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思考—由《窗》教学说开去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14 11:17
标题: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思考—由《窗》教学说开去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思考—由《窗》教学说开去
海口实验中学 翁文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根据海口市教育局的部署与海口市教培院的组织,“国培计划(2015)”海南省项目海口市中学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开始启动。海口市第十四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工作由徐芹语文工作坊全体成员负责。今天,作为徐芹语文工作坊的一名成员,能和特意来学习的长德中学、新海中学、荣山中学、丰南中学等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们一道走进课堂,聆听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培训点的市级语文骨干教师陈柱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一堂调研课《窗》,并且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初中阶段的小说教学,我感到很开心!
2000年之前我跟大家一样是教初中语文的,2000年之后就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了。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特的这篇短篇小说《窗》,我还真的没有教过。关于这篇小说究竟该怎么教才能教得更好,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因为,虽然我们面对的学生认知水平各异,但是,语文的教学世界里,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可以相通的。如果今天我以高中老师的角度来研讨这一节课,探究分析初中阶段的小说体裁该如何教学,也许对大家课堂教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生发,引发思考,有所启示。
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座的各位都是初中教学的一线教师,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在教学的阵地上埋头耕耘。从初一教到初三,把学生们顺利地送上中考的考场上,大家就算是完成了工作使命了。我和工作坊里的坊主徐芹老师,指导专家谭嘉璐老师,都是高中教师。每年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我们总是特别烦恼和困惑,因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遗憾地发现,有些学生的阅读文本的意识很不规范,阅读时不善于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筛选、归纳、概括出有用的、关键的信息。由于这些学生的文体意识没有得到规范化的指导和训练,他们不懂得区别不同文体的文章应该带着怎样的文体意识去阅读。
所以,我们高中的老师们,非常希望初中老师们能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做好对学生文本阅读的具体指导和训练。那么,我们相信,我们的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就一定能自信而坦然地面对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实用类文本等不同文体的阅读,学生们就懂得如何找准理解的切入点,关键点,达到对文本的全面而有深度的解读。
在认真地听完陈柱老师的小说教学研讨课之后,很多老师在刚才评课环节中对这堂课的优点、亮点和不足,都纷纷交流了各自的发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细致而有价值的评课。包括陈老师自己也发现,其实,这一堂课,真的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各种不足,所以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地自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提升。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14 11:17
二、教学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
(一)要夯实双基,注重字词和朗读教学。
刚才在评课时,很多老师都指出:在阅读课,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所以,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就没有办法引领学生们去领略文本的优美和精炼。确实,我非常赞同语文课应当要注重落实双基,要重视字词的音、形、意的教学,要注重朗读。语文课是不能丢掉基础知识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们要读生字词,更要读优美语段。但是,我建议:在具体的字词教学中,我们不能机械地读,不能割裂地读,要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读,去结合语境来理解,并学会分析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
(二)要品读文本,训练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光有朗朗读书声就够了吗?我觉得不够。学生们朗读课文,是可以带着具体的任务驱动去读的。通过朗读,从文本之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语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朗读,去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以读促品,以品促悟,这样的教学,我相信会更有实效。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初中教师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都能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们结合教材,分析文本,品读文本,那么,学生们就能初步掌握一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要研读标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基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认为,对小说的解读和教学,一般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二是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三是体会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四是揣摩表现手法,体验艺术效果。
《窗》一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小说的情节简单,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症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在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小说的语言精练、含蓄,虽仅有1200多字,但人物形象刻画得极其丰满,且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凝练、出人意料的结尾,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此,我觉得对于《窗》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为以下三点:
1、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2、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3、通过分析两个病人形象,学生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四)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重难点。
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大家在评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谈论到,这篇小说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都建议陈老师应当要选准切入点来引导学生们分析和解读文本。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教学,应当是拥有“庖丁解牛”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巧和艺术,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闲聊。只有善于找准切入点的课堂,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课堂。
课文的题目“窗”,其实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窗”,去文本中寻找有关于窗的人、景、事呢?关于窗外的景虚(想象中美好儿富有生机的小公园的美景)和实(现实中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窗内的人物善与恶;以及窗中折射出来的人性的美和丑的不同。这些种种的对比,都可以引导学生们细细品读。例如:
开端:情如同窗
切入点:窗 发展:听景思窗
高潮:弃义占窗
结局:窗外秃墙
关键点(重点) 人物形象:美——(对比)——丑
升华点(难点) 现实之窗 ———— 心灵之窗
灵动点 :要机智把握学生思维亮点,转化为课堂生成。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14 11:17
(五)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问题上仅需要设计三至五个主问题即可。让学生们能够在安静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思考中激发思维的活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的满堂灌的机械记忆。当学生们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的参与者,课堂的合作者,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高效课堂。
2、问题设计应当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有坡度。
3、问题设计要力求精准,力避“碎碎问”、简单问、满堂问。
4、 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能体现学生的思维的过程。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课堂,应当是:“真实、平实、充实、扎实”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若是满堂都是师生们在满堂问、满堂灌、简单问、碎碎问,那么,虽然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和热闹了,但是,学生们的思维活动,是浅层的、是低效的,是零散的。我们只有用有思考价值的主问题去串起文本、去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收获者,这样的课,才是充实的。
三、结合高考备考,实施小说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是小说三要素的主次、轻重要分清;二是突出小说的文体特征(区别于叙事散文)。 三是强化学生阅读文本意识,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阅读小说鉴赏能力 。我重点说的是要强化学生们的小说阅读意识:
(一)先要明确小说阅读应掌握的能力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二)具体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小说阅读意识:
1、理情节: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