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品德课《怎样和他联系》观课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6-1 08:05
标题: 小学品德课《怎样和他联系》观课体会
我有幸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连云港市小学品德骨干教师暑期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并观摩了三附小崔校长《怎样与他联系》赛课录像。崔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给人说书之感;课堂驾驭能力强,让学生身临其境;授课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精心独到,让我受益匪浅。

一、生活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上课伊始,崔老师以自己参加赛课的时间变动为开端,自然引出联系的话题,接着提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学校同学们亲密相处,放学回家后都和谁联系?是用什么方式联系的?”由于教师的预设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消失了公开课的紧张感,通过轻松活泼的师生互动式交流,教师很轻松的把学生引入了本课。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仪表大方,语言幽默

    听崔校长的课和他平时给人的沉默的感觉很不一样,上课的第一句话就让孩子精神振奋,妙语连珠,语言幽默。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能用简练、生动、形象的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以评价,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上愿意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只有真正让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的品德课堂才是真实的,我们的德育才是有效的,而不是老师和学生带上面具在舞台上表演一场戏剧,让听课老师有听书之感而不觉有疲惫之感。

三、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环节层层推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社会教学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源于学生生活,回归学生生活,才能真正盛开德育实效的鲜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预设问题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活动设计也源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所以学生在分组活动、小组讨论时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虚假的讨论,而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理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紧密围绕“想与谁联系—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联系方式—如何实际操作”层层推进,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互动活动中一步步引领学生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四、拓展环节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设计了自己春节中收到的拜年短信的喜与悲,解决了利用现代化联系手段时要注意的地方,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运用的特点。

总而言之,这次有机会参加培训,观摩崔老师的课,让我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见贤思齐,争取上好每一节品德课。最后,对于崔老师这节课,我还有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建议:在“小组任务包”活动环节时,两位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但答案和老师预设的最佳答案都有些出入,说明学生对如何面对具体情境选择正确的联系方式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时我觉得应该给其他几组孩子表达的机会,老师可引导学生表达,而不是通过自己讲解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也许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