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3-16 20:04
标题: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陈爱莲
这是第四次上《记》了,虽然爱极了鲁迅的写作风格,但要能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却是毫无办法,就像这次,再次上,也依然不满意,鲁迅的犀利、内心的纠结,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真的是难以做到。
我在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鲁迅文章的难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时代背景的隔膜。鲁迅的文章针对性很强,它往往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某件事,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政治或其他的社会现象。这些事件或现象在文章中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稳中的有些话是含沙射影,暗指当时的某些人或事。这些知识虽说文中没有,但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编者往往都在注释中加议提示与介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醒学生要重视注释。二是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给以更详尽的介绍。尤其是引用当时不同的名人对该事件的评价,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读鲁迅文章的积极性,况且还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切地领会到作者这样说的妙处所在。
第二,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以扶助与指导。鲁迅的文章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否则理解的难度就更大,连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深刻含义就无从谈起了。我重点指导学生训练了阅读时首先要把握思路,然后要理顺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除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让学生自读文章,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很少超出课后替所要求的那几句。我就抓住学生发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着力强化了要把文句放到文段中,把文段放到全篇中。强调了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要清楚它从何而来又往何方而去。
然后注重对学生阅读感受与阅读经验的总结与强化。在总结读文章规律的过程中强化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的正确理解,强化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正确认识。有了前面的手把手的教授与示范,又加上后边的总结与提炼,我相信学生对鲁迅文章阅读的恐惧会有所改观。
话虽如此说,但我还是以为,这些指导难以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作品终究是血性的是人性的,需要丰富阅历,饱满的热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