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注学生的需要—5.25研修班活动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1 10:29
标题:
关注学生的需要—5.25研修班活动感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5.25研修班活动感想
5月25日在竹山小学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认识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感受颇深,谈谈收获。
这三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连续的三节课,这样的形式,让这三堂课的教学联系得更加紧密,对本单元的的结构和目标的把握也更到位,系统性更强。但存在不足的是,孩子连续上三节课会有些疲倦,而且没有进行同课异构,也看不到不同老师对同一课更为深层的不同见解和挖掘。
朱明蕾老师执教的《认识液体》一课,对孩子的概念教学很到位。首先从四杯不同液体的呈现,让孩子用不同感官观察它们的不同特点,然后再综合比较它们作为液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这个实验中,四种液体选的很典型,从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其次,在观察之前,朱老师很细心的引导孩子如何科学地进行闻和尝,不仅概念上得到生长,技能上也加以训练。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液体流速活动中,朱老师事先询问孩子的想法,孩子想如何进行这个实验,如何做到公平性、准确性,很多答案孩子能说出一二,比如孩子能说出四种液体要同时“起跑”,也就是先平放倒入液体,再同时倾斜让液体留下;还有的学生说出四种液体的量要一样多等等,不需要老师全部讲解,在孩子回答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完善。第四,三年级的孩子操作上有失误导致结果有误差有不同这很正常,但朱老师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分析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实验操作很重要,但实验的总结和反思往往更重要。不过可能是由于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实验,于是最后的比较重量实验和表面张力实验来不及做了,只进行了介绍和视频讲解,但这样的话孩子的印象不深刻,倒不如表面张力的实验留到以后在做,重量比较的实验还是要做一下,哪怕学生没有时间做,老师可以演示,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按照从重到轻排个序,大部分学生都会猜测油比水重,而且不同学生也会有不同看法,学生都有好胜之心,所以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学生都会很仔细地看,到底谁排地正确,教学效果也挺好。
朱月霞老师在朱明蕾老师的教学之后,用把液体倒进水里让孩子们认识到液体更多的性质。从两种液体的混合(蜂蜜和水、油和水)到三种液体(油、蜂蜜、水)的混合,都让孩子先说说自己的猜测,了解孩子从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已经了解多少,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且三种液体的混合,让孩子自己想出倒的顺序、自己选择按哪种顺序实验,符合孩子的兴趣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节课我觉得有三个亮点。第一,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地非常细致和严谨,例如倾倒时烧杯微微倾斜、靠杯壁倾倒等等,而且朱老师先让一个学生上台操作,操作过程中指导大家要注意什么,第二次的倾倒让学生上台联系,让其他学生看看有没有错误之处,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由此可见,朱老师不仅自己对于实验很严谨,对于学生在实验这一块的引导也非常的细致。第二,热水和冷水的轻重比较实验,朱云霞老师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器材进行,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进,让实验效果更加的明显,对学生的震撼也更大。第三,实验记录的方式考虑到三年级孩子喜欢图画、涂色,因此对三种液体倒在一起后的记录,让孩子在纸上的烧杯图上涂色,不仅减少了写字的时间,也更符合学生的兴趣。
朱乐老师的《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准备的实验材料比较有指向性,小球里面有贴心,很容易指向减轻重量这一方法,橡皮泥可以改变形状,鹌鹑蛋的选择也是经过事先预实验的,水里加盐可以明显看到效果,还有泡沫的呈现,让孩子想到借助泡沫这个漂浮物,可以看得出在器材的准备上,朱乐老师是花了一番功夫的,还有在实验过后的总结梳理也很到位,孩子们实验玩得很开心,但如果将他们所用的具体方法整合一下,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们就能根据今天学到的举一反三,更有助于知识的迁移。
此外,最大的收获是刘老师在最后给众位老师抛出的一个疑问,三位老师的导入活动,都是孩子们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即使不经过课堂学习也能知道,那这个环节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是不是都不自觉的将关注点都放在如何将教学活动设计的更有层次、引导得更细致、实验得更严谨等等,而忽略了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