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师的实践性格》的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3-3 20:17
标题: 《教师的实践性格》的读后感
《教师的实践性格》的读后感
                              新都小学     羊克东

早在十年前,一场中日青少年的野营生存较量是以中方青少年的惨败而告终的。于是高傲的日本人曾经扬言:中国的下一代人将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对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反思,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反思,反思是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学生收获有多少……要反思要思考的很多,在没有看《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之前,有许多问题,我虽然也会一闪而过,但不会有太多的深思,觉得似乎就应该如此,但在看了书之后,往往就会引起我的共鸣。把我潜意识里的想法都唤醒,呼之欲出了。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反思呢?
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也是我们教育反思的主阵地。
二、认真对待自己的经历 经历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对教师尤为重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独自摸索而不愿意去请教别人,但是有些技艺摸索练习远不如让技艺精深者直接指正、帮助。比如学习吹横笛,一次直接指导要胜过自己一个月的摸索。
三、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一对应的主体。教师可以学生为镜子来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课上得究竟如何,传统上是由教育专家、领导、听课教师评定。他们固然不乏理论高度,但课毕竟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对一节课的成败更有发言权。所以最权威的评判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才是教学价值、教师价值的最终体现者。在教师所面临的所有教育教学任务中,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是最棘手、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和理解问题,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
四、以同事为镜反思自己 教师在独立反思的基础上,需要与同事、特别是有经验的同事进行沟通,与专职教研人员、教育专家对话。这样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自己反思的偏差。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 多多观摩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课,以旁观者的身份为课堂实例来“会诊”、反思,会受到启示,甚至突发灵感,这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师之间要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搭建一个互助平台,交流信息,合作备课,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聚在一起分析处理出现的问题,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也可以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日志,在交流中批判反思。 当我们承受教学问题的困扰时,向同事谈论我们遇到的问题,邀请同事走进课堂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最后,因为只有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反思性”的专业品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促进新课程改革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他自己没有想清楚,今天你教他,明天他就忘了,回到老路上去了。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头脑来指挥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用别人的头脑来指挥自己的双手,我们只能启发他思考,促进他思考,给他点拨,给他引领,但是路还是要他自己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能是教师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素质的反映,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必须使教学观念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一致,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善于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