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19:05
标题: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一节胜利的好课,是从新课开始的。研究标明,假如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唤起同学注意,安宁同学情绪,激起同学兴趣,使同学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胜利了一半。我们知道,新课开始,同学大多精力分散,心神不集中。对此,除了通过神情暗示、动作提示外,可融组织教学于新课导入之中,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同学实际,精心设计导语,以发挥导语“集中注意、激发兴趣、突现目标”等多重功能。
描述情境,引发兴趣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同学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创设矛盾,促其探究
由于同学知识积累有限,认识理解能力欠缺,他们对某些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往往与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别。对此,新课导入可有机联系,合理运用,创设矛盾,引发疑问,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如:《在仙台》一课教师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鲁迅吗?谁能介绍他的有关情况?
生:我知道,他是绍兴人,在三年级我们学过《三味书屋》,课文中介绍了他小时候读书的情况,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珍惜时间人。
生:我从课外书中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生:我从课外书上知道,鲁迅是对敌斗争的勇士,他用他犀利的笔与敌人斗争。
师: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但是你们听说过鲁迅学医的故事吗?(同学茫然)课文《在仙台》写的就是他为什么学医,以和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过。(介绍鲁迅学医的原因和他弃医从文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在仙台跟藤野先生学医的。
同学虽然对鲁迅并不陌生,但对鲁迅学医以和放弃学医,走文学救国之路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诸如此类,教者充沛运用同学知识上的缺陷,通过矛盾的创设,使同学发生疑问,从而为引导阅读探究奠定了基础。
剖析课题,明确目标
有不少课文,题目对课文内容和思路进行了暗示,这类课文,新课导入可引导分析课题,揣测内容和思路,以使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如《草船借箭》这样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同学读题)谁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草船去向他人借箭。
师:哟,草船真神奇啊,它竟然能向他人借箭呢?
生:不是,用草船向他人借箭。
师:对了,由课题你想想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呢?
生:课文可能写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如何借箭,结果怎样。
师:是啊,谁用草船借箭呢?向谁借箭呢?为什么要借箭呢?是怎样借箭的呢?结果怎样呢?这是我们阅读这篇课文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这样根据课文题目引导设问,教者适当提取梳理,使阅读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确定了课堂学习的方向。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