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送教临高中学记—观覃小芳老师《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2-16 19:49
标题: 送教临高中学记—观覃小芳老师《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有感
送教临高中学记—观覃小芳老师《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有感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益平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吴益平卓越教师工作室送教临高中学。期间,张攀老师(临高中学)、覃小芳老师(海口四中)先后上课,课题均为《盐类的水解》复习课。现将观覃老师课记录整理如下。
一、课前确定观察点
课前,与覃老师及工作室成员讨论教学设计,确定了本节课的观察点:
1、是否基于学情、关注教学起点
(1)课前,通过“自主复习”诊断学习基础,对诊断结果的利用
(2)是否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
3、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盐类水解认识的基本思路
二、课堂观察记录
1、“一探究竟”引出课题
覃老师出示一瓶NH4Cl溶液,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铵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
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从宏观(可见的一瓶NH4Cl溶液)到微观(NH4+、Cl-、H2O、H+、OH-、NH3·H2O),逐步回顾NH4Cl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微粒及其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等。以此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学生参与积极、反映热烈。
2、激励评价,促进学习
课前,通过“自主复习”督促学生回顾有关盐类水解的知识,覃老师连夜统计学生在“自主复习”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态度,寻找复习教学的起点,实现复习课“查缺补漏”的功效。课堂教学中,当大屏幕上出现“郑圣珊,符方华,谢一晓,钟学贤”等23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名单时,学生们兴致盎然、翘首观望,热切地寻找自己的姓名,覃老师趁热打铁,带头鼓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可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赞美。此言不虚!
无标题0
3、设置活动,凸显主体
本节课,覃老师通过4个教学活动,承载“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的复习。问题设置符合学情,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参与积极。课后,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统计,4个教学活动中,时间分配如下:
(1)盐类水解的原理
①思考交流,7:36—10:55,用时3分29秒。
②分享交流,10:56—16:30,用时3分34秒。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迁移应用,16:56—20:30,用时3分34秒。
②分享交流,20:31——28:45,用时8分14秒。
(3)情境素材解读,由学生解释素材中运用原理。
师生交互,先后有3位学生解答问题。33:26——36:03,用时2分37秒。
(4)高考试题赏析
①独立思考,38:00——39:46,用时1分46秒。
②师生交互,39:46——41:40,用时1分54秒。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多样,既有课前的自主复习,又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等。统计结果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8分49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时间为16分19秒。
刘良华教授曾说: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复习课中,教师更需要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的时空。
4、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归纳总结时,覃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认识盐类水解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把杂乱、琐碎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由于时间较短,此处未能展开。相信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尝试做一做,会有更大的收获。
无标题
三、共同的思考
本节课,在“步骤1:思考交流”环节,除了展示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解答之外,更需要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这些学生表达的机会,暴露其思维过程。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2月16日晚,工作室组织在线研讨。研讨前,整理11日现场活动记录,权当研讨的素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