身设计的2件未来建筑,引导同学仔细体会这2件作品的创意。
●拼拼搭搭,初具形态。
利用自身收集的纸盒、色纸,边拼边考虑边讨论未来建筑的样式。
●剪剪贴贴,精心刻画
运用剪、折、撕、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使自身的未来建筑更牢固、更美观。
●说说评评,寓学于乐
“欢迎你观赏未来建筑”,同学为自身设计的作品作导游,向游客(其他同学)介绍,“游客”们可随时向“导游”提问。
三、学习评价建议:
●你造的未来建筑是否新颖新颖,令人惊喜。
●你的制作是否表达了你的创意。
●你是否学会了剪、折、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身设计的未来建筑进行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第27课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和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同学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发明力。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实际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同学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同学丰富的想像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同学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局部:第一局部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和所塑造的内容。第二局部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发明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局部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同学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能否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