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整合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主题活动课程是整合课程中比较普通的一种实践形式,幼儿数学教育因此面临比较尴尬的处境。2001年公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局部,基本上摧毁了幼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纲要》和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生了困惑:幼儿园到底要不要进行数学活动?怎样将数学活动整合到主题活动中?面对困惑,有些教师把幼儿数学教育丢到一边,或是随心所欲地安排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还美其名曰“生活中的数学”。如何解决主题活动整合性与数学活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我园教师进行了考虑和探索。
(一)在主题活动背影下要不要数学活动——从《纲要》的研读中确立数学活动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
1.《纲要》将以往单列的数学学科纳入科学教育领域,这从根本上转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幼儿的数学学习从保守单一领域的知识接受性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和整合学习。主题活动所探究的事物肯定包括数学方面的内容,幼儿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纲要》中有关数学教育的目标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强调了生活环境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幼儿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里,早上几时上幼儿园(时间),吃多少点心(量),玩什么样的玩具(形),排队做操(序列),等等。因此,将数学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将相应的数学内容自然地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能使幼儿数学教育具有更为丰富的源泉和内涵。
3.《纲要》中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发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它弱化了幼儿学习具体数学知识的要求,突出了对幼儿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由内在经验引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与主题教育强调的活动要基于幼儿自身的直接经验和兴趣、要与幼儿生活相融合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在主题活动背影下要不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系统性——从目标入手寻找数学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它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相对于零散、随机的活动而言,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是有优势的,因此教师要心中有“序”,明确哪些是幼儿必备的数经验,并在具体的主题活动中灵活地把它们转化为适当的教育目标。
1.用数学教育目标来平衡主题活动内容
数学教育目标涉和逻辑、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方面,假如教师对这些目标有个总体认识,就会自觉地平衡各方面的内容,把数学目标与主题活动联系起来,捕捉一日生活中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例如,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幼儿数与形的学习,而忽视幼儿量与逻辑方面的学习,这样很可能导致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全面。教师应综合考虑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在数学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内容,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这些内容整合到相应的主题活动中。例如,同样是分类,不同年龄班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幼儿能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中班幼儿能按“类”和“序”的概念给物体按数目分类和排序,大班幼儿要了解类和子类的关系、整体包括局部的关系。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各年龄班分类活动的具体内容,再伺机整合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
2.力求使数学活动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相融合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数学活动虽然在主题活动的大目标下,但仍能通过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的融合体现其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价值。如,大班“新年快乐”的主题活动的目标为:①用多种方式庆祝新年。②感受新年来临的欢乐气氛,体验快乐的情感。考虑到新年来临时,小朋友们最希望收到各种各样的新年礼物,因此我们设计、组织了数学活动“新年礼物——复习6的加减”,把学习加减融人到制作礼物、送礼物的游戏中。我们将该数学活动的目标定为:①结合6的加减运算,按自身喜欢的方式制作礼物和赠送礼物。②体验庆祝新年的快乐。
(三)怎样将数学教育整合到主题活动中——从内容和形式入手寻找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
一方面,由于数学与幼儿的生活以和其他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内容和形式入手,寻找它们的联结点,将数学融入以其他领域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中。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特有的学科体系,数学知识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有些内容很难整合到以其他领域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中。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以数学内容为主体的主题活动。
1.将数学教育融入以其他领域内容为核心的主题活动
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纵向坐标,分析该主题中所涵盖的数学因素,找出数学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将相关的数学内容融人该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和数学区角活动。
(1)组织专门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一个主题活动背景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往往很多,我们在分析这些内容之后,提炼出该主题下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最有价值的数学内容,设计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如,在小班下学期“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对主题活动的分析,认为可能涵盖的数学因素有以下几点:从认识自身和家人的关系中感知数量;通过探究家中的事物和现象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形,进行归类、排序、统计;在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的热爱之情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在做礼物、送礼物过程中学习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等。由于幼儿当时已能进行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我们便结合“去做客”的游戏情景设计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请到我家来做客——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量的物体”,学习要点是: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量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在主题环境创设中适当融入数学教育内容。除了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组织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外,我们还根据主题目标,将适合幼儿自主操作的一些活动内容融人主题环境之中,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自主建构数学经验。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我的家”“我长大了”“小朋友的话”专栏。在“我的家”环境创设中,我们布置了住宅小区,并在“高楼”上贴上幼儿家庭成员的相片,让幼儿数数自身住在几层楼、家里有几口人,并在相应的位置贴上自身家的门牌号。幼儿还可以数数自身的好朋友住在几层楼,比一比谁家住得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学习掌握了点数的能力,获得了比较高低的经验,既丰富了数学教育资源,又使主题更深入。
(3)在数学区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吻合的操作资料。教师在数学区投放资料时既可遵循数学学科自身的序列,又可追随主题活动的变化,为主题服务。如,在小班 “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数学区投放了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和盖子,食品和日常用品的实物卡片(每份1~5个),家庭成员画像,还有幼儿自制的礼物盒和糖果、点心、玩具、小花等,小朋友们可依照操作资料的种类、长短、大小进行比较、分类、匹配、排序、点数。
2.有意识地设计、组织以数学内容为主体的主题活动
数学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熟悉的实际生活,主要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设计数学主题活动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在这一主题中幼儿可以或需要通过哪些活动获得所要学习的数学经验?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可以怎么整合?把数、量、形、时空方面的知识点用一个主题统一起来,防止了将数学内容整合到其他主题活动中条块分割的状况,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得系统、集中。例如,在大班“我和我的数字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数字在哪里”“倒数的数字”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特殊的数字”“设计电话号码”是让幼儿体验数字和人们的关系,知道与自身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开超市”“统计价格”“卖水果”,是让幼儿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我们还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了涵盖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创编数数歌”,美术活动“数字像什么”,等等。小朋友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了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了数字的作用,并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字。
总之,只要教师心中有“序”,加强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机联系,那么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活动就会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表示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