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4-9 01:11:08
|
只看该作者
二、加强实际操作的有效性,注重调节学生的心理
1、抓好课堂的教学,组织学生寻找规律,把老师的理解化为学生的能力。
(1)以“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在复习辨析病句时,展示精心选取的病句例子,让学生分析判断句子的病因,说明病句的表现及特点,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
(2)以“解决问题,寻找规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效果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传授,更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主动运用。”因此,我们要把“解决问题,寻找规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同时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当学生明确病句的表现及特点后,我们可以设置练习,把老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寻找、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这些方法的形成由学生来判断归纳,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解题方法。
(3)精选精练,训练得当
①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性和时代性,与中考试题接轨。
②练习设计适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
精选同一类型同一能力点的题型让学生熟悉、操练,即先分类练习,每一种类型,每一个考点都要反复练习。重视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总结的方法去实践,继而形成细致、严密的思维习惯,达到训练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信心。然后增加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③练习量适当,注重讲评。
2、抓好课后的落实,加强对语言的敏感度
(1)增强应考意识,不断修正完善解题方法
命题中,命题者往往故意回避练习中常见的典型病例,或者利用典型病例,编制一些特例,设置一些陷阱来迷惑考生。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