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我不会“打结”幼儿老师观察区角活动和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7 16:46
标题: 我不会“打结”幼儿老师观察区角活动和分析
我不会“打结”幼儿老师观察区角活动和分析
  观察实录:
  在我交代完活动要求和开放的区角之后,柳萧竣马上来到了自己选择的“布艺坊”,只见他拿起小背包,还没下针就很无助地望着我,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不会打结。你刚才听到老师教的打结的方法了吗?先试试,没关系!孩子还是摇摇头,于是我又示范了一遍,还编了一首简单易懂的小儿歌:先把两根线交叉,然后找到一根线钻山洞,一个结就完成了,继续进行交叉,钻山洞,一个漂亮的结又完成了。只见他马上学着我的样子进行打结,但是线一直在孩子的针眼中划进划出,我看不下去了,于是我又拿起他的小手,手把手进行教,孩子很愿意和我一起进行操作,一会儿,一个结就完成了。于是我又说:你真的会打结了吗?自己来一个给我看看,再来一个……孩子打了一个个漂亮的结。
  分析评价:
  结合《指南》,我看到了孩子这样的学习:
  1. 孩子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困惑——不会打结!是因为“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2. 孩子一直喜欢插在布艺坊,而这个地方一直孩子比较少,是因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孩子喜欢尝试还没有接触过的布类活动,就如今天的缝纫活动。
  3. 孩子在发现有错的针脚的时候,会马上进行改正,是因为“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7 16:46

  策略支持:
  幼儿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期间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老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把握孩子的内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上述案例中的这类孩子,我们的重点在于方法的指导。我们要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练习的瓶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给孩子正确的动作技能。
  中班孩子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他们依赖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打结”这个动作时,老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让幼儿学习打结前,其实在游戏开始的导入部分已经集体示范了正确的打结方法,但是孩子在亲自动手一开始还是遇到了这个困难,是因为孩子在集体示范的时候只是看了一下,没有亲手实践,所以孩子不会。所以还是需要手把手示范,让孩子在模仿老师打结的动作中感知、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行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孩子掌握动作技能。
  中班幼儿的“泛灵论”思维特点非常明显,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所以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效的多。所以在孩子在学习“打结”的时候,我编了一首儿歌:先把两根线交叉,然后找到一根线钻山洞,一个结就完成了,继续进行交叉,钻山洞,一个漂亮的结又完成了。这个比喻将孩子的已有经验转移到打结上,让孩子很快就找准了打结的动作要点。
  三、充分利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借助于启发帮助可以推进到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段距离,称之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他提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我觉得在让幼儿掌握一个有点难度的技能时,我们不妨利用其最近发展区,给幼儿提出稍高而又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达新的发展水平。比如:在孩子刚刚掌握“打结”的技巧时,他们的熟练把握程度还不是很稳定,我就用“请你接着再打一个结”“再来一个呢”这样的小游戏,让幼儿从少到多,逐渐递增打结的数量。老师和孩子一起打结,刚开始老师手把手带,孩子凑一下,慢慢地孩子自己来……以此来调动孩子打结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孩子控制不好线在针眼里滑进滑出的时候,老师及时把线接过来打,然后再传回孩子的手中,给孩子增加了继续打结的信心。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一步一步走进一个新的最近发展区,动作技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的学习中,我们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玩针线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种快乐需要我们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浇灌,一定会把“不听使唤”的针线变成孩子“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东湖塘幼儿园 周新云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