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观看“研究性学习与品德课程教学的整合”研修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3 13:37
标题:
观看“研究性学习与品德课程教学的整合”研修记录
观看“研究性学习与品德课程教学的整合”研修记录
总结下老师所讲的授课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自我反思及改变:
一、研究前的思考
(一)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进行思考
课程的内容密切联系了小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其中融入了人文、法制、自然、地理、历史等内容,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主题活动及各类实践活动等(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调查、研究、实践、参观等多种活动方式粗发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这样就迫使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能力等方面思考,并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
新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社会生活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知识量的增加和理解困难,尤其是到了高年段,这些都意识着我们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二)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方法等思考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
(2)生成性
(3)开放性
(4)自主性
(5)民主性
(6)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调查报告法
(2)讨论法
(3)辩论法
(4)模拟表演法
(5)实践探究法
(三)对一些品德课程现状的思考
1、牵着学生鼻子走
2、活动目标不清晰
3、不关注思维过程、缺乏序列性、科学性
4、面对科学、自然、历史、地理等内容的教学时有些茫然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5-3 13:37
二、 研究的目标
(一) 借助研究性学习,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师生学科素养,拓展品德课堂的文化内涵。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道德、个性品质。
(二) 结合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发品德课程的有效资源
(三) 关注行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评价
三、研究的过程及措施
(一) 过程中体现的课堂教学理念
导学结合、尊重个体、自主探究、优化资源、我的课堂我做主、追求真实、追求有效、追求互动、追求生成、淡化完美
(二) 形成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关注点:研究主题的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体验性、互动性
1、主体参与——整合的前提
2、自主探究——整合的核心
3、内化实践——整合的升华
教学思路:从课外到课堂,又从课堂到课外
(三) 借助研究性学习,发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师生学科素养,拓展品德课堂的文化内涵
1、 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1) 教师的“导学”作用
(2) 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尊重个体、自主选择
开展哪些探究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3、 细心设计,自主探究
(1)开放学习环境
(2)重新利用教材
4、关注细节,引发共鸣
四年级本土关于历史内容资源:五仙观与广州建城史,六榕寺与苏轼在岭南的文教活动、镇海楼与明初统一岭南,结合主题《劳动者的创造》
(四)结合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发品德课程的有效资源,拓展教学资源的空间,形成开放的资源意识
(五)初步构建开放性品德课堂,评价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文化内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