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
应该看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为突出的方面,还是表示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上。在大局部幼儿园教师尚不懂得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尚不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方法,尚不能掌握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时,他们就被要求“全体卧倒”,以“先进理念”为导向,改革甚至废弃以往的课程,创建和发展属于自身的课程和教育活动。
自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起始日起,改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了,虽说也有效果,但是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充溢了误区。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者,数以万计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课程的误区里“误打误撞”,“莽打莽撞”,消耗着能量和时间,有的甚至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
“观光者”与“流浪者”
有人将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第一线的教师分别比作为是“观光者”和“流浪者”,这两种人都是背着行囊旅行在途而居无定所的人,却是两种不同的人。
“观光者”以一种自由选择的心态而离家出行,发现外面的世界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他们拿着旅游线路图,图上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景点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他们在旅途上不时探索,不时发现,虽然辛苦,却自由而浪漫。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他们总在恰当的时候介绍一种理论,推出一种模式,阐发一种高论,为所建议的或所反对的东西做出某些阐释,发表某些评论,寻找某些理由,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因而是主动的。
“流浪者”则因各种缘由而弃家动身,他们被一种惯性和惰性牵拉着,没有方向和路标,在迷茫中漂泊,接受着旅途的冷漠;他们只能模仿着观光者,观光者发现什么,他们便以什么为路标,虽然顺风,却无奈而疲累。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他们照旧的做,不知道为什么行不通,他们照新的做,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被不时地告知该如何,被不时地指责不该如何,惯用的措施无效了,习惯的做法过时了,熟悉的规范没用了,只好被推着上了路,却不知向哪里去?
而今,已有少量的“流浪者”成为了“观光者”,但是,大局部“流浪者”依然只是“流浪者”,他们始终在“云里雾里”,依然不辨方向。他们中的大局部人整天埋头忙于干活,而有些活儿常是他们不会干的,或是不该干的;他们中亦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者,错觉让他们盲目地“自我欣赏”,“自娱自乐”。
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非常专业化的工作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幼儿园课程是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幼儿园教育实践常以幼儿园课程为轴心展开,幼儿教育改革也常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
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一系列同质的或异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某种方式组成某种幼儿园课程。每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具有自身的性质和价值取向,组成某一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性质的“总和”,决定着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
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只有在相当规模的资金投入、十分专业的人员参与、充沛的时间保证等条件下方有可能完成和完善。这是因为,幼儿园课程是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中介,而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又往往不可能只是某种或某几种纯理论的演绎。换言之,作为幼儿园课程主要基础的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各种流派,在理论上可以各持一执,相互对峙,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往往是应该相互妥协,相辅相成的。因此,有资格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者,不只需要熟悉并能灵活权衡和运用各种理论,而且还需要懂得幼儿园教育实践,能有效地解决幼儿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园课程既有处于高位的教育理念,又能使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能与幼儿园的生态情境相契合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即使是单个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需要能掌握住所设计的教育活动的价值,以和该教育活动在整个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并不是大局部幼儿园教师力所能和的工作。
以类似“群众运动”的方式,要求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去从事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一十分专业化的工作,这是不实际的,是不可能取得好结果的。
并非所有学者都有话语权
其实不只是大局部幼儿园教师并不容易掌握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即使是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也缺乏相关的背景和功力。
由于学习了学前教育有关的理论,学者们往往能更为理性地看待问题,更有高度地处置问题。但是,学前教育领域虽然很小,所涉和的理论门类却十分繁多,一个有造诣的学者根本无法门门融会,处处精通。换言之,一个有研究视野的学者,只会对自身有限的研究范围发表意见,论述自身的立场和观点,而不会以“统吃全局”的方式研究学问,甚至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人,否则就容易引发问题。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最多看到的现象之一,是发展心理学在许多场所下占据了重要的甚至是主导的话语地位,不少发展心理学家而不是课程专家编制和发展了幼儿园课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保守有关,也与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与幼儿园课程专家的思维方式不同,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以实证主义假设为基础,采用的是与背景分离的方法,或者至多只是将“背景”作为一种解释性的变量引入,将儿童和学前教育机构与具体的经验、日常生活、文化的复杂性、情景的重要性等相分离。事实上,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易变性、不确定和特殊性的特征,难以运用一些被简化了的、普遍的原则去判断教育实践的优劣;事实上,“我们根本不清楚我们为儿童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却总是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去寻找课程的来源。”“课程应该逾越儿童发展,因为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才是儿童应该知道的和教师应该教的。教师不只要跟随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还要选择那些应该培养的兴趣,并使儿童发生兴趣。”“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被用来分析课程,也许会有助于使教学活动次序化,使儿童获得对世界的有意义的理解。”(斯波代克,2007)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中,由发展心理学家为主编制和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往往会出现与上述内容有关的问题。
一般而言,学者们对学前教育的理解较为深刻,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们的见解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一定能行得通,能行之有效。这不只是因为理论与实践之间历来就存在着“沟壑”,有时甚至是难以逾越的“沟壑”,而且也经常是因为学者们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知之甚少。当然,有各种不同视野和立场的学者,对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发表自身的见解,会发明“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会有益于人们对问题的深入考虑和认识。
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并非所有的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都有话语权,甚至并非所有的从事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的学者都有话语权。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是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学者们要获得这方面的话语权,必需深入学习课程理论,必需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地到实践第一线去,去尝试,去交流,去感悟,去反思,去修正,将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曾经历过的误区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行程中,“观光者”和“流浪者”以不同的心态和行动,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曾一起经历过了许许多多的误区:
由于将某种或某些理论看成是“先进理念”,不少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和设计教育活动时将这些源于西方的理论作为课程和活动的理论支撑。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并非不可为,只是由于这样做的人大都并不那么理解这些理论,也不太清楚这些理论与我国的政治、文化之间存在多大的切合度,结果是,这种单向的理论到实践的演绎要么几近完全走样,要么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
由于强调儿童发展,儿童的发展水平成为了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将儿童发展与教学等同了起来,导致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失却了政治、文化的优先性,导致了将儿童发展看成是教育结果的逻辑混乱,也导致了对教师有效教学的否定或贬低。
由于强调儿童发展,幼儿园自由游戏和活动区角受到了极大关注。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并非不可行,只是由于这样做的人大都并没有解脱“教师发起活动”的想法和做法,由是,在幼儿园内,儿童游戏演变成为了“游戏儿童”,活动区角的活动也成为了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例。
由于强调儿童全面的发展,要求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都应有三维目标。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三维目标的设定是就整个课程而言的,而非每个单一的教育活动都必需有三维目标。由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哪怕是高结构的活动都被要求设置三维目标,结果,这些与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目标形同虚设,成为了无法操作的摆设,根本起不到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反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却了方向。
……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行程中,“观光者”和“流浪者”在经历了诸多误区以后,心态是不同的,“观光者”虽然已有倦意,却依然兴致勃勃,而“流浪者”却已身心疲惫,希望找到归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