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净化效果——《污水和污水处理》课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6-16 17:28
标题: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净化效果——《污水和污水处理》课后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在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进而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用我国近年来水资源情况的视频导入第二部分,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然后将重点放在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这样的环节设计避免了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学生已经熟知的环保问题上,而是将重点凸显在污水处理的技术手段上,让学生感受到污水处理并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同时要将污染严重的水资源处理干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课最主要的一个活动便是污水净化实验。学生首先运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生活污水和自来水有什么不同,并填写实验表格,分别从颜色、气味、透明度、沉淀物、杂质等方面去比较。在实验中,有些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实验后,基本能达成共识:生活污水中不仅有泥沙,还存在油污等其他杂质。沉淀和过滤法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自制的简易过滤装置来进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本实验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尝试。
一、滤料选择,优化实验设计。
我首先让学生看书本的装置,问他们:让你们来做这么一个装置,你们能做到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都说能。因为从书本上看,这个装置结构简单、材料普通,做起来并不困难。然而当实际操作时,他们却遇到了问题。比如:瓶盖上的小孔怎么打?黄沙本来可以当过滤作用,为什么水越处理越浑?这个装置的处理效果并不好?怎样才能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呢?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和琢磨,最终通过优化实验设计来呈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反复尝试,利用纱布封紧塑料瓶口,将黄沙淘洗干净再用可以有效处理污水。有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建议用分层的不同滤料进行过滤污水,可能效果更好。于是便有了粗砂、纤维球、石英砂、活性炭、聚合氯化物等滤料的选择,利用不同材料的主要作用不同,尝试过滤效果最好的方案。
二、适度指导,关注实验过程。
设计好实验方案便开始实验操作,考虑到本实验操作简单,因此在学生操作前我并没有进行操作指导,而是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却发生了一些问题。有的滤料添加分层不明显,过滤效果不佳;有的在过滤时污水倒的过快,导致污水溢出;有的随意碰到装置,导致滤料倾洒等等。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在学生的看来就并不简单,也是我在课前没有认知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学生操作前必须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变成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达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一要讲清实验步骤,二要提出注意要求,三要巡回对学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严格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增强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
三、课外延伸,给足探究时间。
本课中考虑到装置的制作时间较长,因此我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制作和不断优化简易过滤装置,这样就能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污水处理。在制作和运用自制器具时,学生必然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遇到问题想要去解决,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课上仅仅使用了过滤的方法,学生发现污水处理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好。在课后我给学生提供了聚合氯化物,可以聚集水中微小的悬浮颗粒,凝结成絮状物后可沉淀。这个过程反应现象比较明显,但是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则比较长,因此也只能在课外进行。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优化实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