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师学习笔记 听《小活动 大德育》班主任报告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6-6-1 16:21
标题:
教师学习笔记 听《小活动 大德育》班主任报告心得
上个星期六下午,我在郑州商城饭店听取了贾高见老师的《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带动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报告,贾老师就体验型班会课的缘起、设计、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缘起——知行不一的德育困惑促使我们思考
各位老师是否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可他们就是不愿意做,即知行不一。
现实的德育困惑促使我们思考:德育是什么?德育仅仅是一种 “告诉”吗?我们告诉学生要感恩要惜时他们就能做到感恩和惜时了吗?德育仅仅是一种“认知输入”吗?几乎每个学生都明白要感恩要惜时的道理,却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如果德育不仅仅是“告诉”不仅仅是“认知输入”,那德育还应该是什么?
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和“认知输入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从学生耳朵中流过,从学生知识储备中流过,却并没有经过学生自身的“加工内化”,自然不会产生深刻的感悟。因此提出了“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德育”的构想,以体验式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对学生进行以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为特征的活动体验式德育。
二、设计——活动体验型班会课的环节设计
(一)开头短小醒目,针对性强
班会课开头的设计要给人新鲜感,可以采用表演、谜语、游戏、竞赛等形式,这些形式的共同点是比较新颖,体验性、参与性比较强,往往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能较快地吸引学生参与到班会中。需要指出的是,开头的导入部分应短小精悍、容易操作,不宜拖泥带水、拖沓冗繁。
(二)高潮引发共鸣,感染性强。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班会课设计程序时一般要有一到两个活动把班会推向高潮,藉此激发学生更高的热情或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班会课的活动高潮可以通过比较富有挑战性或具有强烈对比性的体验式活动引发。
(三)分析合理清晰,指导性强
很多老师也会在班会课上用故事、视频、活动、图片等资源,只是在用了这些资源后,并没有有效地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而是喜欢做“替代性”的工作,我们习惯了在讲完故事、放完视频、做完活动后“告诉”学生:看到了吗,你要向他们一样好好学习;你要向他们一样孝顺父母;你要向他们一样勤俭节约……
我们容易忘记,我们告诉学生什么并不重要,比我们告诉他们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因为最终决定他们行为的不是我们的“告诉”,而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地聆听学生的心声,我们不妨慢慢地问:在参与过这个活动之后,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也许有些老师会担心:万一学生说错了,怎么办?坦白说,只要一个班的班风没有太大问题,只要学生不是故意在课堂上捣乱,其实学生“说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恰恰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对错,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明确了学生在想什么,我们才能对他们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
(四)方法指导和教育延续要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一次成功的班会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刻的感悟和正确的认识,甚至能使学生斗志昂扬、热情高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激情是不可靠的,甚至在辨析中达到的比较深刻的理性认知也是不可靠的,因为生长中的个体具有相当强的原始享乐本能和自我中心本能。
三、思考——关于班会课的教育思考
1.主题选择:源于学生,形成系列。
班会课是班主任促进学生成长的平台,因此班会课的主题选择要源于学生,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班级阶段特征,利用顶层设计的理念设计系列班会课程,从而形成班会教育的长程性,提高班会教育的长效性。
2.素材选取:贴近学生,激发兴趣。
我们要改变一贯的“灌输”式教育,转而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分享,这决定了我们要做资源整合性的工作,要整合故事、视频、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触动学生、陪伴学生、指引学生。
3.组织过程:参与感悟,彰显主体。
4.活动结果:行为指引,知行合一。
5.教育理念:活动体验,品德自构。
听完贾老师的报告,让我认识到传统的“告诉式”德育和“认知输入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并没有经过学生自身的“加工内化”,自然不会产生深刻的感悟。因此,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就需要在体验式班会活动过程中一定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
4月27日上午,有幸聆听了赵江华老师关于《和谐班级“管理”的策略》的专题报告,听完赵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到赵老师是一个真心实意做教育的好老师,是一个智慧、精品的女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