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看《西游记》的孩子幼儿家长教育实例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3-13 17:48
标题: 看《西游记》的孩子幼儿家长教育实例
看《西游记》的孩子幼儿家长教育实例
  每逢过年,孩子去外婆家,湖北小镇,美食满街,热闹喜庆。于是五岁零二月的吴子兮,我没怎么好好陪他看过烟花听过爆竹。孩子不在身边,就翻看老电影,难得空闲几天。一路沿着英国导演看,希区柯克《电话谋杀案》,莱德利·斯科特《天国王朝》,安东尼·明哥拉《英国病人》,斯蒂文·戴德利《朗读者》,前后二十多部,够一年时间来反刍。
  正月初五,子兮和妈妈回家,笑嘻嘻说:“爸爸,我看了《熊出没熊心归来》,很好看!”我特想带他看《功夫熊猫3》,无奈影院清一色3D排片,完全不顾小宝宝需求。于是在家看《西游记》动画连续剧,每天两集的节奏,看到“三打白骨精”就寒假结束了,还说:“白骨精就是美女画皮”,妈妈忍俊不禁。《西游记》最大好处在于故事,在于给吴子兮看热闹,其他都随意,六小龄童周星驰或动画皆可,经典的意思就是经得起恶搞。
  《西游记》明刊本不题撰人,至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始以为丘处机作,后吴玉搢据明天启《淮安府志》及小说中的淮安方言推断作者为吴承恩。二十年代初鲁迅据历代《淮安府志》及钱大昕、纪昀、丁晏、吴玉搢等的记载,确定吴承恩为《西游记》的最后加工者,胡适、郑振铎支持此说,但非定论,俞平伯、陈寅恪、章培恒皆反对,我们这代人学识浅薄,也就看看热闹。鲁迅最早提出孙悟空与《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有渊源关系,胡适则认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这两者后来分别被称作“国货”说与“进口”说。“进口”说占优势,陈寅恪、林培志等也持此说。反正一笔糊涂账,在当代出现大量戏说西游,是符合西游本色的,本来就是添油加醋一路走来!说正宗,维正统,皆至死亡,东方学的魅力在于兼容并包,在于“无”。只是今人无力再靠文字的力量改编西游,我们靠技术手段(如影像)大话西游。
  记得吴子兮二三岁时给他背唐诗,听着听着,王维律诗杜牧绝句孩子也能唱个二三十首,如今到忘光了,不打紧的东西,本只当有事没事的闲聊,孩子鹦鹉学舌,喊爸喊妈分外清晰,不至口吃也就够了。也许孩子以后的学习也止于此,科学家艺术家那是侥幸的万里中一,大可不必当真。吴子兮二三岁时朗朗上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只是懵懂时期的言说喜悦与冲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无涉情与诗。今天他能清楚的告诉我童年的快乐,忘记了王维与杜牧也无关紧要,学习不该是成艺后的荣耀,更该是这个过程本身的愉悦。
  孩子放学,我老问他在校学习了什么,真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十有八九都说忘了,我和妻子也没那个才情学识来教导他,妈妈只是尽心尽力做好饭菜给他吃,爸爸只是半痴半疯嬉笑怒骂陪他玩。同龄孩子大都开始兴趣班了,音乐美术英语奥数,考级的考级,拿证的拿证,子兮大概是输在起跑线上了,该是父母的错!
  陪孩子看很多电影,前两年偏向迪斯尼英语片,我记得自己入学前看《小兵张嘎》,周围清一色无锡土话,但“嘎子”看着看着,也就熟悉北方口音的普通话了,可见看电视是能学语言的。现在超多双语学校,还有一心送国外学语言,其实多陪孩子看看原版迪斯尼梦工厂,兴许英语也就熟悉了,说不出口,却能听懂,一如无锡方言。于是故意教孩子说无锡土话,方言也如英语,对他们这一代都成了第二语言,统一的疆域该有统一的言语,上周看新闻说香港电视台有把字幕打成简体的,导致港人全面指责,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不能轻易撕开。我看着无锡孩子说不出吴侬软语,就像港人在电视看到简体中文,皆属悲哀,无可奈何花落去,不见相识燕归来!
  今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跟吴子兮说:“在学校学的东西,回家后要跟爸爸妈妈分享哦,不然爸爸妈妈会越来越笨的!”孩子“嗯”了一声,估计回家又没心没肺的忘了,任由爸妈一天比一天的愚笨。我看着他走进校门,看着他排队等待老师测量体温,子兮回头,招手,我也招手,五岁的孩子了,我忽然心里不舍的犹如他还是那个刚满月抱在怀里的娃娃!

金马幼儿园东房桥分园中(1)班家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