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该不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对数学的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17 02:36
标题:
该不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对数学的理解
该不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对数学的理解
关于“数学人”这个称谓,我是在四月份第十二届名师论坛暨特级教师现场课展示会上听吴正宪老师的课的时候第一次听说的。现在做什么工作的就称自己为“什么什么人”,搞点和音乐相关的就叫“音乐人”,写点文章就叫“文人”。总觉得“数学人”这个概念有些大了,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是既然吴正宪老师提出了这个概念,就要想一下自己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数学人”。
吴老师的这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在她之前,郑州东区的一位老师也讲了一节数学广角“推理”,这次现场数学课的主题是“同课异构”。我觉得两位老师都很好的像我们展示了数学广角要怎么上,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在课后交流的时候吴老师提到了很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观点。
其中之一就是一线教师不能说专家的话,要充满童趣、放下架子,跟孩子聊天式的上课。在课堂上孩子的体验、感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有机会犯错误,课堂的本质是对话、思考、反思的过程。
在她的这节课上她的确做到了这些,一直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是同时她提出了一个她们工作室小组在教研时发现的问题:该不该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对数学的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理论的基本构成成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简明。但是,孩子的表达往往逻辑不那么严谨,语言不那么准确,用词不那么简洁,让孩子说出准确、严谨、简明的数学语言又充满了挑战,那么,该不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对数学的理解?
在交流中吴老师提到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数学人不是从一大片语言中论述数学思维,而是从中不断引导学生取得符号化的过程,再严谨再优美的数学语言学生不懂那就是零,不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语言符号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