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阅读从质疑开始小学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5 04:32
标题:
阅读从质疑开始小学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阅读从质疑开始小学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主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而问题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怎样激活学生的灵性意识,问出智慧的火花,问出阅读的动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瞄准文眼,题中求疑。
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角度,增设条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动化。
教师如何巧妙切入,选准正确的突破口,瞄准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的交汇点,又匠心独运,巧妙构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即所提问题具有现实适应的思维价值,一般而言,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题目质疑,往往简洁明了,又直扑重点。如在教《月亮湾》这课时,我从课题切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叫月亮湾?一石击起千重浪,于是全班同学通过对名字来历的探究,来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次又一次地说:月亮湾是个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弯弯的小河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这个村子叫月亮湾。学生乐于参与就有收获,学生乐于参与就是成功。教师瞄准文眼激起学生已有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愿望,引导对所提问题的热情,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原动力。这正是学生一个认知不断完善、发展,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甚多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范围由小到大,理解由浅入深,求知欲望荡漾开来,课上学生的灵性思维踊跃绽放。
二、联系实际,趣味求疑。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基础来进行设计。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怎样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难点,分析我班学生情况,大多来自农村,对自然风景都有自己的观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想象省略号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用我提供的句式“( 谁 )说:“荷叶是我的( 什么 )。”在荷叶上( 干什么 )”练习想象说话,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练习想象说话,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生成了一些东西 ,可以编写一首首小诗文: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唱歌。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小乌龟就躲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游玩。……生动有趣、充满童心的语言在课堂上荡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从表面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在学生思维和已有的生活体验相链接的瞬间,把问题抛给他们,通过联系生活体验补充说话,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诗歌的主旨,知道了荷叶在动物王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变成荷叶可以给别人带来方便,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问题在学生灵动的思维中迎刃而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5 04:32
三、深入文本,技巧质疑。
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优化课堂提问,应当努力优化“问点”,即问得准。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大多为名篇佳作,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如果这里问,那里也问,就难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深入文本找准“问点”。 如在教学《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时,我们一般都会提出以下问题:知道徐虎是什么人吗? 课文写的什么事?图文结合,看看图中人在干什么、看到这一切,你觉得徐虎怎样?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徐虎服务热心、严格遵守诺言?……问题零零碎碎学生找不到重点。其实只要抛一个问题:你知道“闪光的金子”和徐虎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教师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巧妙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自主探讨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年来,徐虎就是这样想着别人、帮助别人,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学生紧扣“闪光的金子”和徐虎的因果关系,步步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探索,这一深入探讨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灵动、荡漾的过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上随着问题情景的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问题意识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示范课或汇报课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课堂上要不断地尝试着去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把这种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是培养。例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片课文结束后,我启发学生质疑:课文学完了,你还有哪些疑问?我大多会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段反复斟酌后,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疑问。比如这在一课中,小朋友就给我提了如下问题:台湾的蝴蝶谷中的蝴蝶到底是从哪儿飞来的?那么多的蝴蝶到底有哪些种类呢?台湾除了蝴蝶谷还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呢?我趁机介绍了一些获取课外知识的方法: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做个爱问为什么的动脑筋孩子,向周围的人了解你想知道的……这样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长了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自觉吐露心声,思维也开阔起来,课堂氛围渐渐的活跃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当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被激起,课外阅读也必将丰富多彩起来,语文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语) 要想使提问得心应手,教师就必须下一番苦功,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备课,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课堂结构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应该深入文本,不止解惑,更要培养孩子质疑。“瞄准文眼,题中求疑;拓展延伸,鼓励质疑;深入文本,技巧质疑;拓展延伸,鼓励质疑”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四步曲,是一把打开语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好把握、正确运用质疑方法,使质疑解疑在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绽放精彩,语文课堂必然灵性荡漾。
隆亭实验小学 朱琳玲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