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题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意义
194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也告诉我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是保证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之上,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因而我们对幼儿的健康是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去理解,重视幼儿开朗、乐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对环境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而保守的体育运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忽视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强调预设性运动,缺乏根据幼儿兴趣、经验和需要发生生成性运动;对运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局限于现成的一些运动器械,缺乏对自然、社区和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对幼儿运动“管”得太死,缺乏针对幼儿内在心理需要、兴趣而进行的引导,限制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等。
因此,幼儿园体育运动改革的关键是重视幼儿自身的体育兴趣和内在的体育心理需要,引发幼儿自主运动,作为教师必需针对幼儿心理需要、兴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即指能提供幼儿发生运动兴趣,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同时教师要采用适宜的引导、关注、支持、引发每个幼儿通过身体运动,获得体质、智力、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很多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幼儿园体育运动的研究,建构起了不少符合国情、顺应时代的幼儿体育理论框架。如:“以体育促进幼儿体质、智力、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快乐素质主义学前体育理论”和“建构游戏性幼儿体育理论设想”以和上海冰厂田幼儿园的“幼儿园区域体育运动课程”。这些理论框架也对教师的指导战略、物质、精神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幼儿体育运动中心理需要和引导战略目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课题就是从体育运动中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入手,并针对幼儿心理需要进行指导方面的深入研究。了解幼儿的多方面心理需要,寻求更合理、适宜的指导方法,在兴趣指引的前提下,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体验运动乐趣,同时促进幼儿体质、智力、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体育运动中,幼儿是真正的主体,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运动氛围,激发内部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去。
2、科学性原则
幼儿的各方面生理机能还很不完善,正处于一个不时发展的阶段。因此,在体育运动的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实施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系统地设计、合理有效地安排。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内容、资料与幼儿在运动中生成的新需要相互交融,不时变换和发展的观念。在幼儿运动过程中,通过增加难度、创设新内容、改变方式,以和鼓励幼儿运用已有运动经验去探索、创新等途径,是一个不时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4、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一方面是指开展体育运动统摄下的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指资源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都加以运用,并有机地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激发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发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5、生成性原则
教师要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预成运动与生成运动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运动面纵深发展。
(二)具体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四、研究效果:
幼儿体育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早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外自由活动、区域体育运动等等。但不论是在哪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中,我们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珍惜幼儿好玩好动的情感,以启发引导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协商、并和幼儿一起分享胜利的体验。
研究中我们通过多角度的观察,了解到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需求,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需求,因为这是我们对小朋友在活动中进行引导的基础和前提。
(一)体育运动中幼儿的心理需求
1、尊重和理解的心理需求
在体育运动中幼儿是一个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是发现和发明的主体。在幼儿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幼儿必需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才干体现个主动参与、积极发明的精神。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相信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跳一跳后摘到 “果子”。只要我们相信、和多鼓励幼儿,与他们共享运动尝试过程与结果的乐趣,幼儿的能力就会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显现出来。同时作为“发展中的人”,在幼儿尝试过程出现困难时,他们也有权利得到教师的协商,从而真正体验到友爱、关心、合作、沟通和理解,获得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2、宽松、自由心理氛围的需求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对话者,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活动气氛,给幼儿心理上的支持,发明良好又宽松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心理上获得平安感、自由感,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发明。在幼儿体育运动中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给幼儿以心理上的平安感和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尝试和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在幼儿失败时,教师要理解和鼓励幼儿,从而营造有平安感的活动氛围。
3、获得胜利体验的心理需求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体育运动活动有着天然的兴趣。小朋友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以各种各样的动作和运动方式与实际世界进行的“交往”中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运动经验和能力。在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中经历自身的渴望被满足的感觉,一种征服感,一种令幼儿满意的经验。幼儿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主要归因于幼儿自身在活动中和在教师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应以运动的幼儿和幼儿的运动为动身点和基础,满足幼儿的愿望,协商他们获得胜利的体验。
例如在一次玩“高空平衡竹梯”活动时,徐××小朋友,由于自身的平衡水平,几次都是走到了一半,就掉下来了,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走的那么好,他们觉得挺“没面子”的,退却了下来,可眼神中流露着万般羡慕的神情。这时我告诉他:“假如你这样走不行,你可以试试伸平双臂,放大胆子,慢慢来!假如这样还不行的话,你也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在我的鼓励下,徐××伸平双臂,一点一点地向终点走去,在快走掉一大半的地方,他的双脚开始摇晃起来,只见他双手扶着,手脚并用爬向了终点。在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而满意的微笑。我相信这时的他一定充分体验到了胜利的愉悦。
4、良好师幼关系的心理需求
在所有的活动中师幼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在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新奇、刺激、具有趣味,能让幼儿尽情地发泄他们的精力和运动欲望,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开心、快乐、好玩,这也是体育运动的实质所在。而在活动中师幼关系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乐趣。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 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幼儿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心理氛围。在活动中幼儿很欢迎教师以愉快的情绪参与活动,在行为上表示出对他们的重视。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在于教师和幼儿的心智在一起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从而发生智慧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鸣和行动的支持。总之,幼儿所需要的不是由上而下的“倾泻”,而是阳光雨露般的温暖和滋润。
5、新鲜感和多变性的心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小朋友的兴趣总是在不时的变化和转移的。他们会对玩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发生厌烦感,总是对一些新出现的或奇特的体育运动内容感到特别的兴奋,希望尝试和加入。这也就是我们的体育运动资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转换,以和为什么“一物多玩”会那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的原因。
(二)幼儿体育运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战略
1、做幼儿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调动者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和倾向,它是指向活动的直接性动机,或内在动机。它直接推动着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在体育运动更要求幼儿能积极地建设性的参与,因此我要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体育运动内容,幼儿具有选择的自由,幼儿之间的差异得到尊重,容易形故意理上的平安感和自由感,这是激发幼儿进行自主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前提条件;并使得幼儿之间,幼儿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如在平衡区,提供了高低不等的平衡木与不用轻重、不同种类的手持物,幼儿可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在相应的平衡木上走动,并可在具有一定平衡能力的基础上依据游戏情节选择不同的手持物,或拎或背或抬或担的走过平衡木,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运动,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来表示,每个幼儿都获得胜利的体验,这就是激发兴趣的动力。
(1)幼儿体育运动的资料、内容应设计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兴趣。像小班幼儿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颜色鲜艳、体积中等(如玩五彩的弹性球、玩塑料软管)、还有动物形象(袋鼠妈妈的大口袋、小兔找家等)的活动,小朋友一看到活动的资料、一听到游戏的情节,他们积极参与的愿望一下子就能被调动起来。
(2)遵循幼儿好动、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天性,多为幼儿提供带有挑战性的尝试。像中班探索性体育运动《运海洋球》,就是请幼儿在不用双手的前提下用身体来运海洋球,让幼儿发现原来身体上除了手,还有很多地方也能运东西。之后,又请幼儿尝试运多个球,比比谁用身体的各个局部运的球最多,让幼儿始终处在一个不时挑战自我的状态中。
注重渗透在体育环境中的隐性指导
(3)充分发挥图示图标和角色图标的指导作用
在幼儿体育运动中图示图标可以用来指示幼儿活动的内容、规则、方法、人员数量的控制、游戏情节发展的提示等。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颜色鲜艳、幼儿常见的、具体形象的图示标志在幼儿活动时对幼儿进行隐性的指导,以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和提醒,并减少幼儿之间来自环境的矛盾和抵触,有利于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
比如大型玩具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有时晚上下了一场雨,第二天其它都能玩,就是滑滑梯处会积水,尽管老师不时提醒,可是好多小朋友玩的一高兴就忘记了,从滑滑梯上一滑下去,总是一屁股的水。于是我们在滑滑梯处挂上一个正反面都有的红色的“停止开放”图示,幼儿一看就明白了,教师也能防止烦琐的提醒,而把注意力放到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引导上来了。好多的小朋友都喜欢挑战自我,他们喜欢倒爬滑滑梯,觉得这样特别的刺激和有趣,但是,在同一滑滑梯上有的小朋友在从上滑下来,有的小朋友从下面爬上去,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情,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后我们决定可以从上往下滑的地方挂上一个由上至下的图标,可以倒爬的地方挂上一个由下至上的图标。这样,大家就一目了然,更防止了意外伤害的出现。
另外在其他的一些体育运动中我们也充分利用了图标的作用,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玩的方法和玩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和图示图标的理解能力。
(2)角色标志的指导作用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角色标志可以用来协商幼儿增强角色意识,更好地进行角色间的分工和互动,促进活动的发展。如在男小朋友最爱的踢足球活动中,给足球队员和守门员系上分别代表红队和绿队的编绳,这样小朋友们就时刻明确了自身是哪个队的队员,不会把球踢到对方的球门里去了,而裁判也能更清楚的看清场上队员的情况了。
(3)加强观察、关注个别差异,注重启发、引导
教师的任务是支持者,引导者,环境的提供者。在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架者”和提携者,当然这种支架和提携首先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或此时幼儿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教师要能够对已经发生了的问题通过建议、提示和局部介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加速和推动幼儿的活动进程。维果斯基提出的“鹰架教学”的概念和战略就是对其观点和意义的生动解释和演绎。在有效的“鹰架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随机地、巧妙而隐藏地使用问题情境中可利用的资源,和时捕捉幼儿将要跨出一步的微妙时刻给予适时提携、引发、支持幼儿自身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