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记录习惯 提升科学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0:3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培养记录习惯 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上,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以备讨论、分析之用。但多数教师似乎更乐于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实验操作上,实验记录往往成为一种“附属品”或者“摆设”。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40分钟的科学课堂几乎没有实验记录,学生实验完毕直接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尚未记录完整就被老师打断起来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拿到实验记录后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 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设计:有些老师认为某些实验很简单,而且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贴近,即使不做实验,学生也能理解,实验记录就更没有必要了;有些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人为压缩了留给学生实验记录的时间;有的老师设计的实验记录不够合理,学生看不懂其意图,或是实验记录中涉及的内容过多,导致学生无法记录。其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缺乏必要的、耐心的、有效的指导。 长期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对实验记录愈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均衡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实验记录的设计、记录方法的指导、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发掘学生的自主潜能等方面入手。 一、设计合理的实验记录,让学生能够记录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开展实验记录,教师在设计实验记录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及认知发展水平,遵循目标明确、简单易行、自主能动的原则。 1、遵循目标明确原则。明确的目标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获得预期的成果,它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基础。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往往不止一个,为达到既定目标,教师必须提出指向明确的记录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重点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录,确保记录实效。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让学生观察小草的根并记录,三年级的学生对小草的一切都感兴趣,关注点往往分散到小草的全身。对此,教师设计的实验记录一定要指向明确,让学生明确要观察的是什么,要记录的是什么,确保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2、遵循简单易行原则。记录只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为了整个探究的顺利进行,记录应力求简单易行。所谓简单易行,就是结构单纯,容易理解、记录或处理。当学生拿到实验记录后,无需教师太多的指导就能自行开展记录活动,科学探究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研究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教师适宜采用折线统计图的记录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拉力与伸长长度之间的关系。 3、遵循自主能动原则。受教材限制,教师在实验记录设计时往往会仅限于达成教材规定的要求,但学生在实际的讨论交流过程中,关注点会超出教材涉及的内容。这些突破教材限制的内容,往往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实验记录上留一小块“自留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金属》一课,让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选用何种金属制成,并说说选择的理由。教材中仅出示了平底锅、饮料易拉罐、首饰三样物品,但生活中用金属制作的物品远不止这些。这时教师设计的实验记录就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列举更多生活中的金属物品,加深理解金属的性质、用途及性价比之间的联系。 二、教给恰当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善于记录 学生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经常会习得一些简单的记录方法,但这些迁移到科学记录中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特征,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图形到文字,逐步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让学生的记录“有章可循”。 1、图形描绘法。这种记录方法特别适用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象思维远胜过抽象思维。加之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图形描绘的方法进行记录,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学生文字表达概括能力差的缺点,同时又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一课中研“究水的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喷射”水的实验后,直接画出三个高度的水流喷射的距离,而不必用过多的言语来描述。 2、文字描述法。对学生而言,用言语或文字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是比较擅长的。但在实际的描述性记录中,学生常常会碰到文字不会书写,或者需要用大段的文字进行描述,缺乏一定的概括性。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变化的转折点,运用准确的文字描述,学会精炼概括的记录。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学生用瓶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探究空气中有什么。学生在进行记录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表述更加准确精炼:蜡烛“慢慢”熄灭,瓶子内水位“迅速上升”到一定高度,再“慢慢”上升,最后“停”在某一高度。这样的描述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更加集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细小现象。 3、表格记录法。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及本质有更清晰的认知,往往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进行采集,以备分析所用。在涉及到具体数量变化的时候,仅凭语言的描述往往词不达意。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将观测到的一个个数据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等实验结束后进行系统分析,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一课,让学生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就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可能影响载重汽车运动快慢的拉力大小、车子重量、桌面平滑程度等因素,分次进行统计记录,最终得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结论。 4、图表统计法。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当认知一个事物的连续变化规律时,仅凭数据的显示,学生很难直观理解,由此造成对事物认知不够清晰。此时教师教会学生采用图表统计法,指导学生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用统计图的方式直观反映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0:38:05 | 只看该作者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吸热和散热》一课,让学生对比水和油的吸热、散热性能,在让学生记录完水和油每分钟温度的同时,在折线统计图上标出温度(点),最后连成温度变化曲线,一虚一实两条曲线可以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水和油的吸热散热性能,抽象的数字转变成了形象的图表,对学生视觉及记忆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5、图文结合法。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有些现象仅凭文字表述或图画描绘难以全面展示事物特征,这是受文字和图画本身的局限性所致。此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录的方法,让学生对事物的表现进行图形描绘,对事物的变化进行文字阐述,双管齐下完成对事物更全面的记录。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让学生观察蚂蚁,为让学生对蚂蚁有更清晰全面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蚂蚁的外形,并对身体的各部分进行简要的描述。 三、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坚持记录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实验记录相比实验操作枯燥得多,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记录热情真的很难。虽然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一定的记录方法,但在实际中学生还是缺乏记录的动力。怎样激发学生持久的记录热情?教师不妨运用好评价这根指挥棒,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从人人记录、轮流记录、评比激励、展览引领等途径激起学生持久记录的热情,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1、人人记录,即每个学生无条件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记录。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为让他们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人人进行实验记录,并适时对他们的记录行为进行指导,对记录单进行评阅,及时发现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错误的记录行为,让他们逐步掌握记录的技巧。同时,学生的记录应当作为期末测评的一项内容,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这样学生对记录就不敢“怠慢”了。 2、轮流记录,即小组成员轮流负责实验记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记录技能后,教师不必硬性规定每个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进行记录,只要确保每个小组在每个实验活动中有一份有效的实验记录即可。此时,小组成员可以按照座位顺序轮流进行记录,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操作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上。 3、评比激励,即运用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坚持记录。评比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可以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记录中。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在班内、年级组内开展实验记录评比活动,通过教师范例引评、同伴交叉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评比的过程中学习他人记录的优点,发现自己记录的不足,指导自己今后的记录活动。 4、展览引领,即通过优秀记录引领学生高效记录。教师可以定期搜集优秀的实验记录,整理后展览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借鉴他人所长,以此激励自己今后用心记录,不断提高记录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录技能。 四、尝试自主的实验设计,让学生爱上记录 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时,往往对事物的兴趣度会明显降低。尤其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记录能力,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想法。此时,教师可以成为“伯乐”,给予学生自由驰骋的时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记载。这样学生所得的记录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框定的范围,而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等大胆进行尝试。 1、依托已有经验设计实验记录。在同一单元中,研究的内容大体是相似的,因此很多实验虽然内容不同但步骤相似,记录方式也近乎雷同。此时,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前期实验的经验设计本次的实验记录。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冷热与温度》一课中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实验和《吸热和散热》一课中的“对比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对液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做《冷热与温度》一课中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实验时就可以做足“功夫”,在记录的过程中强调以下几点:0分钟记录没有加热前的温度,每隔相同时间进行记录,记录完成后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统计图。随后在做《吸热和散热》一课“对比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冷热与温度》一课中探究热水降温规律的实验时是怎样进行记录的,然后出示之前的实验记录表,让学生模仿制订本次的实验记录。 2、结合兴趣点设计实验记录。对于有些实验,并不需要严谨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多样发现,此时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非要得出统一的结论,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实验记录的设计。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一课,让学生观察树叶。由于学生对树叶的兴趣点不同,不同的学生对树叶的关注点可能会落在外形、颜色、大小、厚薄、光滑度等多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观察记录,最后进行全班汇总,获得对树叶更丰富而全面的认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记录习惯的养成看似细小却举重若轻,看似简单却非一蹴而就,长期训练方能真正服务于“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积行为成习惯,积习惯成素养,早期的科学教育必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