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18:05
标题:
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实验背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是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发生的一种驱使同学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是求得课堂高效率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同学良好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水声淙淙的清澈小溪。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的“激趣”。“激趣”即激发同学的兴趣,它不同于简单的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沛利用好教材、同学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005年6月,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州级骨干教师易红的主持下,开展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引导同学自主学习”(简称“激趣导学”)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在我校进行四年多以来,我们语文课题组30位研究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教材中、从生活中等渠道挖掘“趣味点”。在课前活动、课中训练、课外活动等环节上,找到“趣味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目标
1、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战略地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逐渐增强。
2、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同学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在习作中写自身的感受、写对人和事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7月)。在全校开展主讲研究课、示范课活动。我们第一轮组织学校的崔昌玉、刘红云、谭明翠、陆卫、王虹、肖开旭、谭俊等十多位骨干教师展示阅读、作文教学课堂风采。整个课题组教师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摸索总结出了语文激趣导学的初步模式:
1、导语感染式。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图片辅助式。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
3、音乐熏陶式。在课前或者课中播放优美的旋律,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渲染情境。
4、质疑探究式。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转换成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形式,引导同学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导学效果。
5、情境体验式。让同学上台分角色朗读,扮角色演讲,按角色扮演课本剧等,充沛体验“角色”在特定的场所下的感受。
此外,还摸索出了用朗读、竞赛、故事诱导、以练促讲、播放影视片段、演示直观教具等等激趣导学方式。使语文课堂充溢生机和活力。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向东进、欧阳淑萍、何新宇、柳艳、龚月梅、向娟、曾凡玲、聂东明等十多位教师展示阅读、作文、语文综合活动课堂教学课例。观课后紧接着进行议课活动,随着献课教师的说课,观课教师的讨论发言活动的一步步开展,老师们更加明白了语文激趣导学的一些战略和方法。
(一)故事导入,诱发兴趣
写字课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小同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同学练字,假如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机械重复点、横、竖、钩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同学就会感到厌倦,为了调节同学的学习情趣,低年级语文教师向秀敏很有方法:她经常引用典故,激发同学写字的兴趣。向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讲“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说王献之每天坚持临写,几年后,院中十八口清水缸都变成了墨池。同学们都说王献之了不起,他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还说要学习他,好好练字,将来也成书法家。这样一激,同学练起字来就格外卖力,在这种气氛中跟同学讲解书写方法、笔画知识效果明显提高。
在阅读课堂上,崔昌玉老师总是以一些中外名人故事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她在教学毛泽东的《咏梅》时,课前给同学们讲述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爱学习、心胸宽广、乐观豁达的超人品质,讲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了解。介绍南宋词人陆游《咏梅》的写作背景和词人的有关情况: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实际,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倒霉遭遇的缩影。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咏梅》时,就比较轻松的理解了诗词的含义。体会到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样就能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句子中,品味到毛主席赞扬梅是报春的使者,春来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深刻的寓意,还能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范。这样,很好的激发了同学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二)场景导入,激发热情
谭明翠老师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时,根据一年级同学的特点,她选取了一首旋律活泼明快,内容和教材十分贴近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新课,轻松的引导同学进入明媚的春天景象,并且让这首音乐贯穿整堂课,时而作为活动背景音乐,时而作为活动主旋律,主次分明地发挥了这首歌曲在课堂中的激趣作用。
刘红云主讲习作课《漫话寒假生活》时,采取用寒假生活场景——“小朋友们堆雪人”、“吃团年饭”、“拜年”、“滑雪车”等图片激趣的方法,将同学们收集的假期生活图片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打开同学思路,先让同学口述,再将口述内容写下来,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打开同学们的思路,把同学们引入快乐的寒假生活中去,激起同学们对寒假生活的表达欲望。
崔昌玉老师在教学《学写活动局面》的习作时,就是先组织同学进行“扳手劲”竞赛,再指导同学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竞赛局面,表达出场上运动员、场外观众和拉拉队员的各种表示。同学们高兴的参与活动,积极地表达自身的观察所得,没有“写作文”的压力,很轻松地掌握了“写活动局面”必需要做到场内场外气氛呼应,先描述景物再描述人物,“点”、“面”结合等要点。
(三)从学具入手——激发同学的参与情感
老师们都记忆犹新,一次,崔昌玉老师在指导习作训练《我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时,利用一个小盒子作教具,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感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把用黄色绸缎盖住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放在讲台上。再揭开黄布,出现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盒子。
生:眼睛睁得更大了,表情中写满问号,等待着与众不同的事发生。
师:小心的轻轻摇动盒子又放回原处,示意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说:“小朋友们,盒子里有一个老师最喜欢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
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这节课,崔老师顺应小朋友们好奇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同学复苏各种知觉,在尽情参与学习活动后获得独特的自我感受,并且自由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自然而然接受了观察的训练。并通过“能看”的诱惑激发同学大胆的展示自身的效果,不只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还培养了同学观察、表达的能力,养成了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观察表示的情感态度。
谭俊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夸家乡》时,就设计了“介绍家乡的风景”、“介绍家乡的物产”、“介绍家乡的人物”等活动,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巴东土特产,在课堂上展示,还热情的要他人品尝。同学们在整个课堂上充溢学习的激情,充溢表达的欲望。
(四)以读为本,诱发兴趣
陆卫老师执教《葡萄沟》一课,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做到了老课新上。陆老师利用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课堂上使用儿童化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走下讲台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让同学们有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她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很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首先让同学从电子地图上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鲁番的位置,再用一串串紫微微、水灵灵的葡萄画面,用新疆老乡亲切和谐的画面来调动同学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她很好的引导同学进行“读”的活动,读出自身的情感,读出美美的滋味。
王虹执教《白杨》时,就引导同学运用多种方式反复读课文,在默读中思索“白杨”的品质,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升华作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情感。
(五)以课件为辅,调动感官刺激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中具有景物美、情感美、文字美等特点。教师假如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天网资源来上课,会让同学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情趣达到最高。可以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宏观的、微观的世界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再通过多媒体再现于教室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利用网上资源逾越了时空束缚,逾越了视听的极限,真是应有尽有,奇妙无穷。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条件。像《桂林山水》、《我的战友邱少云》、《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研究中,我们组的研究教师尽量在网上浏览不少资料,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中华世纪坛》这篇短文时,同学由于没有感性认识,无法透彻理解“世纪坛”的方位和特点,我便当用网上资源,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群鸟学艺》这样的童话时,我也是利用课件把笼统的知识变具体,把远离我们生活的东西变得形象化,使同学学习语文犹如观看故事片、动画片一样轻松愉快……
网上资源能吸引同学注意力是它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能具体逼真地将知识的信息传送给同学。从我们的语文学科讲,文章中精粹的语言,能使同学回味无穷,终生受益。惟妙惟肖的描述让同学发生一种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而课件中声情并茂,七彩流动的画面,能使同学如临其境,效果更佳。课件中色彩斑斓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播放…… 使同学在课堂上好像沉溺在一种优美的旋律中,这样的课堂,能加深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篇章的记忆。在这样的情景中,同学的思维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学习效果会更好。
例如三年级课文《翠鸟》写的非常美,但由于同学们没有见到过这种鸟,对翠鸟的外形特征、捕鱼动作理解有困难,但是利用了网上资源,难点便迎刃而解。邓崇香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很好的利用资源,学习效果很好。课件中优美的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鸟鸣声,让同学身心融入文中描绘的动态美之中。这样能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六)让同学参与筹划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2009年4月29日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五个班300多名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别举行了别具一格的“劳动恳谈会”。一来,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二来,完成北师大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其实,这次活动,从头至尾都是同学筹划的。
半个多月前,同学们学习了北师大语文教材“劳动”主题单元的课文。受课文启发,同学回家后就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和的家务劳动,还收集大量的劳动图片等资料,做成了生动的演示文稿,而且还细致地调查家里一年的劳动效果,记录家长辛勤劳动的一天,邀请家长到学校为大家上劳动教育课。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准备了诗歌朗诵、舞蹈等节目,有的同学还从家里带来了自身养的花,还有同学亲手制作了“劳动勋章”。主持人由同学担任,串联词由同学写,经过充沛的准备之后,终于胜利的举行了这次别具一格的庆祝活动。
我在活动现场,不只感受到小朋友们活泼欢快的舞蹈,雄壮豪迈的集体诗朗诵,而且聆听了不同职业的家长讲述自身的劳动经历,聆听了小朋友们描述自身的劳动开端,聆听了同学畅谈劳动体会和今后的劳动计划。有的同学在发言中说,今后要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荣,在日常生活中多协助家长分担家务,锻炼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辜负家长、学校对自身的教育和关心……
这次劳动恳谈会虽然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但是,大家都余兴未尽,舍不得离开。因为“热爱劳动”这个笼统的道理,已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深深地扎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们心中。同时,由老师、家长、同学一起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也让同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这次活动中,同学成了活动的主角,教师从“台前”逐步走到“幕后”。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同学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和伙伴,因此,同学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七)将课本内容向课外延伸,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19 18:05
《微笑》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西班牙民歌。“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向我们标明了“微笑”在人们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们五年级组老师充沛发挥了课前、课后参与的优势,将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微笑”,虽然很平常,但很多小朋友理解的很浅显,对“微笑”真正的含义理解不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笑的魅力随处可见。因此,在课前,我们安排同学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微笑带给自身的魅力。课上,同学们从课文的描述中感受到了微笑的内涵,在生活中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了微笑的魅力,大家发自内心的要从一个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发明者。于是,我们学校五年级300多名师生开展了一次把“微笑”带出课堂的主题活动:师生们推选“微笑使者”——朱戈奇在国旗下向全校师生发出“微笑建议”;老师们迅速组织该年级300多名同学,创作出了300多条关于微笑的“名言”,紧接着就有了这300多张纯洁的“笑脸”构成了这道靓丽的风景——“百米笑容长廊”……所有这些富含童真童趣的点滴举动,都是纯洁的心灵在深情的呼唤,都是微笑的“天使们”在激情建议!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充溢智慧的创造,不只使语文课的魅力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而且,把生活中的微笑的情景带进课堂,把书本中学到的微笑内涵演绎到生活中,使“微笑”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容纳着小朋友的情感的具象的事物。在课文学习之后,同学们用他们的眼睛传送微笑,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微笑,用实际行动表达微笑。在这次活动中,师生们编创了300多条微笑格言,300多张可爱的笑脸构成了100多米的微笑长廊……同学在感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对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更有兴趣。我想,这正是我们在课外活动中轻松学语文的最大胜利。
第三阶段(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以上两个阶段研讨的同时,我们课题组的30位研究教师,基本达成了语文活动共识:
(1)课堂知识消化于课堂,课下空余时间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像五四班等班级还建成了教室图书角。
(2)每周写1到2篇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可以写出自身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3)很多班级坚持语文课前说话三分钟。让同学说自身愿说想说的话,要求话语完整,表意准确,语句流畅。
(4)每周写一篇选材广泛的小作文。要求内容完整,语句流畅等。
(5)每月向学校习作主题网站——百花文学社网站投稿一篇,要求有教师评语。
(6)每两月出刊一期“百花作文板书展”,一次展出同学习作100篇。
(7)学校红领巾广播室,每天进行5分钟的学校新闻广播,激发同学写作、投稿、聆听、欣赏的良好兴趣。
(8)每周二下午对同学分期进行文学欣赏、作文技法培训活动。
(9)每学期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活动,有时还是师生同台参与诗歌朗诵。
(10)终年将同学的优秀习作推荐到全国20多个习作报刊杂志社。
(11)研究教师经常进行实验反思。课题组通过“我的教育故事宣讲”、参与优秀论文等作品评选、推荐作品发表等形式,达到交流经验,改进缺乏,树立老师们的效果意识,从而,推进了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实验效果与收获
1、四年多以来,我们实验班同学每人阅读量达十多万字,写读书笔记达100多篇,收集整理了《同学习作效果集》500多本。
2、四年多以来,同学习作在《作文报》、《作文评点报》、《少年智力开发报》、《恩施晚报》、《少先队活动》、《作文与阅读》、《优秀作文名师点评》、《妙笔》、《快乐作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800多篇。
3、四年多以来,我们实验班同学参与各类征文竞赛,1名同学获得省作文大赛特等奖,50多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20多名老师获辅导奖。
4、四年多以来,我们30位语文老师在网上发表200余篇有关我们实验课题的教育论文、反思和教学设计。80多件作品在《湖北教育》、《教书育人》、《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研究》、《新作文》、《作文名师点评》等专业杂志发表。
五、课题实验体会
实践证明,从培养同学兴趣入手,使同学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既活跃了同学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对提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但一切的教学手段都要随着教材、同学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切不可流于形式或乱用滥用。叶澜教授说得好,“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同学,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同学才干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发明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轻松和微笑,需要赞赏和激励,需要师生间情感的和谐。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规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促进同学发展的课堂,成为充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同学也一定会因为有这样充溢趣味的课堂,生长得更精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