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格调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7 20:33
标题:
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格调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格调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自有其格调。好的政治课堂,应致力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加重视学生见识、视野的拓展,提升文化意蕴和人文素养,合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辨性以及构建民主开放互通的传播形式,以切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及教学双方对于课堂的效益与审美期待。
关键词:格调 价值导向 见识 文化意蕴 思辨性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同时,课堂的功能又不仅仅止于传播知识。好的课堂,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良好的情感与心性的培育。简言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必须在学识和教养都予以用心着力的。就目前的政治课堂而言,我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其格调。
格调高致的政治课堂,需要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符合教学双方对于课堂的效益和审美期待,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达成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由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着眼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提高政治课堂的格调,即是要致力于创设这样一种政治课堂:课堂教学及其具备的美学特质能够鼓励、吸引学生参与,进而获得知识与教养的长进,并有创造性的发挥。下文我将结合高中政治课堂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格调的若干举措。
一.政治课堂教学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思想政治课堂之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决不能存在丧失正确立场的所谓“客观知识”。在平时的课堂观察中,不乏有这样例子:过分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度,夸大其民主性、科学性;时政热点(尤其是国际时事)解读中倾向于西方的话语体系,甚至直接选择他们的价值判断。目前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往往都是打着“科学”、“客观”、“普世”的旗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如果我们的政治老师在课堂上不加甄别,反而认同所谓的“客观多元”“普世正义”,或许课堂是“丰富”了,老师也“博学”了,但是至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政治是非模糊了,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政治老师,在涉及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事件和观点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缺乏清晰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的政治课堂必然是没有格调的不合格的政治课堂。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我们政治教师,应该时刻引领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看待社会,这当然不是说要去刻意文饰这个世界的不足,但底线是政治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偏激和怨尤引领学生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阳光下的花朵,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
二.政治课堂要传授知识,更要培育见识。知识,其侧重点在于对于某一事物本身的认识,而见识,它是一个人站在全局的高度,联系相关各方,对事物的作出的看法和态度。政治课堂必须要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基础。但是政治课堂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而是应更进一步,通过知识的传播培育和拓展学生的见识。举例而言,高一《经济生活》中提到“赤字”这个概念,你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叫赤字,财政赤字是怎么形成的,这都属于知识的层面。但当你引导学生经过学习和思考,懂得了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全面而具体地分析赤字的不同作用及影响,这便上升到了见识的层面。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见识的培养,更加符合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要求,也更契合政治学科教学的本意——因为政治学科本来就是经世济用的学科。
政治课堂要增进、拓展学生的见识,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以辩证的思维和综合权衡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以孤立地、固执地、执着于个人感受和厉害得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为了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尽可能围绕知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相关信息;3.授课过程中更多地体现辩证思维,更多地运用归纳、演绎等方式;4.课堂上的分析评述紧紧联系国计民生和个人修养,等等。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1-17 20:33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文化意蕴和人文情怀。政治学科是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质的人文学科,但是如果政治课堂上只剩下意识形态的教条式宣讲,那无疑是最没有文化最不具备人文情怀的,自然,这样的政治课堂缺乏品位和格调,当然也就难言优质高效了。
我曾以宋词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同属豪放一脉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三词都慷慨豪迈,这是普遍性。而苏词虽起于“大江东去”之雄壮,“人生如梦”、“多情”之句却难掩文人特有的无奈及善感,是一种文人之豪;岳词《满江红》气势一路激越,金戈铁马,读来自觉有雄兵百万,是一个成功统帅有血无泪的宣言,是一种军人之豪;而辛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曾是义军的辛弃疾透出壮志难酬的情怀,是一种忧国忧民的侠客之豪。三人各具特色,这就是特殊性。我希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既能理解所学的政治学科专业知识,也可对相关的文史知识有更多的认识,从而使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切实的抓手。
文化自有其雅致的力量。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精神不是仅仅依靠灌输、引领就能达成的,而是一个自我心灵觉悟、人性境界提升的内在生长和文化熏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在课堂上随机生成,它需要政治教师基于整体文化的宏观视野,构建知行统一的体悟平台,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来达成。所以,政治课堂不可闭门造车,画地为牢,就政治而政治的照本宣科将降低政治学科本身的魅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应融合文、史、哲于一体,政治教师也可藉此在学生面前展现政治的博大和自身的精深,使学生心灵折服并产生学习的冲动,从而优化课堂,提升效率。
四.政治课堂应合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辨性。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辩证逻辑思维日趋发展。政治课堂也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力。所谓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具体来说,思辨力包括分析能力、辩证看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人过分强调政治学科的知识记忆,加上传统上存在的“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式,使得政治课堂的思辨性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反映,政治课堂上讲的都是确定的东西,不需要思考,所以味同嚼蜡,昏昏欲睡。
最美的课堂,在于激发思维以及思维间的碰撞。政治课堂要提高品质与格调,教师应该诱使学生往自己思维的池塘中不断地扔下石块,并乐于欣赏自己思维的波纹。在教授高一《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目前几乎家家都装防盗窗,试用消费反作用这一知识来解读。学生稍作思索便能够得出答案——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等。这个时候我又追问了一句:对于“防盗窗经济”,可不可以有其他的认识啊(甚至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经过引导以及讨论交流,得出的结论涉及增进就业、“防盗窗经济”的质量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社会道德与信任危机等等多个方面,连他们自己都惊讶于思维过程的专注投入及思维成果的丰富。
要提升政治课堂的思辨性,有几个要素必不可少:1.教师要精心设问,设问对于学生而言既要具有思维挑战性,又不过于繁难高远,最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2.教师要善于设置诱导学生思考的情景,并搭建思考甚至讨论的平台;3.教师要鼓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之间的交流甚至交锋(下文重点阐述);4.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引领、组织、点评活跃起来的课堂思维。
五.政治课堂要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组织与传播形式。在旧式课堂中,教师占据支配地位,学生是被动的,信息传播也是教师→学生单向进行的。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课堂,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具备形式美感,缺乏格调,当然谈不上高效。有格调的政治课堂,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平等,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及可以转换的。我们都要承认这样的事实:一是学生是有创见的;二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接受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所以,师生对话、生生合作探究等方式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传播者的政治教师,自然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及信息,并同时负起政治道德教化的职责,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政治课堂要提升格调,仅有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所谓师生交流,也决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同时也是学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观点的评判者、提出者以及传播者。课堂氛围是和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的,也是可以相互平等交流、相互倾听的,至于课堂形式,也是合作的、开放的。政治课堂,要让一切有益的知识、观点以及思维方式充分地展示并交流激荡,这无疑有助于教学相长。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民主化的体现和要求,而民主,本身既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其课堂实践,又合乎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
政治课堂教学格调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治教师从教育教学理念、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规划设计以及具体组织课堂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予以努力。我们每一个身在课堂的政治教师,完全可以将实践当作最好的探索,促成政治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