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标题: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由小朋友自身设计的延伸活动
安徽省蚌埠市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郭莉莉
案例背景
来园活动时,我看到豆豆小朋友拿着许多小卡片在发给小朋友,是什么呢?我正要过去看看,她一转身来到了我跟前说:“老师,这是我的名片,我昨天和妈妈一起做的,送给你,上面有我家的电话号码,这样你就可以给我打电话了。”哦,这是一个多么有心的小朋友啊!我当即褒扬了她,并许诺也要送一张我做的名片给她。晨间活动中,小朋友拿着豆豆送的名片互相欣赏着,欣欣小朋友说:“豆豆真聪明!”辰辰小朋友说:“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我今天也回家做名片,明天发给你们。”“好啊,我也要做,天天说。……我欣喜的发现一个由小朋友自身设计的延伸活动诞生了,这来源于前几天的一次教育活动《设计名片》。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一直在关注小朋友对此活动的兴趣和动态……
案例描述
制作名片──延伸活动之一
在美工区我和时添加了制作名片所需要的卡片纸,天天来到这儿开始制作名片了,他用剪刀剪下了一个半圆型,然后开始装饰了,豆豆看见了说:“名片是长方形的。”天天说:“我觉得半圆型的好看”很快他做好了一张,可能是受了他的启发,一张张各种各样形状的名片在小朋友稚嫩的小手中做出来了。有树叶形状的、心型的还有五指形状的名片……天天拿着他的“杰作”问我:“老师,看我做的树叶名片。”啊,好漂亮!”“老师,你也和我们一起做名片吧!”好啊,没问题!”我回应着他们并也加入到其中。许多小朋友一边做一边说我回家还要接着做。小朋友在家制作名片我们也做了调查统计:有95%的幼儿回家和家长商量了想做名片送给小朋友的想法,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得知小朋友的需求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认可。小雪妈妈说:“我和小朋友忙了一晚上,买了彩纸,帮她裁好,她就开始做了,我看小朋友很投入,我也帮她一起做”豆豆妈妈也说:“这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和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的确,家长的支持也为小朋友参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赠送名片──延伸活动之二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发现赠送名片在班里悄悄流行起来。来园活动、自由活动,离园活动时都可见小朋友在互赠名片,我也收到了小朋友们赠送的名片,我也一一赠送给了他们并告诉小朋友,这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我们可以经常通电话!小朋友颇感兴奋说:“太好了,我有老师的电话了!” 就这样我和小朋友们一起体验和分享着赠送与收获的喜悦。赠送名片还在进行着,可小朋友们收到了太多的名片,他们又遇到了烦恼,有的小朋友把收到的名片放在口袋里,弄皱了;有的小朋友想看看朋友的名片,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掉的满地都是。
名片展览会──延伸活动之三
在了解了小朋友的烦恼时,我在想怎么帮他们解决看的难题呢?当我的目光投到主题墙上时,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的名片做的多好啊,真有创意,可我们这么多名片要是能放在一起欣赏该多好啊!”这时,我关注着小朋友的反应,龙龙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把名片安排到创意墙上吧!”“这样我们就不用一张一张翻了”!“这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来开个名片展览会,好不好?”小朋友欢呼雀跃,就这样,“名片展览会”胜利开展了!”小朋友想看名片时就会三三两两来到创意墙这儿看看,互相评价着、欣赏着,其乐融融。
电话情缘──延伸活动之四
名片上的电话号码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通电话成了小朋友们又一大趣事。辰辰来园时笑眯眯的对开开说:“昨天晚上我给你打电话让你看动画片,你看了吗?”“我看了,很好玩。”豆豆也兴奋的说:“我给婴幼儿也打电话了,我妈妈和他的妈妈还通了电话,我们两家约好星期天去玩。”我也时常接到小朋友的电话,有问候的、有思念的、有聊天的,还有是小朋友家长问小朋友在园情况的等等,每逢周末,我的电话格外多,和小朋友们通电话是快乐的,有童趣、有真诚,看来电话情缘拉近了老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还有家庭之间的情谊。这份情意来自于小小的一张名片提供的信息哦!
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小朋友更好的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在前段时间我们开展大班美工活动《设计名片》,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富有创意,那么,小朋友在此次活动后的最初反应是想让别的小朋友也能够得到自身的一张名片,开始这是一个小朋友的反应,当这种反应得到许多幼儿的回应和认可时我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活动,来源于小朋友们自身的发现,一个由小朋友自身设计的延伸活动由此拉开了帷幕。接下来他们开始赠送名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快乐,但同时又遇到了烦恼,那就是想欣赏到每个小朋友的名片,可由于数量太多,看的时候总是拿不下出现掉名片的现象,在此环节中,我注意到了小朋友的困难,引导他们想方法,当幼儿积累了新的经验时,问题迎刃而解了,之后,出现的又一延伸活动通电话,可以说是我预料到的,因为这真正发挥了名片自身的作用,一系列的延伸活动使小朋友获得了必要的生长经验,也体现了小朋友的发明性和智慧,看来幼儿的行为已经将已有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这也充沛反映大班幼儿社会化知识在不时扩展和增加。其实小朋友们天天在发现着,而且都是很珍贵的发现,但需要我们去鼓励、去鼓舞。对小朋友来说,这些发现都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标明了小朋友的好奇心、观察力,表示着他们的心灵在考虑。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案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收获。
一、课程应追逐小朋友
教育新理念提倡课程应追逐小朋友。在这一活动中,我发现了小朋友的发现,感悟着小朋友的感悟,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是一种平等、合作、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多次介入其中,参与幼儿的活动、倾听幼儿的谈话、了解幼儿的需要,体验互动的快乐,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采用了间接支持的战略,在幼儿一次次获取新的经验时,我为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叫好的同时也感到生发的课程比教师预设的课程更能够激发小朋友的探究欲。的确,生发的课程来自于幼儿的观察与发现,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生的活动。而此时作为教师给予小朋友的就是积极的“回应”,从幼儿生成的活动中捕获有价值的信息,采取支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索、挑战与尝试,这是尤为重要的。
二、儿童可以教儿童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指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这个幼儿自身设计的延伸活动中,就能够充沛验证陈老先生的观点。制作名片──赠送名片──名片展览会──电话情缘无不体现着一种激励型战略,那就是“向同伴学习、从同伴这里获取有益的信息”小朋友们在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中不时发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时的进行新的探索。在幼儿和同伴之间积极的交流中我采取了坚持缄默的战略,因为师幼之间的交流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所不同,幼儿间由于相互的年龄相同以和平等的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毫无拘束的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坚持自身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相互间最能理解的语言。可见,幼儿间的互动交流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活动要注重延伸
这是一个幼儿自身设计的延伸活动,其教育的价值和内涵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胜利的经验,我要感谢小朋友。但作为一种案例的反思我在审视着自身的教育行为,作为教育者我有时更多的注重于教育活动的自身,而忽视了延伸活动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向小朋友学习的机会,我感到教育活动之后的延伸活动同样是有价值的、可持续性的。作为胜利的教育者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教育智慧、技巧,不只要捕获小朋友的发现,关注小朋友的需要,还应该为小朋友提供发现的契机,选用适宜的指导方法战略,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观念,真正成为幼儿生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我和隆隆交朋友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和属幼儿园 方景融
俗话说:“人如其名”,可隆隆给我的第一印象却不是这样。雷雨天出生的他,一脸的腼腆和害羞,恬静得像个女小朋友。也许,正是由于人与名这样的不协调,让我这个新加入的老师对他充溢了好奇,更发生了和他交个朋友的愿望。
如此温暖的一寸阳光
开学已有一周,隆隆早晨入园仍牵着妈妈的手,不肯松开,一边咕哝着一边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这个新来的老师。于是,我主动迎上去,伸出手对隆隆说:“来,方老师和隆隆一起去玩,让妈妈早点上班去。”隆隆妈妈也和和说:“好,隆隆听话。”隆隆踌躇着伸出手,终于,我们的手牵在了一起。看到隆隆这样的表示,我心里真的挺开心。隆隆妈妈离开后,我忍不住摸摸隆隆的脑袋,搂住他说:“隆隆真懂事,老师喜欢你。”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自身不经意的一句话,竟让隆隆第二天大变样!
第二天,隆隆一早就来了。隆隆妈妈说他昨天一天都很开心,回家还说:“老师褒扬我了,老师说喜欢我!” 也就是从那时起,隆隆早晨入园不再依恋妈妈,还会主动向老师问好。人们常说小朋友是花朵,试问,哪个花朵不渴望阳光的呵护?也许,正是我这个“太阳”主动向隆隆洒下“阳光”,虽说只是微微的“一寸阳光”也让隆隆这朵“害羞的花朵”感到温暖和幸福。太阳和花朵交朋友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温暖。
藏在恬静后面的秘密
很快,我和隆隆成为了朋友。他会主动牵我的手,主动对我微笑。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目光的交流,还会相互说些悄悄话。但是,和隆隆相处久了,发觉隆隆即使很开心也不会大声说笑,很多时候都是用动作和眼神表达自身的心意。起初,我以为是我们之间还不够熟悉,或是隆隆个性内向、害羞。渐渐的,我发觉隆隆说话发声有些含糊不清。我试着鼓励他多说话,大声说话,找寻其中的原因。终于,我的怀疑在隆隆妈妈那里得到了验证:隆隆舌系带过短,舌头都不能伸出口腔外。因此,导致说话费劲,发音有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隆隆怕说话、不愿主动说话,更不会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话,渐渐形成恬静、寡言的个性。
在我的建议下,隆隆妈妈改变了原定的等隆隆上了小学再动手术的想法,决定尽快为隆隆联系医生,让隆隆早日和其它小朋友一样轻松、流畅地说话。
朋友也会自身长大的
日子过得很快,现在的隆隆和刚开学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说话声音高了;笑容更多了;连奔跑时都像小鹿一样快乐、充溢朝气……特别是和同伴一起玩耍时,他不再孤独、不再唯唯诺诺、不再无助地看老师的脸了,他会主动和朋友一起游戏,主动在集体面前发言……可我,总是习惯性地多看看他、留意他的举动。好几次,我看见他和“小调皮”乐乐在一起玩闹。乐乐用手搂着他的脖子,两个人扭做一团。再看看隆隆的表情,说不清是开心还是反感,我心里自然多了个问号,担心隆隆会吃亏。
于是,有一次,他俩又在你推我搡的时候,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俩人一见我发了话,立即“规矩”了。乐乐嬉笑着说:“没干什么。”就走开了。我拉住隆隆,小心地问:“乐乐是你的好朋友吗?”隆隆点点头,我又问:“乐乐和你玩,你高兴吗?”显然,我的问法让隆隆有点不明白,我又问:“需要我帮助吗?”隆隆的表情更糊涂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我和乐乐是好朋友。”
这次看似糊里糊涂的对话,让隆隆有些莫名其妙,却让“自作多情”的我多少有些“明白”了:朋友不是一成不变的,朋友也会自身长大。隆隆不再是原先害羞、胆怯的隆隆,他已经开始学着自身交朋友、自身处置和朋友间的关系,没有长大的恰恰是我这个大朋友。
总之,和隆隆交朋友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与其说是我协助了隆隆,不如说是隆隆和我相互给予了关怀和鼓励,朋友的意义莫过于此。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胆小”小朋友的成因和其教育
江苏省无锡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 赵莹莹
摘要 在如今社会,科技发达,小朋友的视野开阔了,但人与人之间和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往却越来越少。可喜的是家长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原因,并与学校老师时刻坚持联系,一起探究如何让小朋友大胆与他人交往,如:协助小朋友消除对陌生的恐惧、建立足够的信心、丰富幼儿经验、鼓励幼儿激发信心、从行为中了解小朋友的心声等。
在老师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家长十分关注自身小朋友是否愿意与同伴交往,是否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他们经常无意地流露出对小朋友的看法。
“我家晨晨在家里很大胆的,声音响得像只小喇叭,可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很细声细气的,胆小得不得了!”
“我们奇奇也很胆小的,家里假如来了一个客人,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从来不肯叫一声‘叔叔、阿姨好!’可是他在老师面前声音响亮极了!”……
家长对小朋友的关注很仔细,根据幼儿平时具体的表示,和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表示的原因,研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确!小朋友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别”。通过对不同小朋友的不同情况观察后发现,在家长眼中的幼儿表示出来的“胆怯”是不同的,那么协助小朋友“大胆表示”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一、陌生的恐惧
幼儿对陌生的恐惧不只包括陌生的人和群体,还包括陌生的事情、陌生的玩具等。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小朋友刚入幼儿园时,是家长最感到不安和心疼的时候。有90%的小朋友在入园时都哭了一段时间,他们有的只需要短短一、二日,有的则需要二、三个月。一方面,幼儿对家长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他们舍不得和自身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开。另一方面,幼儿对幼儿园不熟悉,对老师不熟悉,对同伴还是不熟悉,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心理恐惧。所以他们就用哭闹表示自身的害怕陌生或者不满家长离开的心情。当小朋友对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和同伴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就到了恬静观察等待的阶段,这时候他们会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情,看老师是否像妈妈一样在乎自身,看小朋友会不会让自身受到伤害。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小朋友对幼儿园、老师、同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但还没有从心里把幼儿园当作“自身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家长朋友协助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环境,和老师和同伴成为一个好伙伴,了解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他,知道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将小朋友与幼儿园的距离拉近,最终把幼儿园当成自身另外一个家。
二、信心缺乏
“有没有信心在大家面前扮演一首歌曲?”
“能!”
积极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信心。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会经常留出一些问题让小朋友解决,或者发明一些让幼儿表示自身的机会,如:“今天你愿意当一名能干的播音员,为大家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吗?”当老师邀请幼儿时,一些小朋友会下意识地进行躲避老师鼓励的目光,有的小朋友虽然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愿意站在了集体面前,可是却不愿意开口,或者直接以“我不会!”来作为回答。
那么,他们真的是不会吗?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小朋友不只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
这说明小朋友能够做一些事情,只是要留一些时间给幼儿准备一下。小朋友会想 “我还没有准备好呢!”但是又不敢说出来,爸爸妈妈老师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可别急啊,给小朋友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吧。例如:我们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快乐晨谈”活动,每周提前让家长知道晨谈的内容、主题,在与家长一起准备后,小朋友了解自身将要表示什么,所以在表示时候信心满满的,他们表示的欲望就越来越强了,不只愿意扮演,他们还在竞赛,看看谁扮演得好呢!
三、失望的认同
请您回忆一下,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
(一)当小朋友不愿意和客人打招呼的时候:
“哎呀!你真是一个胆小鬼!”
“我原本就是胆小的啊!”……
(二)当看见一种新型的大型玩具时:
“这么胆小,你肯定不敢爬上去!”
“我就是不敢啊!”……
当你听到他们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有了另一种想法呢?小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认同他人的观点,既然你说我“胆小”,那我就“胆小”的。
内向胆怯的小朋友虽然看起来不善于与人交往,但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是很感兴趣的,他们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是“互动”的,在你观察小朋友行为的同时,小朋友也在观察你的反应。日复一日,家长根据自身平日的观察结果,很容易给小朋友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小朋友是一个内向的小朋友”,并在生活中对着小朋友无意识地重复这样的话语:“这小朋友就是胆小!”“我的小朋友他的胆子很小的!”等。这样的话语让小朋友觉得自身就“是一个胆小的小朋友”,所以他接受这样的实际,并时刻告诉自身“我是胆小的”,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用这样的心理来抚慰自身,或者躲避事情。
我们要让小朋友接受实际的同时,我们要告诉他“胆小”并非是不好的,我们要耐心协助他克服羞怯的心理。我们需要告诉小朋友的是:
“胆小”也可以很聪明!
“胆小”也是很爱学习的!
“胆小”并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
“胆小”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胆小”只是对一件事情的一种反应而已!
“胆小”的小朋友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胆小”的小朋友也可以胜利!
……
四、经验缺乏
经常带小朋友外出的家长会发现,有的小朋友看见有小朋友在游戏愿意马上加入其中,但有些小朋友在家长的百般催促下还是不愿意,或者哭泣着勉强地去游戏。
这时候我们可得先想一想:
“我的小朋友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婴幼儿认识这些小朋友吗”。
听一听小朋友的心声吧:
“我没有玩过呀,我就不敢了。”
原来是因为小朋友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表示出来“胆小”啊。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陌生的游戏方式对小朋友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无妨将看到的新游戏在家中先练习一下,或者陪着小朋友一起游戏,当小朋友熟悉了游戏的方法,结识了新朋友,这样就能和小朋友玩得更有信心了。
五、鼓励幼儿激发信心
当幼儿胆小的时候,需要我们积极鼓励激发幼儿的信心,不要让“失望”的种子在小朋友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次,在美术活动中,小朋友积极地展示自身的美术作品,其中有位小朋友拿着自身画藏藏掖掖,就是不愿意展示出来。
我轻声询问道:“把你的画给我看一下吧!”他低着头说:“不看了吧,我的画不好看!”“真的不好看吗?我看看吧!就看一眼!”他有些不情愿地说:“好吧!”
他的作品是一幅线条画,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色彩画,但是线条勾勒地很漂亮。
我立刻惊讶地说:“真漂亮!还和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地方呢!真棒!”“呵呵……”他开心地告诉同伴,“老师说我的画很漂亮!”
经过不懈的鼓励与褒扬,终于有一次当他画完的时候,主动地对我说:“老师,你来看看我画的画,好看吗?”
积极鼓励小朋友,让他们对自身有信心,不要让“失望”的种子在小朋友的心理发芽开花,协助小朋友改变失望的想法。幼儿的自信源于鼓励与认同。
六、读懂小朋友的“语言”,倾听他们的心声
人经常这样想:内向的小朋友是不擅长与他人交流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方法与他们交流了呢?
小朋友不愿意开口,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和他人交流,也许他们用其他的方式在和我们交流。这时候请多观察小朋友的“肢体语言”吧!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看看他们渴望的眼神,看看他们走向你的脚步吧!小朋友经常用敏锐的眼光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需要从小朋友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心声,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心理话,让小朋友知道你能够理解他。
我们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案例分析:从《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说起
──对小班美术教育活动的考虑
浙江省绍兴县福全镇秋瑾幼儿园 吴旭红
一、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美术活动很难开展。往往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大通,结果小朋友们两三分钟就说画好了,或者说“老师,我不会画!”如何在小班开展好美术活动,让小朋友们喜欢上美术课呢?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这个活动。通过小朋友们喜欢的、熟悉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惊险紧张的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叙事与分析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是我在小班开展的一次艺术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画竖线,以和在游戏中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情感。
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演兔妈妈和小朋友们扮演的兔婴幼儿们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舞。突然,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响起,大灰狼走到了小兔子们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兔的肉好香呀!”然后,兔妈妈(老师)对小朋友们说:“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进行反击,大灰狼逃走。
分析:欢快的音乐与沉闷的音乐相继出现,让小朋友们一下子就感觉到危险的到来,同时兔妈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反击,告诉他们“别害怕”,鼓励小朋友们不怕强敌等,都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兔妈妈(老师)对小朋友们说:“大灰狼就住在和近,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引起幼儿的讨论。最后大家商量:“我们把家用‘篱笆’围起来!”这时,老师教小朋友插“篱笆”:要从上而下,插得直直的。小朋友们都很乐意画。这让小朋友们初步练习了画竖线。
分析:大灰狼的来到引发了“如何维护家园”的讨论,进而得出要用插“篱笆”来使“家”牢固起来,符合小朋友们的意愿,并进行了第一次插“篱笆”(画竖线)的练习,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主题上,小朋友们也很乐意去做。
第二次,大灰狼又来了,它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听了大灰狼的话,兔妈妈(老师)鼓励小朋友们别怕,赶快补插“篱笆”。小朋友们再次练习画竖线。告诉小朋友们“篱笆”要从上往下,插得长一些,密一些,巩固竖线的练习。大灰狼进不去,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分析:大灰狼的一番话让小朋友们赶紧检查“篱笆”插得是否密实,很自然地进行第二次练习画“竖线”。这样的设计,让小朋友们时刻都有新鲜感。
大灰狼走了,兔妈妈(老师)说:“大灰狼肯定还要来,我们再检查一下哪里的‘篱笆’插得不够密,不够长,我们要把家造得牢固一些。”在兔妈妈(老师)的建议下,小朋友们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篱笆”,补插了一些“篱笆”。当大灰狼再次走来时,它哪里也不能进去,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最后,大家随着音乐一起欢庆胜利。
分析:兔妈妈建议小朋友们再次检查“篱笆”,是否够密够长,小朋友们第三次进行竖线练习。大灰狼无机可乘,灰溜溜地走了,小朋友们庆祝胜利。整个过程小朋友们从紧张到轻松,体验到了不畏强大,团结起来,机智斗敌的快乐情感。
三、问题与考虑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艺术活动,我选择了在室外水泥地上作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在没有约束的空旷的场地上,任意地发挥。在整个活动中,因为融入了游戏,小朋友们的情绪一直处于高涨和兴奋状态。他们不厌其烦地、非常乐意地根据情节的需要画又长又直的竖线。通过这个美术活动,我对游戏、语言、音乐、作画工具与美术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考虑。
四、游戏与美术活动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小朋友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朋友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是小朋友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他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在游戏,对于小朋友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表示、宣泄自身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小朋友们愉快的或宣泄的情绪在画纸上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如教师每次说“今天我们来画画”“照老师这样画”的指令,幼儿会感到索然无味。即使是教幼儿画简单的线条也应游戏化“让我们一起烧面条”“一起开火车呀”,还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角色游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小朋友不只能玩他们喜欢玩的娃娃家游戏,而且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整个作画过程,他们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和自在。使小朋友的注意和兴趣高效、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
同样地,当老师要让小朋友们学习画竖线时,假如教师说:“今天我们来画竖线,要从上往下,画得直”,小朋友们会毫无兴趣。可是当老师设计了“大灰狼要来吃小兔子,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个情境时,小朋友们很紧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脑子想的就是如何可以不让大灰狼进来,怎样维护小兔子?他们积极地讨论,最后决定用“篱笆”把家围起来。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的天空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竖线想象成“篱笆”,并乐意不停地画呀画。“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身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老师只有让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陶醉在自身的世界里,才干自由地飞翔。
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教学。一开始,教师只是让小朋友们练习画一些竖线,从上而下;随着游戏的深入,又要求小朋友们画的直线要密而直;最后,让小朋友们再次检查“篱笆”的情况,对于插得疏的地方,要求补插。一遍又一遍地画,意在巩固,但这种重复的劳动,小朋友们却丝毫没有一点厌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游戏的魅力,也是他们的生活。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他们往往喜欢借助于绘画这种形式来宣泄自身的情感。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必需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才会充溢生机,发生互动,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对于他们来说,美术活动和游戏是紧密相联、相互依存的。
五、美术活动与作画工具
幼儿作画工具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假如只使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样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一种自我表示与所表示事物之间的建立关系的机会、长期地更严重的将失去就是尝试自我表示的勇气。所以我们给予小朋友作画的资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等。小班幼儿年龄小,手指灵活性差,在作画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多考虑一些易于操作的、容易出彩的作画工具,小朋友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小朋友就愿意去参与。
在《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选用了粉笔为工具。这也是我精心设计的。因为选用粉笔作为绘画工具,在户外进行,小朋友们对“家”的体验会更直观、形象。试想,假如,我同样用这个故事,在小朋友们的画纸上画上许多小兔子作为他们的家,让他们在小兔家周围画上“篱笆”,那感觉一定会不一样的。小朋友们一定不会有如此急迫的心情和切身的感受的。他们在表示情感时一定会受到局限,无法充沛发挥,因此,适当的作画工具选择对整个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六、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活动,就是一个集音乐、语言、美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活动,欢快的音乐与沉闷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小朋友们从高兴、兴奋的状态一下子跌入紧张的气氛当中。音乐的出现,可以让小朋友们的感觉更直观、更形象。接下去的几次兔妈妈和大灰狼的语言,让小朋友们既感觉到紧张,又发生一种战胜大灰狼、捍卫家园的强烈情感,很自然、很乐意地加入到重复的劳动中去。小朋友的创作过程完全是他们表达自身的知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他们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非常适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要,假如没有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很难达到如此效果。《纲要》中对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能大胆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活动。《纲要》将小朋友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在《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活动中,我着重让幼儿体验了快乐、紧张、兴奋的不同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班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可以用游戏方式或是设定故事情境、或是以他们熟悉的人或事为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作画工具,恰当地将音乐、语言、科学等合理地融入进去,形成一个为小朋友们喜欢的美术活动。我想,只要我们在美术教育时掌握这样一个原则:适合的,才是好的。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小班的艺术活动一定会多姿多彩,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让同学享受生命的价值
──由一则案例谈生成性教学观下的生命观
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张地容
案例:某园某位幼儿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她所担任教学的班级,所有的小朋友看到她就热情地打招呼,听到小朋友的“温暧的话语”,她不亦乐乎,而正在此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用枪打死你”,她当时震惊了一下,心想“小朋友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该怎么做既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刹时,课堂热闹非凡。她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在生成性教学观的指导下,采用师生对话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教师与同学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老师: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打死老师呢?
同学:因为‘枪’可以把人打死。
老师:那为什么要用枪打老师呢。
同学:(犹豫一会儿)不知道。
老师:请问你在那里得知枪可以打死人呢?
同学:电视上。
……
大多数小朋友开始议论纷纷,谈论自身在哪里看到枪的:枪为什么能杀死人:枪用来打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该教师根据小朋友对“枪”的兴趣,与幼儿一起制作并实施了‘枪’的主题网络图。最后引导小朋友制作玩具枪,画‘枪’等活动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预成性教学而言的,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与同学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一起建构的教学过程。此案例中,教师没有固守预设的教学计划,而是根据同学的想法、兴趣、需要建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与同学一起生成教与学的目标,同时选择同学喜爱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在“有教有学”的课堂教学中,体验并享受到生命的价值。在生成性教学观下,生命观有了新的诠释。
(一)关注生命的价值
叶澜指出:“基础教育是对其生命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在生命的生长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因此,基础教育对培养同学的生命意识,享受其生命的价值有着奠基的作用。同学作为生命的主体,是在生命的生长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教育,目的是为了充沛地享受生命的价值。在生成性教学观下,个体生命的价值回归到了教育的重心。开始了“以儿童的生命为中心”的教育。案例中,该教师并没有因为幼儿的“中伤”而压制幼儿,而是通过对话和头脑风暴法与幼儿一起分析、研讨有关“枪”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生成性教学对幼儿生命的尊重、呵护、培育、唤醒、顺应和发展。
(二)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
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完整的生命不但要求同学获得知识、智力、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所以教育不只应该促进同学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应该促进同学的情感、意志等的自由发展,使同学在其生长过程中有富余的“精神食粮”。案例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制作并实施关于‘枪’的网络图,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师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和身体方面的技能。因此,个体的生命不是局部发展的,而是以综合的方式整体发展的。
(三)关注生命的动态生成
人的生命不是预定模式的展开,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生成性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以完整的生命体验、参与教同学活的过程,是师生创立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生长过程。它注重生命生成的动态性与过程性。案例中,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其生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时地生成。
(四)关注生命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生命不只是完整的而且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在生成性教学观下,教师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观点、想法。同时生命具有多样性。生命的个体形式是具体的、独特的、丰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喜好,即生命具有多样性,这也是生命生成性的必定结果。在生成性教学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容纳同学的不同想法、不同兴趣、不同观点,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让同学在多元“生命”形态下提升其生命质量,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生命的价值。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因为某幼儿的“异样”而“打发”他或不予于注意,与此相反,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与幼儿一起分享、建构新旧经验,让师生在充溢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大班语言活动
──争辩会《谁赢谁输》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国治街99号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郭莉莉
活动名称
语言:争辩会《谁赢谁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大胆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述自身的观点,学习用“假如……就会……”的句式进行争辩。(认知目标)
2.通过争辩,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好习惯,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竞争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进一步熟悉“龟兔两次赛跑”的故事,了解龟兔的特性,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如:争辩、观点、反驳等)(知识准备)
2.小兔子、小乌龟手偶各一个;红绿牌与幼儿相等,计分球若干。(资料准备)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引入主题
1.出示课件并提问
(1)小兔子、小乌龟两次赛跑的结果如何?
(2)小兔子、小乌龟举行第三次赛跑,谁赢谁输?
2.交待争辩会的组织与进程
(1)说明由正方,反方才干争辩,要求争辩时,要学习运用句式。
(2)幼儿拿牌分正、反方入座,讨论片刻。
二、宣布规则,激发情绪
1.主持人请哪一方发言,其他的小朋友注意听,准备补充发言。
2.争辩时,正方要用“我认为,假如……就会……”的句式提出观点,反方要用“我反对,假如……就会……”的句式进行反驳。
3.发言的小朋友声音要响亮,让大家都能够听明白。
4.要求正、反方的小朋友都要积极发言,发言多的一方加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方取胜。
三、展开争辩,你言我语
1.启发幼儿大胆根据自身的观点展开争辩。
2.引导幼儿围绕问题逐步展开。
3.提示幼儿运用用学习的句式进行争辩。
4.正、反方各选出一名主辩手,完整讲述本方的观点。
5.通过情境扮演进一步表述自身的观点。
6.评分决出取胜的一方。
四、争辩效果,一起分享
一起分享争辩过程的快乐,分享自信胜利的快乐,分享竞争合作的快乐。
说课
一、活动来源
我班幼儿已经熟悉故事《龟兔赛跑》,知道龟兔两次赛跑的结果,第一次是小兔因骄傲而输了;第二次小兔吸取了教训,获胜了。小朋友们对龟兔以后的发展仍然很有兴趣,而且有许多不同的想法,针对大班幼儿喜欢争辩的特点,我设计开展了这个主题争辩会,以此给幼儿提供大胆表达自身见解的机会,使幼儿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加以汇总和提炼。
二、目标的设定
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争辩会和大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1.培养幼儿大胆地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述自身的观点。学习用“假如……就会……”的句式进行争辩。(认知目标)学习用这样的句子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争辩,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好习惯,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能力目标)《纲要》语言目标中特别提出“恬静倾听他人发言”,因此,我在此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这也是需要长期坚持培养的目标。
3.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的竞争、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分为正方与反方,他们已经有了小组意识的概念,
三、活动准备
1.进一步熟悉故事“龟兔两次赛跑”的情况,了解龟兔的特性,并进行相关知识准的准备(如:争辩、观点、反驳等)(知识准备)我们在组织活动之前幼儿已了解争辩的知识,组织幼儿看浅显易懂的争辩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准备。
2.小兔子、小乌龟手偶各一个;红绿牌与幼儿相等,计分球若干。(物质准备)
四、活动过程
在再现情景,引入主题这一环节中通过提问龟兔两次赛跑的结果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重新激发对这一系列故事的兴趣。并再次提出问题龟兔要举行第三次赛跑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发明力。幼儿很感兴趣,纷纷表达自身的看法。之后交代争辩会的组织与进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明确本次争辩的争辩会的具体过程,争辩环节,驳环节,以和大家都能参与的自由争辩环节和最后的总结呈词。无不是依照争辩会的程序来开展的,这也有助于幼儿正确了解争辩会。
在宣布规则,激发情绪的环节中我将规则念给小朋友听,这其中渗透着倾听习惯以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展开争辩,你言我语的环节,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争辩发展幼儿归类和比较的能力,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发明的时间。使每位幼儿都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讨论商量中相互补充。由于有了“正方、反方”的概念,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各方之间互不服输,使活动进行的非常激烈。大家你追我赶,争取多得分。我班的幼儿有极高的扮演欲,而且想象大胆,充溢自信,因此我在之后的情境扮演中更多的提供了支持、鼓励的战略,让幼儿自由发挥,有目的的扮演,主要是使每队的小朋友的观点更加清晰与明确。
争辩效果,一起分享这个环节中教师提供的是一种激励战略。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想,通过这样的争辩会,幼儿获得了在众人面前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对于他们的自信心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一起分享争辩过程的快乐,分享自信胜利的快乐,分享竞争合作的快乐也是活动的又一个高潮。
五、重点难点分析
这次活动学习的重点是通过争辩,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幼儿完整讲述,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因此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然后再考虑自身的回答;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用“我认为,假如……就会……”的句式来讲述自身的观点。因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表达自身的观点是都是简单直接的,很少会运用这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来说话,因此势必会对他们的表达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这样的训练也是必需的,因此我将在活动中进行重点强调,当小朋友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会褒扬他说的正确;假如小朋友说的时候忘记或不会使用这样的句子,我会在复述时用上“假如……就会……”的句子,用来引导幼儿学习。在反驳环节的时候,我也会强调幼儿使用“我反对,假如……就会……”的句式来讲述自身的观点。学习用这样的句子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次活动的意义一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想法,缺乏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谢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浅谈如何协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中心幼儿园 徐晶
  摘要 小班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必需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段适应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比方哭、恐惧、紧张、缄默、恋物、喂食困难、拒食、食欲下降、入睡困难、惊醒说梦话、遗尿等。发生这些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对家长的高度依恋;环境变化,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心理防御机制以和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不同认识和引导方式等。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小朋友、预入园、延时分离、创设丰富的环境、开展有趣的活动等方式来协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关键词 小班幼儿 适应期
小班新入园幼儿入园后,会出现一段适应期,如何协助小班的幼儿度过这段适应期,是老师和家长一起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小班幼儿的不适应现象
  
  1.整天哭 这常表示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2.一阵一阵地哭 这表示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有家长来接小朋友,或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3.偶尔哭 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4.早晚接送时哭 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
  5.恐惧、紧张、缄默 这类幼儿通常表示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过失。
  6.恋物 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通常是玩具),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假如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
  7.喂食困难、拒食 这类幼儿经常表示特别激动,并拒绝吃任何东西。当老师把食物靠近他们时,他们常用吃过了,或回家吃等理由逃避,假如老师态度坚决,他们便会以哭泣、跳脚等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以和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8.食欲下降 这类幼儿常表示为在家吃得很多,但到了幼儿园就会吃的很少,没胃口吃,晚上一回家就会吃很多的东西。
  9.入睡困难 有些幼儿在家每天都有午睡习惯,但在幼儿园,每天入睡都很困难。
  10.惊醒、说梦话 这类幼儿通常愿意入睡,但经常会大声地说如:“我不要上幼儿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等,有时还会被自身惊醒。
  11.遗尿 有不少幼儿上幼儿园以后,午睡时经常尿床,有的甚至在游戏、活动时尿在身上。
  二、发生的原因
  1.对家长的高度依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便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家长或其它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了幼儿平安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曾有研究标明,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一旦与自身的亲人分离,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平安,从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并且幼儿对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分离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2.环境变化,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
  幼儿初入园,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平安的、自由的第一生活环境。在家庭生活这一生态环境中,幼儿逐渐形成了自身特定的地位,有其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基本上坚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但入园后,环境变化,幼儿原有的这种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一切对于小朋友来说都是陌生的,与自身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时,幼儿心理平安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发生紧张感、不适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反应。
  3.心理防御机制
入园前,幼儿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长负责,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来到幼儿园后,他们开始真正接触社会,也开始学习独立,幼儿必需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比方自身吃饭、穿衣、如厕等,这是一种挑战。面对压力,幼儿担心能否胜任,他需要成人,特别是母亲的支持和同情,以宣泄自身的消极情绪。
  4.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不同认识和引导方式
  (1)家长、教师对入园适应障碍的认识
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幼儿入园适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力争协助小朋友顺利度过适应关。但在对具体入园适应障碍分析上,二者看法不同:教师认为,让新入园幼儿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初步的自我料理是克服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首选方式;而家长们认为集体生活中要求幼儿遵守基本规则对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占首位,他们以切身体会感受到规则要求对小朋友形成的压力,小朋友入园抵触强烈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规定一定要和小朋友一起午睡”。
  (2)在入园适应引导方面
幼儿园在小朋友未正式入园之前就着手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哥哥姐姐带我一起玩”活动……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在幼儿入园初期就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等)来吸引幼儿,转移或减缓焦虑情绪,让幼儿喜欢新环境。大局部家长在幼儿未入园以前,就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入园初就鼓励或强制幼儿坚持来园,并自始至终关心幼儿入园适应情况。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筹划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个体差别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局部家长十分重视自身小朋友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身小朋友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越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
  三、如何协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
  1.熟悉小朋友
暑假对每个小朋友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小朋友的个性喜好,同时多和小朋友接触,叫小朋友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小朋友发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以缩短距离。在小朋友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和幼儿在家中的表示,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入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家出息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2.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小朋友和家长发出热情地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布置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参与。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小朋友与家长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与幼儿园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平安、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理平安基地”。
  3.延时分离
以往在幼儿早晨入园时,为了防止小朋友哭闹不休,经常会催促家长马上离开,或者是趁小朋友不注意时悄悄离去,但这种“强迫分离法”却往往适得其反,不只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从而给自身的工作也平添了不少的麻烦。如何才干防止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在家长与幼儿间运用“延时分离法”。入园后允许家长和小朋友在一起游戏,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自然地互相道别,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排解和疏导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减轻幼儿对入园的恐惧,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4.创设丰富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小朋友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乃至不同性别来创设。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联的、让幼儿感受到既熟悉又亲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勺子、炉子、蔬菜、娃娃等玩具;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一些溺爱的电动汽车、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以和能让幼儿爬爬、跳跳的运动器材等等,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5.开展有趣的活动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小朋友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例如,为了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娃娃城、滑梯、迷宫等),组织幼儿玩沙土等;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小朋友。这样小朋友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任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和时以肯定和褒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刘艳.采用“系统脱敏”技术,协助新生稳定情绪.早期教育.2002.6
  [2] 陈艳丝.巧辨哭声,合理引导.早期教育.2002.6
  [3] 朱冰.让小朋友快乐入园.2005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快乐生成,快乐活动
──记小班的一次“采草莓”活动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和属幼儿园 葛小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掌握时机,积极引导。后现代教育课程主张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奇异的想法,“古怪”的问题,童真的话语,童趣的故事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强烈的生成意识,有一双慧眼,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和时从中捕获教育信息,发挥生成课程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并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小班的一次采草莓活动就是这样开始的。
一、抓住契机,快乐生成
  又到了“草莓”上市的季节。今天小朋友吃的水果是草莓,面对着本学期第一次吃草莓,小朋友们都瞪大了好奇的、兴奋的眼睛。那一只只红红的、大大的草莓,在小朋友的眼里像一个个宠物,他们手不释卷,有的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品尝,有的用小舌头去舔,一点点吮吸着草莓那又酸又甜的汁液。
升升小朋友吃完了草莓,用小手捧着脑袋,撅着小嘴,一副考虑的模样,他在想什么呢?我好奇地盯着他看,升升见老师看他,便大声地问:“老师,草莓是长在哪儿的呢?”对呀,草莓是长在哪儿的?这个问题可从来也没有想过,大家只知道是从菜场、水果店里买来的,于是都惊讶了,他们希望从老师的口中得到正确答案。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看,草莓是长在哪儿的?”亮亮站起来十分肯定地说:“草莓是长在又高又大的树上的”。小朋友都同意亮亮的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反对,我也就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给小朋友们安排了一个任务,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诱因和动力,也是萌发兴趣的前提。“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是由小朋友的质疑引起的,小朋友们对草莓的兴趣也引起了我深深地考虑,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就是“生活化”,即从生活中选取课程内容,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的“温情”和“人文精神”。既然小朋友们对草莓这么感兴趣,而当前又正是草莓生长的旺季,郊区的草莓种植园也有让游客亲自进园采摘这一休闲娱乐服务项目,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一契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组织一次“亲子采草莓”的生成活动呢?于是,在园长地支持下,我们适时地制定春游活动方案,把春游的活动地点定为:郊区草莓种植园!
  二、了解童心,因势利导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才干,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小朋友,走进小朋友的心里,才干满足小朋友的发展需要。
为了搞好这次“采草莓”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小朋友们关于“草莓”究竟知道多少,还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在我宣布“春游采草莓”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话题是“你打算怎样采草莓?”青青说:“我让我爸爸爬到树上去摘草莓,摘到了往树下扔,我在树下用塑料袋等”。婧婧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摇树,把草莓摇下来”。欢欢说:“我让爸爸带一只钩子,用钩子去钩草莓”,开心说:“我让爸爸带一把锯子来,把树锯倒,然后我们就把草莓摘下来”。开心的话引来大家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不好,树被锯倒会死掉的。亮亮说:“草莓长熟了就会自身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可以在树下捡呀”。小朋友们情绪高昂,争着发表自身的意见,只有朵朵坐在自身的座位上,不敢发表自身的意见。我轻轻地问:“朵朵,你说说看”,朵朵声音低低地说:“我妈妈说,草莓是长在地上,可以用手去采。”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喊起来:“你妈妈说错了,草莓是长在树上的,苹果是长在树上的,梨子也是长在树上的,水果都是长在树上的”。小朋友们争论不休。为了不让朵朵感到有压力,我立即说:“也许朵朵说的是对的呢?”接着我提高了音量说:“草莓到底是长在哪儿的呢?可以怎样摘呢?这是一个秘密,后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秘密好吗?”
虽然谈话活动结束了,可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下午离园的时候,他们一见到爸爸(妈妈),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 ,你知道怎样采草莓吗?”可想而知,一场亲子的心灵碰撞又开始了……
好奇、质疑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啊!
三、快乐实践,融入其中
从幼儿童稚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朋友对“草莓”的认识仅局限于“果实”这一层面,而草莓的根、茎、叶,生长环境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小朋友来说始终是一个谜,采草莓活动能满足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他们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在感知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大自然的奥妙。
春游的这一天,小朋友们提着篮子,挎着篓子,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乘着“大巴”车来到郊区的草莓种植园。草莓种植园里,十几个种植大棚“一”字排开,占地十几亩,小朋友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都“哇” “哇”地发出感叹。
小朋友们跟随着家长跳进草莓大棚,只见大棚里,田垄上一棵棵草莓生机盎然,红红的、大大的草莓结满了枝头,原来草莓是长在地上的!丰收的果实是那样诱人,让人垂涎欲滴。小朋友们与家长一起精心的挑选又红又大的草莓采,小朋友们采得是那样的认真、仔细,每个家庭的篮子、篓子都装得满满的。
大家满载而归。回家的路上,提着篮子的大多是小朋友,任凭家长在身后苦口婆心地劝说,就是不轻易放下手中的篮子。我想,此时他们手里拎着的不只仅是草莓,还有他们参与活动的兴奋和秘密揭开后的喜悦。
在采草莓的活动即将结束时,种植园的叔叔送给小朋友们几棵草莓秧,他们当作宝贝似地把它们种在班级“自然角”的花盆里。每天的值日生来得早早的,第一个给草莓浇水,在小朋友们地照顾下,草莓秧上居然结出了绿绿的小草莓,每天都有小朋友在草莓旁边驻足、观察。看来,观察草莓的生长过程,给草莓浇水已成了小朋友们每天必修的课程。是呀!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品的需要更为强烈。”小朋友们融入了情感,运用多中感官参与的活动,是快乐的、幸福的、难忘的。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小朋友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摘草莓和种草莓的活动,正顺应了小朋友们的这一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新的课程观把儿童学习的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的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对于这样的课程,尤其是生成课程,儿童永远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只是课程的学习者,而且是课程的建构者。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对事业的爱,对小朋友的情,在生活世界里去开发和挖掘具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找到预成和生成的结合点,这是幼儿教育新课程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次的生成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实现观念改变行为,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还要学会善于用心倾听、用心观察每一个小朋友,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需要,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要有能力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和时发现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结合点,适时地组织相应的生成活动,这是我们幼儿教师专业生长的目标,也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关注小朋友的需要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 陈钰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前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一起促进幼儿健康生长。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承承是一位大班的小朋友,他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却喜欢向老师描述他的所见所闻,有较强的记忆力,喜欢与众不同,很有个性。
一、案例描述
事件发生:“老师,我上学期还没教小朋友们折飞机呢。”
时间:9月1日上午
开学的第一天,承承见到我的第一面,就向我说了这句话,当时,我的心一揪,忙说:“好,下午就请你教小朋友折飞机。”
没想到隔了一个暑假,小朋友还把“折飞机”的事记挂在心上。
历史回放:老师,我想教小朋友折我的麻鹰飞机。
时间:7月10日下午
中班学期的最后一天,承承兴致勃勃的告诉我,爸爸教他折了一种飞机,名叫“麻鹰飞机”。“老师,我想教小朋友折我的麻鹰飞机,好不好?”我微笑着答应了下午抽时间让他教小朋友们折飞机,但是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收尾的工作很多,下午一下子就过了,而我却把这事给忘了。
突起波澜:“承承,老师一定找时间让你教小朋友折你的麻鹰飞机!”
时间:9月2日
我决定让承承下午教小朋友折“麻鹰飞机”。可是,却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接到了紧急通知,下午将有大台风,小朋友都由家人接送回家。承承的心愿一拖再拖了,但老师已经把它记挂在心上。
晚上,我打电话到了承承的家,我向承承道了歉并许诺:“老师,一定让你教小朋友们折麻鹰飞机!”
事情的结束:“麻蝇飞机折好了!”
时间:9月3日早上
“小朋友,我们请承承小朋友为大家折麻鹰飞机吧!”我实现了自身的许诺。看着承承自信地教小朋友折飞机,看着承承举起手中的飞机,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麻鹰飞机终于折好了!”
二、案例分析
教师在此次事件中,能由开始忽视幼儿的需要,到和时弥补自身的过错,满足小朋友的要求,使得老师在小朋友面前不失信。从而也反映了教师意识到了小朋友的需要,并能在尊敬小朋友的角度,让小朋友展示自身。表示了教师在努力地使自身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正视并关注幼儿的需要,力求促进幼儿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三、反思
1.教师应关注并敏感地发觉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敏感地发觉幼儿的需要,和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麻鹰飞机”的事件开始,承承以满腔的热情,想得到展示的机会时,教师就没有和时关注和应答承承的积极性。虽然,在事隔一个暑假后,老师能注意到自身的失误,和时弥补了,但假如在一开始承承就能得到老师的积极支持,他的积极性,以和表示的欲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2.掌握教育契机,转变教育观念,关注我们身边的幼儿
幼儿是社会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小朋友的生理和心理水平不如成年人幼稚,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和成人丰富,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供认和尊重,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他们希望在集体中有自身的地位,他们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关注和赞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假如能掌握住教育的契机,关注到幼儿的需要,那我们的小朋友就有幸了,我们教师才尽责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3

一次尝试活动中的评价
上海市杨浦区民星幼稚园 沈丽萍
  一次尝试活动《物体的沉浮》中,幼儿尝试将不同的物体(蚕豆、绿豆、棉花、玻璃球等)放入水中,发现瓶中水高度的变化,同时我请幼儿进行记录他们的发现。当幼儿正聚精会神的做实验,记录时,我发现楠楠正一个劲地往瓶子里放绿豆,放着,还不时地朝四周望望,然后继续放。
  于是,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连忙用胳膊把记录纸捂住,并且把头狠狠的低下去。很明显,他知道自身“没有做记录”,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兰兰,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没有记录,就知道放绿豆。”楠楠听后,很不好意思的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当时,我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是呀!小朋友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他觉得很难堪!
  于是我装作很随意的说了一句:“楠楠正在发现绿豆的秘密,还没有结果呢!当然不能记录啦!”楠楠听我这么一说,捂着的手才慢慢地放开了,他看着瓶中已有的许多绿豆,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装了许多绿豆。”“你瞧,楠楠已经有发现了!”我趁机褒扬了他,并提示他:“装了那么多的绿豆,瓶子里的水怎么样了?假如放其他东西又会怎么样呢?”楠楠想了想,点了点头,又继续操作了起来。
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楠楠的记录纸上果然多出了许多,我会心的笑了。我想:正是因为给予他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他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自信。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既然要发挥出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发现自身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胜利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尝试活动,多鼓励,多褒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沛挖掘尝试过程中胜利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尝试的愿望,使每位幼儿有胜利的体验。
  评价中可以提出幼儿的缺乏,但即使发现幼儿表示中的错误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尝试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在力求维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技能的提高。幼儿尝试活动的评价活动是贯穿与尝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认为尝试活动评价应掌握好四个方面:
  一、确立评价对象与规范
  在进行幼儿尝试活动评价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界定评价的范围。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评价范围可扩大到所有幼儿,对某一个群体进行评价;小则可小到几个或某个幼儿,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价。然后,教师还需要确定本次活动评价的规范。目前虽然没有幼儿尝试能力的评价,但可以采取幼儿之间比较,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比较,个别幼儿同群体水平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群体与群体比较或者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进行评价。
  二、确定评价的内容
  评价幼儿尝试活动的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耐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尝试活动;对尝试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溺其中;还是对尝试活动踌躇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他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尝试活动的注意集中与耐久程度;观察其操作是自身独立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三、选择评价途径
  幼儿尝试活动评价途径多种多样:1.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这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刚参与尝试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是以教师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缺乏,态度要亲切。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商总结。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再者,幼儿分组操作,组长总结。在上述两种途径的基础上,随着尝试活动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加深,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在大班末期可逐步采取这种评价形式。
  四、注重拓宽评价的功能
  通过评价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予大多数幼儿以较大的关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评价,不只要发现幼儿尝试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以往教育的胜利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总之,我认为,幼儿尝试活动中的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行为健康永远是“胜利”的一方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门海燕
个案主人公
  鸣鸣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2002年2月出生,现在幼儿园读小班。鸣鸣思维活跃,动作灵敏,显得很聪明,身高力壮。鸣鸣的爸爸妈妈都是本地人。平时,多是妈妈带鸣鸣,他爸爸因为工作忙,与鸣鸣接触较少,因此对他要求不是很严。妈妈平日的教育溺爱更多,给他的都是满足,因此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鸣鸣稍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表示出某些异常,如:经常骂人、动手打人。在集体活动中,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只要一发生矛盾,鸣鸣就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他还经常欺负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自身感到很威风。经老师多次教育,他虽口头上答应,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会儿又犯了。鸣鸣脾气非常倔强,有时老师对他进行"冷处置",他就采用拉住老师的衣服,在地上打滚等手段进行反抗,情绪极为不稳定。
原因分析
  从鸣鸣这一个案来看,其攻击性心理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生理特征的影响。鸣鸣身高体壮、性格外向、好强、激动、精力充分,在同龄幼儿中处于优势地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对其攻击性行为仅仅有稍微影响而已。
  第二,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在鸣鸣的适应性发展课程《手拉手》做的情境选择中是否应该合作、分享、协助、谦让时,他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对是否可以推人、骂人,抢夺等行为回答是否定的,在日常活动中也能指出他人的不良行为,说明鸣鸣对在与人相处、对他人认可和接纳的行为方式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但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玩耍的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大打出手”,说明了鸣鸣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三,通过多次的家访,与鸣鸣家长交流,听取邻居、家人们的议论,我了解到,鸣鸣的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小朋友相处,情感交流甚少,教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也因工作和家务的繁重常让其独自和小朋友玩耍,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小朋友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小朋友与同伴交往中没能和时发现不良的行为举动给予阻止、批评。小朋友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而引起的自我维护性的反应,因妈妈的疏忽没有被阻止,没有获得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武力来维护自身。而认为“胜利”的体验比“躲避”的消极反应要开心得多,而并不知道自身的行为不正确。当这些行为不时反复后,进而养成一种习惯。
  第四,打斗画面的影响。鸣鸣非常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局面的片子,还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家长也不加约束、不加选择任其观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那些高频度、高转换的打斗画面极易吸引幼儿,幼儿还经常以打斗中获胜人物自居。当他以此自居时,他只在意自身的言行和影视中的人物一样厉害,而不会考虑这种厉害对他人的影响,结果就在无意之间造成了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第五,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宣泄压抑情绪。鸣鸣因其攻击性行为造成与同伴的关系非常糟糕,同伴们都躲避、排斥、远离他。个别家长也恐吓、怒斥他,老师也会因其伤害他人而流露出不悦。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孤寂、冷漠,为了他人的关注,干脆以抢夺他人的物品,让他人追逐等等“攻击性”行为寻求注意和他人的理睬。偶尔也因他人习惯的判断受到冤枉内心积累了愤恨,把一种对“权威”的不满与他人的不公发泄在弱小或非权威身上。
家长建议
  1.正视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活动,公平对待,正确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小朋友交流,鼓励小朋友良好的行为,尤其要教给小朋友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3.对小朋友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假如对他进行大声训斥,反而会正中下怀,起到强化作用,因而通过适当的惩办,对弱小的一方表示明显关心与同情,对攻击一方采取隔离措施或不予理睬,有一种特别敏感的效果。
干预过程
  1.第一阶段:在游戏活动中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出现在一起的游戏过程中的。而幼儿的道德知识肤浅,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获得的道德经验非常有限,而且主要是在游戏中与同伴、成人的交往活动中获得。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道德行为规则,不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游戏中,幼儿在认识和体验行为现象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心、谦让等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时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改正攻击性行为和不良习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知、情、意、行四方面结合去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发生效果:鸣鸣在做攻击性动作前,已经有些犹豫,有所顾忌。他开始认识到自身即将做的行为是不正确或不文明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不再是无缘无故的打人、骂人。
  2.第二阶段:粘贴游戏。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协助鸣鸣利用实物来控制自身的动作和行为。具体做法是:首先指导鸣鸣粘贴比较大的正方形,协助他学会控制自身的动作。鸣鸣一开始粘贴正方形时没有依照要求,满纸粘贴得上上下下,极不整齐,以至失去控制。此时,要提醒他不能太过兴奋,必要时还可手把手地教他,来约束他的动作,以使他平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鸣鸣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了,这时,我们再让他根据铅笔画好的轮廓进行粘贴。等到他也能较好地控制时,再把大正方形替换成小正方形。此时,随着难度的加大,鸣鸣遇到了困难,不太容易粘贴了,有了急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和时引导鼓励他,让他循序渐进地慢慢来,以此达到游戏的目的。
  发生效果:事实证明,这些矫正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辅导后,鸣鸣基本消除了无缘无故打人的行为,而且在发生矛盾后也会用语言来解决了,有时虽会有小脾气想要发泄,但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和时控制。
  3.第三阶段:角色替换法。协助和教育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身,完善自身,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等等来减除过分的心理压力。在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给他们宽容,给予充沛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努力发明良好的教育情境。
  发生效果:经过几周的努力,鸣鸣开始融入小朋友的游戏中,开始同其他的小朋友团结合作进行游戏,同小朋友们的关系融洽了很多。道德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不再无故打人、骂人。
下一步干预计划
  1.树立典范,提高小朋友对攻击性行为的考虑和再认识。
  2.协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跟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协助他人时,不要把它看作一件平常小事,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褒扬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要和时给予肯定与褒扬,并使其得到强化。
  3.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时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和育儿知识,经常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并有选择地指导幼儿收看电视节目和选择同伴。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小朋友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家长方面:指导家长为小朋友发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做家长的要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修养和认识,为小朋友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又不乏教育指导的家庭氛围。积极关注、了解小朋友的内心世界,注意并强化所希望的行为,消退不良行为。要积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大班社会活动:我喜欢的月饼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顾丽琴
[设计意图]中秋节快要到了,幼儿的点心是月饼,点心发到幼儿盘中时,小朋友就开始议论起来:“看,我的月饼是圆的,就像月亮。”“我的月饼是正方形的。”“我的月饼上有字婴幼儿。”“我的月饼上还有花纹呢!”……小朋友们在一起饶有兴趣地谈论着月饼。我想,小朋友们都看见过、品尝过月饼,可真正了解月饼的并不多,为了协助幼儿了解保守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和小朋友一起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外形特征和有关月饼的知识。
  2.了解月饼的制作工艺,乐意自身尝试制作月饼。
  3.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大家团聚一起品尝月饼的和美、喜悦之情。
活动过程:
  1.活动前联系好月饼制作食品店
  2.烤箱4只、制作月饼的相关资料若干
  3.各类月饼若干
  4.摄像机一台,组织幼儿收集各类月饼图片
  5.幼儿制作邀请书,邀请家长参与此活动
  活动一:欣赏、了解月饼
  1.展示幼儿各自带来的月饼,请幼儿仔细观察月饼
  提问:你看到的月饼是什么样子的?
  月饼上都有些什么?
  闻一闻,是什么味的?
  2.幼儿交流讨论: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月饼馅都有哪些?
  每年的什么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人们不只自身买月饼,为什么还买月饼送给自身的亲人?
  3.听录音:吃月饼的原由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保守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全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4.幼儿品尝月饼,放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体验大家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的幸福、快乐之情。
活动二:观赏月饼超市和月饼加工厂
  1.观赏月饼超市
  (1)幼儿先自由观赏,发现问题。
  (2)服务员介绍各类月饼,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3)观赏同时进行摄像。
  2.观赏月饼加工厂
  (1)请工人叔叔作向导,带领幼儿观赏加工车间,介绍月饼制作工序,
  (2)观赏同时进行摄像。
  3.观看录像,幼儿交流讨论。
  提问:超市里都有哪些月饼?
  你最喜欢什么月饼?为什么喜欢这种月饼?
  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
  4.教师和幼儿制作月饼图片展。
活动三:我和爸爸妈妈做月饼
  1.热烈欢迎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交流月饼制作过程。
  2.出示月饼制作图标:
  和面团→放月饼馅→用月饼模子制作月饼(鼓励手工制作)→放入烤箱烘烤
  3.幼儿尝试制作月饼,鼓励幼儿团结协商。
  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协助有困难的幼儿和时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制作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胜利的快乐。
  4.月饼品尝会
  (1)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这么多香喷喷的月饼,我们先来观赏一下各组的月饼,请每一组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月饼。
  (2)相互赠送月饼,品尝月饼,体验劳动给自身带来的快乐。
  (3)赠送月饼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品尝,分享快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幼儿英语童话剧
──拔萝卜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王英红 隋秀芬
角色:小兔Rabbit、小狗Dog、小猴Monkey、山羊Goat
characters: rabbit, dog, monkey, goat
画外音:小兔子肚子饿了,她想找些东西吃。找呀,找了半天。忽然发现小路边的地里长着一根萝卜。
(Rabbit is hungry,she wants to find some food. look for a moment, Suddenly, she find a radish in a filed beside the road.)
兔:啊,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我把它拔出来。
R:Oh, a radish! A big radish! I'll pull it out.
哎──嗨──呦!哎──嗨──呦!
Ai---Hay---Yo! Ai---Hay---Yo!
这萝卜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是小狗。我饿了。哦,兔小姐,你在干什么?
D: I'm a dog. I'm hungry. Oh, Miss rabbit, What are you doing?
兔:你好,狗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R:Hello, Mr. Dog.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帮你。咱们一起拔。
D: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Thank you .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猴走了过来)
猴:我是小猴。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M:I'm a monkey.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兔和狗:你好,猴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Hello, Mr. Monkey.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uy. We can't pull it out.
猴: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M: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和猴: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山羊走了过来)
羊:我是山羊。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G:I'm a goat.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狗、兔和猴:你好,山羊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Hello, Mr.Goat.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羊: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G: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狗,兔和猴: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M: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猴和羊:一,二,开始。哎—嗨---呦!这萝卜真大,这萝卜真重。哎—嗨—呦!我们必需使劲干。我们一定把它拔出来。
R,D,M&G:One, two, begin. Ai---Hay---Yo! The radish is big. The radish is heavy. Ai---Hay---Yo! We must work hard. We must pull it out.
兔,狗,猴和羊:哎—嗨—呦!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大萝卜!一个重萝卜。我们大家一起吃!
R,D,M&G:Ai---Hay---Yo! Ah, the radish is out! A big radish! A heavy radish! We'll eat it together.
(他们一起围着大萝卜唱歌,跳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改制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
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张春丽
益智区的活动是一种运用脑力来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需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游戏,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地表达,随同着操作,依赖着实物和形象。从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前者改变了认知结构,后者将改变了的认知结构得以巩固,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假如没有练习和巩固,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益智区的活动开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益智区的活动相对于其它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讲兴趣不是很高,尽管教师投放了多种益智的资料,但幼儿往往不感兴趣,选择这一区域的幼儿相对较少。在教研中,我们从分析资料上动身,认为资料的兴趣性是幼儿选择操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发展目标,充沛利用改制了的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可持续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点数对于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幼儿地点数数量和准确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智力游戏“喂娃娃”。刚开始,教师用大的可乐瓶和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做的不同的娃娃,提供了各种质地不同、形状不同、难易不同的“食物”如:饼干(海绵、米菠萝板、塑料),糖豆(胶粒、木珠、玻璃球)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喂娃娃,然后自身点数,幼儿的兴趣较高。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兴趣减弱,这时教师有不失时机的投放了一个沙漏(用两个小饮料瓶瓶口对接,里面装上小米)依照幼儿点数的量的大小(50以内)设置2分钟,沙漏的提供使幼儿发生了合作游戏的想法,2人以上进行游戏,幼儿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再一次引起了对资料的兴趣;操作中各自饶有兴趣地点数着自身的战果。同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教师根据幼儿的状态,又增加了游戏的内容──插红旗(用一块米菠萝板中间分割成红队和蓝队,用塑料小棒和红纸做了多面小红旗),并选择一个小裁判,当沙漏停止漏沙时,由裁判监督点数,谁喂的多,就在自身的一方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激起了幼儿点数的欲望和竞争的意识,持续了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二、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挑战性,可赋予幼儿一定的任务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班幼儿利他行为逐步建立,任务意识也在加强,同时乐于选择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进行尝试。那么,如何将资料投放的目的和它的教育价值物化在幼儿的行为上,激发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和乐于完成任务的欲望是值得教师考虑的。在幼儿学习序数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资料:用大小不同的纸盒分别做了2层、3层、4层的不同高度的小楼房,从废旧图书、图片上剪下多个小动物,分别在其背后写上几零几的数字样,塑封后做成动物纸偶,用三个柱形纸盒乘装,投放前,教师赋予幼儿任务意识:新楼房盖起来了,小动物们都选择了自身的新家,请小朋友们帮助,“帮小动物搬家”,一定要认真仔细,帮小动物找到自身的新家。入区的幼儿欣然接受任务,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教师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给与关注,以搬家公司经理的身份介入,看看小动物满意不满意来适时帮幼儿调整资料,降低和增加难度,以便让资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同时可延续幼儿对资料的兴趣。
三、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生动形象性,可引发幼儿与资料的积极互动
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互动、多变的事物以和与幼儿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对于中班的幼儿认识的兴趣更广了,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愿意尝试,因此资料的制作上应考虑到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幼儿智力目标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班排序目标。教师设置的资料内容是“穿门帘”,并添置了这样的资料:首先教师选择大型礼品盒,将盒盖(门)打开,在盒的顶端固定几根彩色的鞋带到盒的底端,用各种颜色的泡沫板剪成不同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吸管分成一段一段(柱体),木珠、彩珠各不相同的资料。开始,教师在每一根彩带的顶端出示一张排序小样,引导幼儿依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串连,并说出自身串连的规律,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帮幼儿建立排序的概念。幼儿对于这样生动、形象且生活化的资料手不释卷,于是教师又根据幼儿选择的兴趣,添加了相同的资料,但在排列的维度上适当的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需求。
四、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社会性,可促使幼儿从需求中选择资料
教师提供的玩具资料应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比较积极,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较为迫切,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也在不时提高。教师从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交往体验上动身,结合中班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读10以内数字),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交往战略的资料“小小记者证”。教师利用废旧纸板(衬衣垫板)为每一名幼儿制作了一个“记者证”,幼儿贴上自身喜欢的照片,并将年龄和联系电话(家长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由教师帮助标注在“记者证”上,另,教师选择餐巾纸大小的纸盒,在上面分别切割成两行(8位、11位)缝隙,并从废旧挂历纸上剪下许多0—9的数字,有的做成数字卡往缝隙里插,有的提供长方形的纸条将数字粘贴。幼儿可根据“小小记者证”上提供的通讯号码,按自身喜欢的方式把号码记录下来,在适宜的时候与同伴联系,一来可以验证记录的号码正确与否,二来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有了交往的需求,就有了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在挖掘益智区资料的兴趣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充沛感受到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挑战性、生动形象性和社会性,同时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资料的平安性,可操作性,使幼儿的智力游戏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更应对选择益智区的幼儿给与适时的关注和指导,使资料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幼儿乐于操作的兴趣中促进其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幼儿英语童话剧
──拔萝卜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王英红 隋秀芬
角色:小兔Rabbit、小狗Dog、小猴Monkey、山羊Goat
characters: rabbit, dog, monkey, goat
画外音:小兔子肚子饿了,她想找些东西吃。找呀,找了半天。忽然发现小路边的地里长着一根萝卜。
(Rabbit is hungry,she wants to find some food. look for a moment, Suddenly, she find a radish in a filed beside the road.)
兔:啊,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我把它拔出来。
R:Oh, a radish! A big radish! I'll pull it out.
哎──嗨──呦!哎──嗨──呦!
Ai---Hay---Yo! Ai---Hay---Yo!
这萝卜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是小狗。我饿了。哦,兔小姐,你在干什么?
D: I'm a dog. I'm hungry. Oh, Miss rabbit, What are you doing?
兔:你好,狗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拔不出来。
R:Hello, Mr. Dog.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I can't pull it out.
狗:我帮你。咱们一起拔。
D: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Thank you .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猴走了过来)
猴:我是小猴。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M:I'm a monkey.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兔和狗:你好,猴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Hello, Mr. Monkey.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uy. We can't pull it out.
猴: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M: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和狗: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和猴:一,二,开始!哎---嗨---呦!哎---嗨---呦!哦,这萝卜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One, two, begin! Ai---Hay---Yo! Ai---Hay---Yo! Oh, the radish i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小山羊走了过来)
羊:我是山羊。我饿了。哦,你们在干什么?
G:I'm a goat. I'm hungry. Oh, what are you doing?
狗、兔和猴:你好,山羊先生。一个萝卜,一个大萝卜。它太重了。我们拔不出来。
R,D&M:Hello, Mr.Goat. A radish. a big radish. It's too heavy. We can't pull it out.
羊:我帮你们。咱们一起拔。
G:I'll help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狗,兔和猴:谢谢你,咱们一起拔。
R,D&M:Thank you. Let's pull it together.
兔,狗,猴和羊:一,二,开始。哎—嗨---呦!这萝卜真大,这萝卜真重。哎—嗨—呦!我们必需使劲干。我们一定把它拔出来。
R,D,M&G:One, two, begin. Ai---Hay---Yo! The radish is big. The radish is heavy. Ai---Hay---Yo! We must work hard. We must pull it out.
兔,狗,猴和羊:哎—嗨—呦!啊,萝卜拔出来了!一个大萝卜!一个重萝卜。我们大家一起吃!
R,D,M&G:Ai---Hay---Yo! Ah, the radish is out! A big radish! A heavy radish! We'll eat it together.
(他们一起围着大萝卜唱歌,跳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改制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
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张春丽
益智区的活动是一种运用脑力来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需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游戏,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地表达,随同着操作,依赖着实物和形象。从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前者改变了认知结构,后者将改变了的认知结构得以巩固,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假如没有练习和巩固,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益智区的活动开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益智区的活动相对于其它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讲兴趣不是很高,尽管教师投放了多种益智的资料,但幼儿往往不感兴趣,选择这一区域的幼儿相对较少。在教研中,我们从分析资料上动身,认为资料的兴趣性是幼儿选择操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此,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发展目标,充沛利用改制了的废旧资料引发幼儿对益智区资料操作的兴趣。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可持续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点数对于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幼儿地点数数量和准确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智力游戏“喂娃娃”。刚开始,教师用大的可乐瓶和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做的不同的娃娃,提供了各种质地不同、形状不同、难易不同的“食物”如:饼干(海绵、米菠萝板、塑料),糖豆(胶粒、木珠、玻璃球)等,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喂娃娃,然后自身点数,幼儿的兴趣较高。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兴趣减弱,这时教师有不失时机的投放了一个沙漏(用两个小饮料瓶瓶口对接,里面装上小米)依照幼儿点数的量的大小(50以内)设置2分钟,沙漏的提供使幼儿发生了合作游戏的想法,2人以上进行游戏,幼儿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再一次引起了对资料的兴趣;操作中各自饶有兴趣地点数着自身的战果。同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教师根据幼儿的状态,又增加了游戏的内容──插红旗(用一块米菠萝板中间分割成红队和蓝队,用塑料小棒和红纸做了多面小红旗),并选择一个小裁判,当沙漏停止漏沙时,由裁判监督点数,谁喂的多,就在自身的一方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激起了幼儿点数的欲望和竞争的意识,持续了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二、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挑战性,可赋予幼儿一定的任务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班幼儿利他行为逐步建立,任务意识也在加强,同时乐于选择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物进行尝试。那么,如何将资料投放的目的和它的教育价值物化在幼儿的行为上,激发幼儿对资料选择的兴趣和乐于完成任务的欲望是值得教师考虑的。在幼儿学习序数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资料:用大小不同的纸盒分别做了2层、3层、4层的不同高度的小楼房,从废旧图书、图片上剪下多个小动物,分别在其背后写上几零几的数字样,塑封后做成动物纸偶,用三个柱形纸盒乘装,投放前,教师赋予幼儿任务意识:新楼房盖起来了,小动物们都选择了自身的新家,请小朋友们帮助,“帮小动物搬家”,一定要认真仔细,帮小动物找到自身的新家。入区的幼儿欣然接受任务,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教师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给与关注,以搬家公司经理的身份介入,看看小动物满意不满意来适时帮幼儿调整资料,降低和增加难度,以便让资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同时可延续幼儿对资料的兴趣。
三、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生动形象性,可引发幼儿与资料的积极互动
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互动、多变的事物以和与幼儿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对于中班的幼儿认识的兴趣更广了,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愿意尝试,因此资料的制作上应考虑到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幼儿智力目标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班排序目标。教师设置的资料内容是“穿门帘”,并添置了这样的资料:首先教师选择大型礼品盒,将盒盖(门)打开,在盒的顶端固定几根彩色的鞋带到盒的底端,用各种颜色的泡沫板剪成不同形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吸管分成一段一段(柱体),木珠、彩珠各不相同的资料。开始,教师在每一根彩带的顶端出示一张排序小样,引导幼儿依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串连,并说出自身串连的规律,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帮幼儿建立排序的概念。幼儿对于这样生动、形象且生活化的资料手不释卷,于是教师又根据幼儿选择的兴趣,添加了相同的资料,但在排列的维度上适当的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需求。
四、资料的提供应体现社会性,可促使幼儿从需求中选择资料
教师提供的玩具资料应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比较积极,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较为迫切,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也在不时提高。教师从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交往体验上动身,结合中班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读10以内数字),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交往战略的资料“小小记者证”。教师利用废旧纸板(衬衣垫板)为每一名幼儿制作了一个“记者证”,幼儿贴上自身喜欢的照片,并将年龄和联系电话(家长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由教师帮助标注在“记者证”上,另,教师选择餐巾纸大小的纸盒,在上面分别切割成两行(8位、11位)缝隙,并从废旧挂历纸上剪下许多0—9的数字,有的做成数字卡往缝隙里插,有的提供长方形的纸条将数字粘贴。幼儿可根据“小小记者证”上提供的通讯号码,按自身喜欢的方式把号码记录下来,在适宜的时候与同伴联系,一来可以验证记录的号码正确与否,二来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有了交往的需求,就有了对资料选择的兴趣。
在挖掘益智区资料的兴趣性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充沛感受到资料的提供应体现渐进性、挑战性、生动形象性和社会性,同时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资料的平安性,可操作性,使幼儿的智力游戏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更应对选择益智区的幼儿给与适时的关注和指导,使资料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幼儿乐于操作的兴趣中促进其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给他点“差事”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幼儿园 王英红 隋秀芬
我们幼儿园老师都知道小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皓皓,他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同时他调皮、好动、大错不犯,小错不时。不是去故意推打他人,就是摸、爬、滚、打样样上阵。上课自身不好好听,还要拖同伴“下水”。脾气倔强从不认错,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或以哭闹来威胁。老师的批评与苦口婆心的教育对他基本没有作用。给小四班带过课的老师都说带好这一个小朋友,比管理其他二十个小朋友还要困难。
让小草和鲜花享受同样的阳光,是老师的天职。对小朋友无计可施是老师的无能。针对小朋友的特殊情况,我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让他干点“差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差事”,让他找到了自信,有了表示的机会,找到了做好小朋友的感觉,使他在很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
不信,你看:区域活动开始了,皓皓会很自觉又很开心地忙着整理“小小汽车城”,准备开工。他有事情做了,就不会在等待的时间里去进行捣乱。而且,他还觉得协助老师做事是一件“光荣无比”的事情,“汽车城经理”这个美称给了他无限的自豪。
课间活动开始了,杨智皓马上进入图书区,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图书管理员,督察小朋友们的看书情况。活动结束后,他还会认真地摆放图书。试想:这些图书都挂在了他的名下,他还会随意破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老师”是给予皓皓的美名。早操时,请他在圈中当小老师,当然他就会像模像样地做好每一个动作了。老师讲故事时,请他和老师并排坐好当“小老师”,因为第二个讲故事的就是他,当然他就得认真地听才会讲。给他套上个“小老师”的光环,起到了看不见的约束作用。省了老师不少心,多了小朋友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教育是一份用心、用情的工作。尤其对那些“特殊的小朋友”更要讲求教育的艺术性,发掘每个小朋友的闪光点,慷慨地把赞美施于他们,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乖巧或顽劣,让他们感受老师公平的爱。让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自信,自立,奋发向上的健康品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小班综合活动:棒棒糖
新疆伊宁市农四师幼儿园 杨珊娜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依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2.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1)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2)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身说说用什么方法制作)
(3)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4)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身的面部和他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5)教师巡回指导。
3.给棒棒糖分类
(1)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2)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会跳舞的罐婴幼儿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
甘肃省兰州市陆军总医院安定分院幼儿园 黎兵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出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沛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绩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资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婴幼儿,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婴幼儿”尝试自身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示,在猜测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想、去考虑,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区分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发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和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婴幼儿──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婴幼儿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局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婴幼儿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婴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想罐婴幼儿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婴幼儿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一起跳舞)
三、结束局部:帮罐婴幼儿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响罐婴幼儿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玩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小朋友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小朋友不会为此而发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一起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婴幼儿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婴幼儿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缺乏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交叉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艺术活动:“吹”出一个小故事
湖北省军区幼儿园 陈瑛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发明,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示方式,分享他们发明的快乐。”“玩色”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活动方式鼓励他们大胆的发明、表示、想象、表达,正是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目的:
1.体验吹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相互渗透的美。
2.会选择多种颜色进行吹画。
3.能借助不规则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活动准备:
塑料吸管、各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玩游戏“吹泡泡”激发幼儿吹画的兴趣。
2.教学导语
建议教师这样说:“吸管能吹出这么多的美丽的肥皂泡,它能吹出画来吗?”
3.自主探索
幼儿先用塑料吸管蘸水粉颜料滴在白纸上,再用吸管吹,吹出不规则的形状。也可先在纸上滴满各种颜料再吹,吹时注意色彩的相互渗透。
4.想象添画
发挥想象,根据这些不规则的形象,添画一些想象的东西。
5.作品展示:
将作品展放在画板上,幼儿互相观赏,交流,把自身的想象编成简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是轻松、快乐的。小朋友们尽情地操作吸管、颜料这些他们喜爱的物品,五彩的颜料在纸上滚动,美丽的颜色相互渗透,带给小朋友们阵阵的欢呼和喜悦“老师,你看好漂亮的颜色呀﹗”“老师,你说这个形状象不象一个大象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由表示和发明的机会,所以小朋友们体验了自由表示和发明的快乐,激发了小朋友们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但是,在活动中出现的个体差别确是老师值得考虑的。有的小朋友画面颜色丰富、画面丰满,而有的幼儿不敢大胆表示,画面单调,以和最后的交流表达,小朋友们所表示出来的不同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老师考虑和改进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4

中班音乐游戏:小猴和熊
武汉大学幼儿园第四分园 瞿丽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表示其音乐形式。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和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猴和熊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区分)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身喜欢的小猴动作参与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发明的快乐。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活动形式,让小朋友初步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示的不同情绪。创编动作表示小猴机灵可爱的样子。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小朋友的相互学习,比方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保守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和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一起目的。这样,不只让小朋友有一种成绩感,还能鼓励其他小朋友去创新。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小朋友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打熊,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能达到。
本次的活动虽说比较胜利,但仍有一些缺乏之处,如:音乐课件播放时有些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小朋友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5

观察案例分析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幼儿园 顾勤
观察对象:小宇
性  别:男
观察地点:活动室门口
观察目的:根据幼儿的变化,师幼一起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
观察内容:
今天早上小宇来到幼儿园门口就躲有妈妈后面(平时能主动大声问好),不愿意跟老师问好。妈妈给换完鞋后又躲到妈妈身后,不愿意来到老师身边。我赶紧说:“小宇过来吧,让老师看看,今天怎么了?”他“哇”的一声哭了:“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要回家。”妈妈告诉我:“今天小宇不知道为什么,早上就不愿意来幼儿园,在家里就哭过了”。我说:”来吧,小宇,告诉老师你怎么了?”我从他妈妈手里将小宇抱过来,他妈妈就走了,我把小宇抱到水房,他还是不停的哭,不时地挣扎要找妈妈,我一下子看出来小宇为什么哭了,我就告诉他:“你听我说说,你为什么哭了,我知道。”怎么说也不行,他就是不听,还是那么倔,我立刻大声一个八度:“你先听我说,要是我说的不对你再哭行吗?”他一下子静下来了,我蹲下温和的对他说:“你是不是因为昨天你打皮皮,老师对你生气了,你才哭的?然后就不愿意来幼儿园了?”他看着我,一下子愣了两秒说:“是!”我又说:“老师批评你了没有?”
“没有”
“老师是生气了,但之前老师给你们讲道理了没有,自身的小手在没有经过小朋友同意时不乱碰他人。”
“说了!”
“那皮皮对你生气了吗?”
正好皮皮在旁边洗手,我让小宇问了一下,皮皮说:“我不疼了,我原谅你了!”小宇这才不哭,我说:“老师说对了吧,皮皮已经原谅你了,他爸爸也原谅你了,因为你是不小心的,老师都帮你跟他爸爸道歉了,你还哭吗?”
“不哭了”
“那你笑一个,亲我一个!”小宇果然像往常一样笑了,搂着我亲了一下。然后高兴地去洗手了,他吃饭的时候还坐在那看着我不时地笑一下。
分析:
接连两天小宇都会时不时伸手碰到小朋友,老师提醒和引导,全班小朋友和要友好同伴说都不听,可能在昨天老师一句“你怎么又这样啊?”刺伤了小朋友,但没有在全班面前刻意批评他,这也使一向倔强的他受伤了,所以他回家不敢对家人说,今天来园的时候以另一种理由找借口,说想妈妈,不想去幼儿园,教师能和时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协助幼儿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幼儿能够再次将老师当作自身的朋友,信任老师,“只要你自身知道错了,能够改正就还是好小朋友,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小朋友爱听,所以老师在处置小朋友事情之后将这个作为结尾。小朋友就不会有那么多顾虑了。
在那天之后,老师观察发现小宇不用手碰他人了,再也没有小朋友“告状”,没有小朋友家长向老师反映小宇的情况了。
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了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位幼儿教师胜利教育的技能。在不时总结经验教训中成绩自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23:05

让小朋友经历挫折
湖北省军区幼儿园 陈瑛
背景资料:
目前,我国的小朋友在长辈的溺爱下,家长的溺爱下,多数小朋友存在着依赖、敏感、不愿接受困难、不能接受批评的现状。离开家庭后就显得胆怯、委屈、惶恐。而幼儿期是小朋友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对小朋友良好的个性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只有让小朋友从小就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干使小朋友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晨晨小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生活中表示出胆怯、敏感和极强的依赖性。把她作为观察的对象,就是为了更好的分析这种现象,找到挫折教育的正确方法,使小朋友们都有应对困难的心理接受能力,从挫折中接受教育,从而能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观察目的:
培养小朋友的独立意识,让他们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有应对困难的心理接受能力。
观察对象:晨晨小朋友
观察时间:游戏时和入厕时
观察地点:活动室和洗手间
观察实录:
一、游戏活动时,晨晨小朋友活泼的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直往前跳,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上了,晨晨委屈的在地上“哇哇”直哭,老师大声鼓励他:“晨晨,快自身爬起来。”可他依然爬在地上哇哇大哭。后来,老师把他扶起来,他依然伤心了好久。
二、老师请小朋友们一一入厕,点到晨晨的时候,他慢吞吞的,老师说:“晨晨,你快点呀!你看别的小朋友那么快。”他居然停止了脚步啜泣起来,也不愿意入厕了,老师只好又轻言细语鼓励了好久,他才恬静下来。
观察分析: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往往发生沮丧、失意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失意沮丧、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别主要来自于一个人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
晨晨的一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家里仅有的一个小朋友,她被视为“珍宝”是家庭关注的中心人物,摆在了家庭生活的特殊位置上。一切为了小朋友,一切属于小朋友,一切由着小朋友,一切服从小朋友,一家人象众星捧月般的恭维着小朋友,在家里从来没有她不如意的时候,甚至没人和她大声说话,所以她吃不起苦,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发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指望在大人的宽慰和维护下度过这些小事,可是没有人能一辈子一帆风顺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各种挫折的打击。在家里家长或许可以维护到你的小朋友让他不受到挫折的打击,可小朋友终究是社会中的人,当她走向社会了,你还能成为他的维护伞吗?挫折正如胜利一样,是生命中必定具备的一局部。大剧作家萧伯纳曾经写到“胜利是经过许多次的大错之后才得到的”所以让我们教会小朋友去学会耐心、坚持和接受吧!
1996年,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向16350名小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时百分之九十七的小朋友选择“找家长和老师”而不是自身解决问题,这正是过分“甜蜜”的幼儿教育下的“涩果”。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意识的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小朋友的表示,让小朋友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小朋友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困难的心理接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长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
家长要正确树立自身在教育小朋友时所处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迁就和溺爱,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小朋友,又要注意培养小朋友的自立意识,发展小朋友的自立能力。家长必需明确,小朋友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生活,不可能总在家长的身边。没有自立意识和能力,不可能在社会上自由的生活,我们在照顾小朋友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鼓励小朋友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小朋友充沛的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干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小朋友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二、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小朋友经历挫折
家长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机会,让小朋友得到锻炼。比方:小朋友会走路了,就多让小朋友自身走;小朋友摔倒了,就让他自身爬起来;把爱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吃;让小朋友去暗的房间去拿东西;故意延迟接小朋友的时间,让小朋友学会等待;有了错误就直言批评;平时有意识的拒绝小朋友的一些要求等等。晨晨的妈妈对我说:“从小就不让他受一点委屈,摔到了就赶快扶起来,而且还哄着他,在哪摔到就怪哪的东西,导致她现在摔倒了,就哇哇大哭,等着他人来扶。”我想:假如让她摔到了自身爬起来,让她在多次的挫折中接受锻炼,那么情况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在这一方面一些外国家长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有一个8岁的小朋友参与夏令营活动,妈妈提醒他要带好必备的东西,但这个小朋友只记得带自身的玩具就动身了,结果小朋友在外面忍饥挨饿。而这位妈妈却说,有了这次经历,他下次就不会忘记了。当然家长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难度太大而使小朋友丧失信心,要和时鼓励小朋友进一步努力。
三、面对挫折,正确引导小朋友
正确引导小朋友对待挫折的态度,也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小朋友经历了挫折后,而没有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这样对小朋友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小朋友在经历挫折时,常会发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小朋友经历挫折的同时,家长应和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小朋友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协助小朋友分析受挫折的原因,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锻炼中造就自身坚强的性格,小朋友的能力也正是随着这些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
四、树立典范,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言行举止、将对小朋友发生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小朋友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俗话说“爱小朋友爱在心里”。生怕小朋友受到委屈,一咳嗽就住医院,碰到一点困难,家长比小朋友还着急。家长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到了小朋友,久而久之弄得小朋友也很敏感。稍微有一点小毛病,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点也不能忍受,稍不顺心就不如意。
要使小朋友对挫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家长自身要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也不要在小朋友面前表示出消极沮丧的样子,而是要以平和的语气,告诉小朋友并相互宽慰和鼓励。家长这种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小朋友很好的暗示,使小朋友自然而然的学会怎样坦然面对挫折,怎样勇敢面对未来。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